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1月15日,又到一年供暖季。

當你在車間或辦公室里,跟同事討論今年的暖氣熱不熱時,你是否知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都要在零下10多度的野外進行巡檢。

當你跟同事聊著,這個周末回趟家看看年邁的父母,或下班了計劃帶著孩子到商場轉轉,或是準備約三五好友敘敘舊時,你是否知道,有這樣一群人,從他們工作的地方回到家鄉有1000多公里,只能每三個月回次家。

當你抱怨這幾天食堂的飯不好吃,琢磨著中午出去改善下時,你是否知道,有這樣一群人,每當大雪封山,他們正常的吃飯喝水都成了問題。

也許你會說,這么艱苦,工資肯定高吧!如果每個月多幾百塊錢補貼就算高的話,那離家近的地方這樣的工作應該有不少。也許你會說,成年人的世界誰都不容易,但是真正的不容易,不是身累,而是孤獨。

這些人,就是英利云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云鷹運維”)的駐站運維人員。今天,小英將帶著大家走進他們的工作、生活,近距離體驗一下他們的酸甜苦辣。

 

這里是內蒙古通遼扎魯特旗美麗的自然風貌,英利20兆瓦光伏電站就坐落在這里。電站占地面積980畝,所在區域為山地丘陵,海拔在900-980米之間,年平均日照時數2850-2950小時。電站建成投運后,累計發電71920.77千瓦時,在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緩解電力供需矛盾、促進當地旅游觀光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示范和推動作用。

這是一個只有3個人的小團隊:站長劉韶龍、值長郭軍超、值班員翟宏浩。

劉韶龍,積極上進,為人熱情,善于溝通。2010年入職英利,從基層走出來的運維骨干,經過淶源、曲陽、邯鄲等多個電站的歷練,2016年8月開始負責通遼電站至今。

郭軍超,踏實肯干,勤勤懇懇,英利老“兵”。2003年入職英利,擁有多年的動力供應、電力保障方面的經驗,2016年9月到通遼電站工作至今。

翟宏浩,90后,思維活躍,努力上進。2017年畢業于河北師大電氣自動化專業,2017年6月到通遼電站工作至今。



電站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駐站員工特珠的工作環境,幾乎與外部世界隔絕、長期單調、孤獨、遠離家人的寂寞——平均每三個月才能與家人團聚一次……這些成為駐站運維人員長期必須面對的實際問題。

冬天是這些駐站的小伙子們最難熬的時期。

氣溫極低,干活不方便。在這種季節里,手機會凍得自動死機,曾經有設備維修廠商的筆記本液晶屏在現場處置故障時給凍壞了。手直接觸摸設備會被粘住,帶上手套不方便操作甚至沒辦法操作,有時設備被凍住無法打開柜門,而蠻力打開設備就會變形。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只能通過想辦法,一點的一點克服困難。


遇到大雪封山,吃飯喝水都成了問題。2017年12月,站里僅有的一口井結冰徹底沒法用水了。期間大家想了各種辦法解決用水問題,先是用車去拉水,但是車子經常凍得打不著火或者由于大雪封路,一出去就被陷在雪里。他們只能拿暖瓶去河里打水,或讓其他電站開著車給送點水。就這樣,一直堅持到6月初井水結冰才融化,站里才結束了到處找水喝的日子。有一次,天冷車子打不著火,打車買菜后,回來時司機說什么也不往山上送,大家只能抬著生活物品徒步回站。



去年冬天,通遼電站所在區域突降暴雪,組件上蓋了厚厚一層雪,嚴重影響電站的發電量。此時白天戶外溫度已降至零下33度,等著雪自然融化已然不可能。劉韶龍就帶著兩個同事,鏟出一條路來,再把組件一塊塊從雪里挖出來。郭軍超為了讓組件干凈些,用雪球擦板子,雖手冷但很有效果,在這么冷的環境中,每個人身上都能干出汗來。



為豐富大家的工作生活,讓每個人以更飽滿的狀態面對枯燥的工作,三個小伙子受英利“三像文化”啟發,總結了很多跟“三”相關工作心得:如“三互”倡議,即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監督。這個倡儀雖然很簡單,但具體到工作上內容卻很豐富:工作時互相提醒注意安全,員工行為方面互相提醒一下注意形像,對外互相提示一下注意禮儀細節問題,生活中互相鼓勵一下,互相幫一下,早上起床互相叫一下,紀律面前互相監督一下等等……就這樣營造出了更加和諧的同事關系。“三知三會”:全站人員知道電站設備的分布情況,知道全站重要設備參數、知道設備運行狀況;三會:會電站設備操作、會看電氣圖紙、會得當處理突發事件。“三勤”,即手眼要勤、腿要勤、腦子勤……這樣的總結還有很多。

劉韶龍經常跟同事們說:“環境差不是干不好工作的借口,只有干出成績來,這么付出才有意義。”

2017年,在全體運維人員的努力下,通遼電站超額完成了發電目標。劉韶龍說,他們有信心創造新的成績,繼續超額完成發電目標。

如歌曲《往后余生》中所唱,“在沒風的地方找太陽,在你冷的地方做暖陽……風雪是你,平淡是你 …… 目光所致,也是你。”在今后的日子中,云鷹運維的小伙子們,將繼續進步,不負所托,守護雪域丘陵這抹靚麗的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