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光伏業兩巨頭——通威股份(600438)與保利協鑫在四川樂山正式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多晶硅研發制造等領域全面合作。這標志著中國光伏業最強的全產業鏈聯盟自此誕生。

據四川衛視28日晚間《四川新聞》報道,當日上午,通威股份在該司樂山基地舉行了永祥新能源高純晶硅項目投產儀式。

據介紹,通威股份旗下的永祥股份樂山高純晶硅項目一期2.5萬噸(以下簡稱樂山一期項目)正式建成投產,這是2018年通威股份繼包頭高純晶硅項目后,又一投產的高純多晶硅項目。

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包頭項目投產儀式上采訪通威股份董事長劉漢元獲悉,投產后經過運營提升,樂山一期和包頭一期項目的實際產能都將超過3萬噸/年,再加上永祥股份原有的2萬多噸晶硅產能,預計2019年通威股份的多晶硅實際產能將突破8萬噸,屆時將躋身全球行業前列位置。

21世紀經濟報道還從相關知情人士處獲悉,作為本次投產儀式上的一個重要環節,通威股份旗下永祥股份董事長段雍還與保利協鑫CEO朱戰軍代表雙方正式簽署了合作協議。

眾所周知,通威股份為國內傳統農業和光伏新能源產業的民營上市公司,保利協鑫也是一家致力于光伏原材料研發與制造、光伏電站開發運營等新能源產業的香港上市公司,兩家公司均涉獵光伏上游原材料端,且以技術、成本、市場等諸要素見長。

據悉,出席并見證雙方簽約儀式的不僅有來自當地的各級政要,這場行業強強聯手簽約儀式還吸引了光伏業眾多大佬,其中包括: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全球太陽能理事會主席、亞洲光伏行業協會主席、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天津中環電子信息集團總經理、中環半導體股份董事長兼總經理沈浩平;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振國等。

回望12年前,中國光伏業面臨著產業鏈兩頭甚至三頭在外的困境,高純晶硅是其中的薄弱環節。歐美在相關技術方面一直對中國采取技術封鎖,使得中國高純晶硅長期依賴進口。經過國內光伏企業多年努力,2016年,國內多晶硅供應首次在全國占比超過50%。目前占比已突破60%,我國多晶硅產業全面邁上新的臺階。

據行業權威人士分析,雙方此番合作,一定是經過前期合作的深度接觸,彼此有著廣泛的了解,有意發揮各自在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的既有優勢,在多晶硅研發與制造業務領域全面開展戰略合作,并達成初步的合作意向。透過樂山項目簽約,雙方作為光伏行業的龍頭企業,圍繞現有的產能結構和未來發展,以期通過行業整合發揮技術、產能、市場的協同效應,為清潔能源發展做好上游材料的支撐和保障,謀求全產業鏈的深度合作,有望引領全行業以互利合作取代競爭互博,共同營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行業新生態,有著鮮明的標桿意義。

可以預見,根據雙方在多晶硅領域的市場地位及未來規劃,以此進一步加強在資本層面等深度合作,共同發展多晶硅產業完全是題中應有之義。在國家大力“去杠桿、去產能、去補貼、調結構、穩著陸”的大背景下,通威股份和保利協鑫此番在上游硅材料領域的強強聯手,標志著雙方在戰略、技術、產能、市場等層面將實現全面協同,更意味著光伏行業內強強整合的時代已經開始,技術顛覆和平價上網的風口已然來臨。這對于行業整合恰逢其時,亦或帶來更多利好。

此外,通威股份和保利協鑫不僅在能耗、成本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在產品品質上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為我國量產高純電子級晶硅在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中貼上了“中國制造”的標簽,同時在全球地位和競爭力得以大幅提升,下游環節對進口的依賴進一步降低,一舉打破全球高純晶硅產業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