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方案包括先進單晶硅片及LIR(光致再生)技術等。隆基自2015年以來持續加強改善單晶硅片品質,降低單晶硅片的氧含量與雜質含量,使“少子/電阻率“值大幅提升,配合隆基與新南威爾士大學聯合研發的LIR(光致再生:Light Induced Regeneration)技術,可有效控制單晶PERC電池的光衰,使單晶PERC組件的首年衰減不超過2%。同時,隆基通過優化封裝材料和工藝,結合硅片、電池技術,降低了單晶組件首年后的線性衰減。
PERC低衰減解決方案的共享,無疑將進一步提升PERC的競爭力,幫助PERC技術產業化水平更加穩定,讓更多的電池組件企業導入更先進的技術方案,對整個產業技術進步與成本下降意義重大。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隆基第一次公開表示愿意向行業公開領先技術了。2017年,隆基聯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武漢帝爾激光公開聯合研發的LIR技術,解決了單晶PERC組件的初始光衰問題,引起了行業進行技術共享的風潮,也在行業刮起一陣PERC旋風,部分業內企業導入了該領先技術。
從目前的各種技術路線的潛力和實際應用來看,PERC技術無疑是未來3-5年的主流。近三年來,量產單晶PERC電池的效率取得了顯著提升,單晶PERC電池產能也將在2018年底突破60GW。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行業內各家組件制造企業技術、生產工藝等水平不一,導致各家效率、衰減水平不均衡,差異較大。目前單晶組件首年衰減的行業標準是3%,隆基承諾提供的低衰方案將此指標大為優化。
隆基憑借歷年的高研發投入在單晶硅片、PERC電池與組件環節有著豐富的技術積累。到目前為止,隆基旗下所有電池產線已全部切換為PERC產線;近一年,已經八次打破PERC電池、組件轉換效率世界紀錄,PERC產品在多個實證項目中效率、發電、衰減等方面表現優異。相信在隆基等業界企業的引領下,單晶組件的衰減挑戰將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