光伏行業總是潛藏著眾多新機遇,靜待光伏人發現。而近期光熱產業的突圍或將助推光伏人發現又一片新藍海。
2018年10月10日,我國首個大型商業化光熱示范電站-——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光熱示范項目正式投運,光熱項目實現新的破局,我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8個掌握大規模光熱技術的國家。

光熱發電發展步伐再加快
光熱發電,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反射鏡將太陽光匯聚到太陽能收集裝置,利用太陽能加熱收集裝置內的傳熱介質(液體或氣體),再加熱水形成蒸汽帶動或者直接帶動發電機發電。
由于太陽能光熱發電產生的是和傳統的火電一樣的交流電,與傳統發電方式和現有電網的匹配性更好,具有穩定性、持續性、可直接上網等優勢。
因此,近年來光熱發電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2016年9月,國家能源局公布了全國首批20個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總計裝機容量134.9萬千瓦,分別分布在青海、甘肅、河北、內蒙古和新疆。
根據2018中國國際光熱電站大會消息,在首批20個光熱電站示范項目中,已經有11個示范項目已全面啟動建設。

而在玉門4個光熱發電項目中,鄭家沙窩熔鹽塔式5萬千瓦光熱發電項目有望實現年底投運并網目標。
另外,玉門鑫能5萬千瓦光熱項目已于2017年6月開工建設,中海陽和常州龍騰5萬千瓦光熱項目已于2018年5月開工建設。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隨著首批示范項目進展順利,第二批示范項目將相繼推出。
根據國家能源局下發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2020年建成500萬千瓦太陽能熱發電裝機的目標,是首批光熱示范項目的數倍。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推動光熱產業的發展,目前在青海省、甘肅玉門和阿克塞、新疆哈密及內蒙古阿拉善盟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均已著手規劃建設大型光熱發電基地及電力外送通道建設。
除此之外,光熱發電項目的工程造價也呈現出大幅下跌的趨勢。據了解,目前光熱發電項目的工程造價在2.5萬-3萬元/千瓦之間,根據研究顯示,預計到2020年,光熱工程造價將降到1.5萬元/千瓦以下。
多種跡象表明,光熱發電爆發趨勢已逐漸突顯。
或助推光伏行業發現新藍海
眾所周知,光伏和光熱都面臨著和火電、水電等傳統能源的競爭,承載著提供清潔電力的使命。
不過和光伏相比,光熱投資成本高、回收周期長,技術門檻高,但光熱發電也有電力品質高、輸出穩定,可直接上網等優勢。
而這種互補的特性,卻決定了兩者極有可能會相輔相成的完成這一使命。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特性,也將給光伏行業帶來諸多新機遇。
先期研究結果表明,在現有條件下,光熱和光伏相結合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太陽能發電技術路線。
這一模式的原理是,光伏發電廠直接向電網供電,在用電高峰期,比如夜間,光熱將在夜晚通過儲熱發揮其優勢。即使增加化石燃料補燃也將相對容易可行,成本不會過高。
除此之外,在一些條件適宜的建有大型光熱電站的地區,也可適當發展大型光伏電站,將光伏和光熱打捆送出,實現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消納,解決光伏發電的一些弊端。
由于兩者互補優勢明顯,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光伏+光熱混合電站出現。例如,摩洛哥NOORMidelt項目,以色列Ashalim項目,南澳州Aurora項目都以光伏+光熱混合電站的形式來達到成本和發電的最佳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除此之外,因為光伏和光熱都屬于新興的太陽能產業,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并且都需要打樁等常規操作,決定了光伏人布局和協同光熱發展都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而且,作為一個比較新興的領域,光熱發電也有望成為一些光伏企業彎道超車的重要時機。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光熱行業的發展,太陽能發展的空間將進一步拓寬,屆時,光伏行業以及光伏人也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