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山西省芮城縣政府發布芮城光伏發電應用領跑者基地10月份運行監測月報,其中,單多晶組件的衰減率數據引起業內的關注。對此,記者采訪了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負責人。該負責人就光伏領跑基地運行監測的數據做出了如下解讀。
一、建設光伏領跑基地綜合技術監測平臺對有效落實“領跑者”計劃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015年6月,國家能源局啟動光伏“領跑者”計劃,同年批復了大同市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開啟了光伏領跑基地建設的序幕。光伏領跑基地通過設置先進技術指標,采用競爭優選配置項目資源等方式,推動了高效組件等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有效地促進了光伏產業升級。與此同時,為落實國家能源局關于光伏發電領跑基地建設有關要求,大同一期、芮城和新泰等基地建立了基地綜合技術監測平臺(以下簡稱“監測平臺”),在建和待建的第二期、第三期光伏領跑基地也應統一按技術標準規范開展監測平臺建設,并做好監測。

大同監測平臺
監測平臺是基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在各項目場站建設小微型系統實證設施,對項目采用的每種型號組件和逆變器選擇樣品進行實證監測,實時采集樣品監測運行數據;二是在各項目場站部署數據采集傳輸、光資源測量等監測設施,實時采集項目運行監測數據;三是建設基地數據集中處理設施,部署信息化相關軟硬件系統,實時匯集處理基地內各項目小微型系統實證監測數據和項目實時運行監測數據。
監測平臺是基地開展關鍵運行指標復核評價的必要技術支撐條件。先進技術的關鍵運行指標設置是引導行業技術升級的方向。前三批光伏領跑基地中,普遍采用組件轉換效率作為關鍵運行指標,但光伏組件效率提升反映單位面積發電功率增加,并不直接與發電量相關,且組件實驗室檢測結果與實際工況下的運行結果存在一定差異。通過監測平臺,能夠便捷、及時、連續對組件在實際工況下的發電性能進行復核評價,為合理確定未來先進技術指標設置、引領行業技術進步奠定重要基礎。
監測平臺是監督基地項目落實競爭優選要求、檢驗基地示范效果的有效手段。系統效率設計值是基地項目競爭優選的重要依據,該指標無法通過實驗室檢測,通過監測平臺驗證電站實際系統效率是否達到申報水平,是保證光伏領跑基地競爭優選客觀、公正、公平的重要措施。領跑基地推動了跟蹤支架、組串式逆變器等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應用,通過監測平臺對先進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可靠性開展持續監測,將為優化光伏電站項目設計、建設、運行水平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芮城實證平臺
二、建立光伏領跑基地監測服務體系
按照光伏領跑基地建設有關要求,各基地所在地方政府應依托監測平臺,按要求開展基地各項目組件轉換效率、組件衰減率、逆變器效率和系統效率等關鍵運行指標的監測工作,定期發布監測報告。

芮城基地組件項目運行監測名義轉換效率
為貫徹落實光伏領跑基地建設相關要求,依托監測平臺,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協助地方政府創新性地建立了光伏領跑基地監測服務體系。監測平臺定位于“三個服務”,即為光伏行業管理服務、為基地所在地政府服務、為基地的企業服務。監測平臺實現“四個功能”,即實證監測、運行監測、統計分析、數據共享。基地監測服務體系創新性主要體現在:
統一基礎數據要求。統一按照項目組件實際安裝容量測算系統效率、發電小時數等重要指標,為對比分析各項目實際運行效果創造了必要條件。
統一光資源測量設備建設。在每個項目統一部署相同型號的高精度光資源測量設備,確保各項目光資源測量精度的統一,為各電站系統效率的橫向對比奠定了基礎。
統一實時數據監測。建設基地數據集中處理設施,按照統一技術規范全面采集基地所有項目的光伏組串、匯流箱、逆變器、變壓器等關鍵設備實時運行數據,為關鍵指標測算提供了數據基礎。
統一實證平臺標準。將基地內所用的不同類型的光伏組件、逆變器按照統一標準抽樣安裝在相對集中區域,保障了設備間橫向對比的科學性。
三、研究提出實驗室抽檢、實證測試和運行監測相結合的領跑基地監測評估方式
光伏領跑基地項目競爭優選關鍵運行指標包括組件轉換效率、組件衰減率、逆變器轉換效率和系統效率等。為便捷、及時、連續的獲得反映實際運行環境下的關鍵指標結果,2018年以來,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會同電科院開展了實時監測采集數據準確性驗證、運行指標計算模型方法科學有效性復核驗證等工作,多次召開專家研討會,聽取相關領域專家、項目業主、設備廠家等各方的意見。經認真研究,以深入分析領跑基地先進技術示范應用推廣價值為出發點,按照理論與實際并重的原則,提出了實驗室抽檢、實證監測和運行監測相結合的領跑基地監測評估方式。
首先,實驗室抽檢作為設備性能指標認定的主要依據。按照光伏領跑基地建設要求,基地驗收時必須開展實驗室抽檢,基地建成后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也要開展實驗室抽檢,組件、逆變器等設備性能指標的實驗室抽檢結果,作為相關考核的主要依據。光伏組件實際運行環境大多不會處在實驗室標準測試環境下,且運行環境各有差異,因此組件實際工況下的運行指標與實驗室檢測結果存在一定差異。
其次,設計并測算反映設備實際工況下發電性能的關鍵運行指標。不同于理論研究方法,光伏領跑基地研究提出組件名義轉換效率和組件名義衰減率兩項新指標,側重反映設備在實際工況下的運行效果。其中,組件名義轉換效率,是根據組件在標準輻射強度下(1000W/m2)的實際發電功率測算得出的組件轉換效率,如果監測時刻太陽能輻射強度不是標準輻射強度,按照相關關系將組件發電功率折算到標準輻射強度,但不進行溫度修正和其他修正。該指標全面反映了溫度、積灰、跟蹤技術應用程度、設備可靠性等各種因素對組件實際發電功率的影響。監測結果表明,光伏領跑基地組件轉換效率基本達到領跑要求,效率水平不斷提高,但環境因素對組件實際發電性能有較大影響,其中溫度和積灰影響程度相對較高,夏天高溫時刻組件名義轉換效率明顯低于春季、秋季低溫時刻,組件清洗前后的影響也較為明顯,提示項目業主有必要加強運維工作。組件名義衰減率是根據組件在標準輻射強度下的實際發電功率,結合組件初始功率測算得出的,同樣不進行溫度修正和其他修正。組件名義衰減率監測結果顯示,大多數組件名義衰減率在合理范圍內,個別組件名義衰減率偏高,可能存在著組件初始功率標定有誤或可靠性偏低等原因,提示有必要關注關鍵設備檢測結果。

再次,根據實證監測和運行監測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測算方法。實證監測可以實現組件級的監測,選取同一時刻各組件實際發電功率監測值進行指標計算,利用實證平臺設備安裝在同一區域、同一時刻同一傾角組件的光資源和溫度環境近乎相同的特點,開展各組件指標的橫向對比。但實證平臺也存在樣本量偏小,難以代表項目全部組件的整體情況。監測平臺可進行組串級的監測,精確度略差一些,且監測對象分布在整個基地,同一時刻環境因素有所差異。但監測平臺選取近似環境條件、同類支架技術的海量樣本進行大數據分析,查找規律性,既能對比不同型號組件發電性能差異,也能分析同型號組件發電性能偏差分布以反映組件生產質量的穩定性,還能進行長期連續觀測得到組件的衰減變化。
最后,通過監測平臺重點評估項目系統效率。項目系統效率無疑是真實發電性能的最直觀體現。按照組件實際安裝容量進行系統效率測算,對各項目應用同型號、同精度的光資源測量儀,確保系統效率評估的科學性,全面對比各企業的設計建設、設備選型和運行維護水平。例如監測平臺發現有些項目安排在光資源較好的十月份進行計劃檢修,較大程度上影響了發電量。發布監測結果將對優化運維管理提供重要指導。
四、按月發布基地監測月報
按照國家能源局要求,受各基地辦委托,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遵循真實客觀、公平公正、理論與實際并重的原則,基于監測平臺數據,協助基地辦編制完成2018年1月至10月大同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一期)運行監測月報和2018年6至10月芮城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運行監測月報,并對外發布。新泰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2018年8月至10月運行監測月報也基本編制完成,近期將由當地政府對外發布。已發布的月報披露在基地所在城市的政府官方網站,以及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網站上。監測平臺對地方政府和基地項目業主還會提供更詳實的數據。
已發布的監測月報表明:運行監測和實證監測結果具有良好的相互印證性,運行指標橫向對比關系基本穩定,監測結果及時、連續,方便政府部門、發電投資商、設備供應商及時了解不同設備實際運行表現,多角度展現了基地項目的示范效應,揭示了先進技術的實際應用推廣價值。實驗室抽檢是光伏領跑基地驗收的必要程序,檢測結果更具理論科學性,是基地驗收的重要依據,實驗室抽檢在基地驗收完成后還可視需求不定期開展,為改進運行監測和實證監測方法提供參照依據。
此外,大同基地今年累計系統效率實測均值為80.75%,考慮到基地并網運行進入第三年,系統效率仍能超過80%,大大打破了過去對于電站系統效率難以突破77-78%的傳統認知水平。說明即便不應用跟蹤支架和雙面發電組件,通過優化設備選型和設計布局,光伏電站系統效率仍有加大幅度的提升空間。
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將按照既定工作安排,做好實驗室檢測工作。后續,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也將堅持真實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一如既往協助當地政府做好監測月報編制發布工作,并與專家同行認真研討,聽取各方意見建議,不斷改進評估方法。未來,隨著更多光伏領跑基地陸續建成,運行監測月報覆蓋的基地、項目、設備類型等信息將更加廣泛,將從實際應用領域為社會公眾、行業各方提供更多、更完善的數據資料,展現各類先進組件、逆變器、跟蹤支架等先進技術實際應用情況,推動光伏領跑基地充分發揮示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