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青海省化隆縣近年來通過產業扶貧,助力貧困戶早日脫貧。其中,光伏扶貧是當地的重要抓手之一,化隆利用地處青藏高原的光照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光伏電站,從而讓陽光成為低收入家庭源源不斷的收入來源。

早上8點半,化隆的天剛剛亮,協鑫能源工程化隆項目的項目經理任文正就已經和同事趕往工地。路程8公里,工地在山頂,地勢陡峭,只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土路通行。任文正負責的化隆縣29.5兆瓦光伏扶貧電站項目,是2018年當地單體容量最大的光伏扶貧電站,總投資2.06億元,涉及144個貧困村,建成之后將惠及4237戶建檔立卡戶。

化隆縣“八山一水一分川”,農業“十年九旱”,工業發展滯后,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2018年,青海省在全省下發的“十三五”村級光伏扶貧項目指標中,化隆縣分配到29.5兆瓦,5個光伏扶貧電站。

任文正今年5月份來到化隆縣,為了選址,他和同事跑遍了當地的山頭,最終選擇了群科鎮雪什藏村。他告訴記者:“協鑫能源工程中標之后,我跟同事5月20號就進場開始前期選址工作,因為這是一個光伏精準扶貧項目,工作比較多,包括前期手續、主體工程施工都要我們EPC單位來完成,而且青海這邊也比較偏遠,離家遠,我跟同事進場之后還沒休過假、回過家。”

項目8月26日正式開工,因為要在年底前部分并網,工期緊張。這里施工條件艱苦,山上沒有水,而且工程涉及的農光互補和牧光互補兩塊,前者離地兩米,后者難以機械化作業,工程難度較大。任文正說:“山頂部分項目的土地性質是天然牧草地,而且這邊生態環境也比較脆弱,坡度比較大,沒有辦法開展大規模機械作業,所以我們這邊施工的時候,從前期鉆孔、后期物資運輸,全部由人工完成,對我們施工挑戰很大。”

采訪剛結束,任文正就被一通電話叫走了,原來,地基出現砂石,難以打樁,施工隊讓他去看看。協調解決問題,緊盯工程進度,是任文正的日常工作,而項目距離部分并網發電的時間越來越近,他們也越來越忙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