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梳理一下2018年1月24日的回顧展望會:
共有5個國家部委、10家行業研究機構、330家地方企業參會,這場光伏人的大聚會,不僅團結了人心,也指引了前行的方向。





眾所周知,整個光伏行業在2018年經歷了一場名叫“531”的大雨,泥濘的道路痕跡猶在,彩虹尚未出現在天邊。所以,想要做好2019年的規劃,我們既要抬頭看天,又得腳下看路。
抬頭看天,也就是洞悉政策風向,深知行業專家所思所想所預判。光伏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大和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不足,導致補貼資金缺口明顯。截止至2017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累計達到1127億元,其中光伏發電補貼缺口約455億元。這個數值在2018年底將會達到多少呢?已納入目錄的約50GW,2018年這部分缺口累計將達到700億元,未納入目錄的(包含2018年并網)約120GW,補貼缺口將達到多少?
目前光伏發電成本還做不到發電側平價上網,在現在的成本下降速度的情況下,如果維持絕大部分光伏發電項目的經濟性,暫時還不能完全不給補貼,完全實現去補貼化至少還需要至少2年。
過去幾年光伏發電的成本下降歷程告訴我們,足夠的市場規模讓光伏組件、逆變器等關鍵設備制造成本和光伏系統投資成本的大幅下降成為可能,那么,維持多少國內市場規模,才能使制造業保持合理的產能利用率?
此外,還有消納、并網、土地稅費、地方對政策執行情況等很多問題。1月17日,“光伏行業2018年發展回顧與2019年形式展望研討會”上,行業主管部門、業內專家學者、企業大佬齊聚萬壽賓館,一一解讀2019年光伏市場的政策動向。如果你有獨到的見解,我們一起討論;如果你有疑惑和困難,我們為你撥開云霧。
低頭看路,路在何方?1月16日,光伏領跑基地及平價(低價)項目開發研討會上,有第二、三批優秀領跑基地建設的寶貴經驗,有第四批領跑基地的實施展望,也有平價(低價)光伏項目的實施展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創新技術論壇上,行業專家、光伏企業、開發商一起與你相約三個專題:“分布式能源政策與市場解析”、“分布式能源創新技術分享”、“多能互補與微電網建設”。
明確了方向,看清了路線,2019年,我們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