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牽頭編制的《江蘇省電網側儲能電站模塊化典型設計方案》和《江蘇省電網側儲能電站關鍵設備技術規范》順利通過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評審,這是目前國內首個儲能電站典型設計方案和相關設備技術規范,標志著儲能電站的模塊化、標準化建設成為可能。
今年7月,全國最大的電網側儲能項目在江蘇鎮江投運。該項目運行4個月以來,有效填補了地區電力缺口,實現了電能靈活調節和精確控制,為打造高端電網、構建新一代電力系統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但目前,電網側儲能電站建設缺少成熟的設計方案作為參考,缺乏一整套關鍵設備規范要求作為儲能設備的生產指導,限制了儲能電站的大范圍推廣和建設。
據介紹,本次通過評審的典型設計和技術規范由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主編,歷時近4個月編寫完成。該設計方案和規范結合江蘇鎮江東部電網10.1萬千瓦電網側儲能電站的建設及運行經驗,在考慮國內外儲能技術及設備發展現狀的基礎上,融合了儲能技術的最新標準的相關要求。方案主要針對以鋰電池為介質的儲能電站,給出了4個容量等級、2種布置形式,共計8種設計方案,可以最大程度滿足儲能電站模塊化、標準化的建設需要。技術規范對儲能電站各相關設備的技術指標、供貨方式、運維服務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內容涵蓋了電池及其管理系統、功率變換系統和計算機監控系統等儲能電站所有關鍵設備。
評審會上,來自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等的十余位專家充分肯定了儲能典型設計和技術規范的意義和內容,對編制成果的系統性和科學性給予了高度認可。
“本次通過評審的典型設計和技術規范是對儲能電站建設技術的總結提煉和深度探索,為國內儲能電站的設計、建設提供有力的指導和參考,將有力推動國內儲能發展規模化、市場化。”國網江蘇經研院設計中心主任王庭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