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匯消息:2018年3月31日,比亞迪(002594)鋰電事業部副總經理沈晞曾表示,比亞迪正在做動力電池的業務剝離工作,預計2018年底或2019年初會拆分完畢。2022-2023年,比亞迪動力電池公司會獨立上市。此前,比亞迪公司董事長王傳福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計劃到2022年將電池業務獨立掛牌上市,以籌集資金擴大發展。

根據比亞迪2018年前三個季度的財報看,今年三個季度的凈利潤分別為1.02億、3.77億和10.47億,整體雖然仍是上升趨勢,但作為比亞迪核心業務之一的動力電池正在經受著壓力。

眾所周知,此前比亞迪一直著重發展磷酸鐵鋰電池,這類電池曾是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里的主流產品。不過,2016年底國家出臺的新能源補貼政策,明確將能量電池密度和補貼額度相掛鉤。此時,也正是三元鋰電池逐漸成為市場主流的時期。

比亞迪動力電池業務長期以來都處在完全封閉的供應體系內,所生產的動力電池基本上都用在了自家的乘用車、商用車上。而作為比亞迪動力電池業務最大的競爭者,寧德時代(300750)則是將產品完全開放,并與寶馬等諸多汽車品牌展開合作,除了供應動力電池,更是與品牌方共同布局動力電池業務。

所以,即使比亞迪在國內動力電池出貨量最高,也在新能源車市場擁有不俗的銷量,卻在品牌影響力方面,相比寧德時代遜色不少。

為拆分電池業務、謀求上市,比亞迪也加緊擴充電池產能。比亞迪青海南川電池工廠于今年6月下線,建成后比亞迪電池產能將達到24GWh。到2020年,比亞迪計劃將總產能擴充到60GWh。

如此比亞迪計劃在2022年底前將旗下電池業務分拆上市。上市之前,比亞迪會將其汽車電池業務分拆為一家獨立公司。不過目前尚未決定上市地點,且此次IPO是僅針對汽車電池業務,還是包括其他部門也尚不清楚。

一般來說子公司獨立上市的話,會有兩種情況:一是賣舊股,二是發新股。假如比亞迪電池原資產100億元。可以選擇賣掉50%(舉例)股份給公眾,完成單獨上市,招股價為1.50元,那么單獨上市的比亞迪電池總股本仍舊為100億,其中50%股份為公眾持有,另外50%為比亞迪持有。對應地,比亞迪可以收回:50億股*1.5元/股=75億元,只不過持股比例降低就是了。

第二種情況,發新股,假設原資產仍舊為100億股,持有人為比亞迪不變,另外向社會公眾發行30億股,每股2元,那么比亞迪電池總股本就增加為130億股,比亞迪仍舊持有100億股,社會公眾持有30億股,各自按股份數量計算持股比例,只不過,發新股募集的資金:30億股*2元/股=60億元,歸屬于比亞迪電池,不能由比亞迪直接使用。

而隨后有言論質疑電池業務獨立上市后將會導致原比亞迪股東受損的這種想法,理論上是不存在的。因為投資的標的凈資產、分紅比例都沒有發生改變,如果特別看好電池業務的話可以認購新股,或二級市場購入比亞迪電池股票解決。

當然,歷史上曾經有過按原母公司比例分到新上市公司股票的先例,但由于操作難度太大,現在幾乎沒有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