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馬明明 通訊員 蔣雪峰)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地區之一,我市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太陽能發電可開發量達3000萬千瓦以上。憑借著這一優勢,2015年以來, 我市把光伏扶貧作為產業扶貧的主攻點,科學謀劃扶貧電站建設, 目前, 全市12個貧困縣區累計建成并網光伏扶貧電站102.5965萬千瓦, 覆蓋貧困戶87179戶,穩定帶動群眾增收脫貧。

圍繞 “光伏扶貧怎么抓”,我市科學謀劃, 合理安排, 成立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 研究政策、 專項推進, 加強了光伏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 圍繞“如何布好局”, 我市按照 “有條件的貧困村全覆蓋” 的思路, 制定了光伏扶貧三年規劃, 整體布點、 分年度建設,促進了各區域扶貧工作協調發展;圍繞 “地址怎么選”, 我市以光照充足、 入網便利為前提, 因地制宜, 探索了農光互補、 牧光互補、 林光互補等 “光伏+扶貧”模式,助力貧困戶真正走出貧困; 圍繞 “資金從何而來”,我市特別對2018年新建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 嚴把 “不得負債建設” 的原則, 采取政府全額出資的方式建設,保證了扶貧電站的公益性質。

項目質量關乎整個項目的安全運行,關乎著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為此,我市嚴格制定建設流程,確保扶貧電站建設符合國家相關規程規范和技術要求。各縣區由國有平臺公司牽頭組建綠色扶貧公司,負責光伏電站建設、電費結算、收益撥付、手續辦理、后期管理等事宜;實行市場化運作,公開招標確定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工程結算由中介機構進行審計,保證工程建管專業化。嚴把工程招投標、監理兩個關口,在招投標方面,科學設定招標技術參數,鼓勵企業采用雙波、N型等組件和先進的單軸、斜軸等跟蹤太陽能支架系統,提高發電效率;在監理方面,建立工程例會制度,建設、監理、施工三家單位集體會診,掌握施工進度,了解工程質量,研究解決方案。另外,各縣區建成的扶貧電站還聘請實力強的第三方驗收機構,對光伏組件、逆變器等設備及時進行質量檢測、驗收,保證了工程質量。

為確保光伏扶貧收益 “收得到”“分得好”, 我市因地制宜, 深入探索利益鏈接機制, 制定了 《光伏扶貧項目收益分配管理辦法》, 實行市級監管、 縣級統籌、 鄉村分配, 分好資產收益扶貧 “蛋糕”。 在收益核算方面,我市對不同的電站實行不同的核算方式, 單建電站實行單獨核算; 聯建電站實行 “分戶上網、 單獨核算” 和“合戶上網、平均核算”兩種模式; 集中式電站則由建設企業按照電費周期,向縣政府繳納光伏扶貧收益, 由縣級統籌分配。 在分配對象方面, 我市堅持特困優先原則, 重點保障殘疾、 智障、 大病等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 同時, 對象確定按照戶申請、 村評議、鄉審核、 縣審批的程序, 一年一評、動態管理, 及時進行公示, 確保公平公正。 在資金管理方面, 我市實行“縣級專賬、鄉鎮專戶、村級專管、 村財鄉管” 責任制, 提高了資金利用效率,確保了資金的使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