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看來,異質結在朝著量產化和推廣化的道路方向不斷邁進。
異質結為何突然這么火?
在多個異質結論壇上,都有專家介紹異質結的各種優勢:


異質結有這么多優勢,必然使行業對于異質結如今的“火熱”顯得“理所當然”。但是異質結概念我們并不陌生,早在1990年,日本三洋公司就首次將本征薄層的異質結(HIT)成功開發,并申請注冊為商標,當時電池效率就達18.1%。2010年,三洋宣布擴大HIT組件生產規模;2012年被松下收購,2013年2月,三洋HIT轉換效率最高已達24.7%,
問題來了:既然異質結電池效率這么高,那么為什么一直等到28年后的今天,異質結才有如此“大火”之勢?
成本是異質結最大劣勢
據專家介紹,異質結一直不能得到行業量產應用,很大原因是成本居高不下。
1990年,三洋成功開發異質結電池(并命名為HIT),國內鈞石、賽昂等也在2010年后嘗試異質結的推廣。
盡管異質結電池效率遠高于常規晶硅路線,但異質結在生產成本上仍有兩個繞不過去的檻!
1. 異質結電池生產設備與常規晶硅電池路線完全不兼容。近年來,PERC、黑硅、IBC等新型電池技術不斷推升電池光電效率,但這些新技術都是在傳統晶硅電池技術上的疊加,企業可以通過改造現有的電池生產線來實現新技術的量產。而異質結電池工藝則有很大的不同,它不能利用現有的產線,只能投資新建一條屬于自己的設備產線,初期的先進設備又都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價格昂貴。對于資金短缺的企業來說,上或是不上,總是一個抉擇,尤其是異質結尚未得到大規模應用和經過戶外實證。
2. 異質結電池效率高,初期投資大,生產成本高,需要通過度電成本的優勢來體現。異質結電池高度的雙面一致性是降低度電成本的重要途徑。然而,要實現雙面電池發電,必須匹配雙面組件的生產能力。盡管異質結電池在2010年就能量產,但眾所周知,那時候的雙面雙玻組件還是特需產品。雙玻組件的合格率不足50%,玻璃選擇都是3.2mm以上,組件很重,電池片的串焊基本依賴人工。可以說,5年前的異質結有發電的效率,卻沒有量產的能力。
雙玻雙面,無心插柳柳成蔭
雙玻雙面成了異質結電池展示度電成本優勢的繞不開的“結”。這個結,卻被光伏人不經意間解開。
2012年左右,行業領軍企業尚德、天合等為了解決組件PID效應、背板材料的老化壽命問題開始研究雙玻對背板的替代路線。經過組件、玻璃、封裝材料、接線盒等全產業鏈人幾年的努力,雙玻組件的合格率逐漸可以和單玻相比較,生產成本也基本持平,玻璃的厚度降到2.5mm、2mm,(亞瑪頓正在開發1.6mm超薄玻璃),分體接線盒讓組件系統更高效。水面光伏和惡劣氣候條件下的電站推動了雙玻組件的實證。短短幾年間,雙玻組件的市場占有率從零增加到2017年底的7%左右。

(數據來源:光伏測試網)
無心插柳柳成蔭。雙玻組件工藝的突破,讓異質結雙面組件量產的“結”一下子解開,讓異質結專家看到了降本的希望。
同樣這幾年間,行業技術的突飛猛進,也讓異質結的雙面性更容易實現。包括雙面電池技術、自動串焊技術、設備和輔材的國產化進展等。由此,從2015年起,更多的企業開始看好異質結高效技術,晉能、中智、協鑫、愛旭等紛紛加大對異質結技術的研發和投資。
“領跑者”計劃,孕育異質結技術發展的春天
“異質結”和“雙玻”牽手成功的背后,還有一位“神秘嘉賓”的助陣。因為即便異質結雙面雙玻已經可以實現相對較低的度電成本,但是異質結成本單價依然很高。為什么異質結還能得到行業的青睞呢?
在2015年的時候,神秘嘉賓“粉墨登場”,它就是“光伏領跑者計劃”。

自2015 年國家推動光伏“領跑者計劃”以來,我們看到越來越明顯的政策導向,從過去的光伏項目補貼,到度電補貼的全面實行,再到對高效電池和組件專項支持。尤其是2017年起領跑者認證指標的提升,和國家推出應用領跑者和技術領跑者基地,進一步引導了行業對高效組件的研制,帶動了行業整體組件效率的提升。
領跑者示范基地對高效技術的要求,對度電成本的要求,讓行業不再僅看單價和初期投資,更注重于長期投資效益和未來技術的看好。異質結兩面一致性,>95%雙面性,量產平均效率>22.8%,最高電池效率>23.4%,完全滿足“領跑者”要求,市場也更需要雙玻雙面!

在此背景下,異質結電池加快了產業化應用的步伐。2018年,彩虹集團、愛康集團、通威集團紛紛投資百億元開展異質結電池的生產。
異質結技術交流火熱,HAC大會成功召開
異質結技術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
2018年10月25日,中科院微系統所召開首屆異質結交流國際論壇;
11月8-10日,第十四屆CSPV在西安召開,異質結電池首次以專題分論壇的型式成為大會熱點;
11月18日,南昌大學召開HAC光伏異質結光伏發展與國產化論壇。在HAC論壇上,中科院電工所王文靜教授、中智(泰興)徐昕先生等從異質結技術特點/優勢、技術發展路線、市場展望等方面詳細展開了對異質結產品的探討。
雙面組件的發電量增益與實際應用場景密切相關,背面反射率越高,發電量增益越大,據測算,異質結雙面雙玻組件的背面增益可達10%~40%。此外,還可通過抬高組件高度、增大組件傾角等增加背面的吸收光源,從而提高背面的發電量增益,如匹配跟蹤支架,更能凸顯1+1>2的疊加優勢;同時,異質結與常規單/多晶、單晶PERC、黑硅多晶PERC、N-PERC、IBC等相比都占據一定優勢。
總結與展望
“提質增效”是降低度電成本,走向平價上網的唯一途徑。異質結在高成本的門檻下,依然如此“火熱”,與“天然雙面性”有莫大的關系,將異質結組件做成雙面發電,這樣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恰巧如今光伏組件的雙面雙玻產品從市場到技術都已被高度認可,具有天然雙面性的異質結高效電池遇上了“成熟穩重”的雙玻封裝方式和領跑者雙面應用。“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你”,可謂天作之合。
異質結,正是你起來的時候,雙玻技術已經成熟,雙面產品已經成為潮流,你的舞臺已經搭好,請開始你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