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8日,非晶硅/晶體硅異質結光伏發展與國產化論壇暨南昌大學光伏研究院十周年紀念(HAC會議)在南昌舉行,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王文靜教授做了題為《HJT太陽能電池與同質太陽電池的比較》的精彩演講,其中介紹了國外科學家Eiji Kobayashia在去年年底發表的通過光致增效來提高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發現。南京華伯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伯平先生表示,該技術早在2015年已經成熟并得到了客戶的確認,并在2016年申請了發明專利,這項技術最早在中國創新并投入量產實際使用,但基于商業化保密考慮沒有發表論文。

異質結電池光退火技術的命名可能互不相同,但核心原理都是一樣的,李伯平向會議分享了這一技術的發現、及商業化過程中取得的成果。早在2014年,李伯平帶領的南京華伯新材料有限公司發現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產業中存在普遍的難題:銀柵線與ITO基底接觸不牢導致柵線拉力低、非晶硅層及ITO層行業內還沒有對缺陷修復有有效手段。經過近兩年的持續研發試驗,發現了解決方案并通過客戶驗證,在2015年正式向客戶提供了第一臺量產低溫銀漿固化退火一體爐(在低溫銀漿固化過程中同時采用光退火),并在2016年正式申請了實用新型與發明兩項專利,在2018年該專利獲得第九屆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

在2016年得到的客戶批量生產數據反饋中,該專利方法與傳統未經光退火的工藝方法對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開壓、短路電流、FF、轉換效率、銀柵線拉力均有顯著提升,并且固化時間從傳統固化技術30-60分鐘大大縮短到三分半鐘。
 
QQ截圖20181121151457

據介紹,該技術可減少銀柵線與ITO基底接觸不量提高電流收集能力、可對a-Si及ITO退火并提高界面態質量,目前已經在國內三家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家得到批量生產的驗證與使用。

南昌大學光伏研究院周浪院長在HAC會議總結致辭中充分肯定了這一中國創新對行業的貢獻,同時期許每年一度的HAC會議將成為中國創新的發表舞臺,共同推動行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