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把官員分為四種:第一種是既有能力有廉潔的,即德才兼備的“好官”;第二種是有能力但是貪腐,稱之為“貪官”;第三種不貪腐也不作為,即“庸官”;第四種是既又不作為又貪腐,即無才無德的“壞官”。
國內絕大多數官員都是第一種好官,所以才會有現在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國家才會越來越好。后三種是極少數,但也存在。“貪官”的危害在于腐蝕人們的信仰,蠶食人們的奮斗精神,破壞了公平的經濟秩序。“庸官”的危害在于不作為、延誤機遇和發展,庸官主政,往往坐失發展機遇,貽誤改革進程。
劉鐵男在其任職的多個崗位上,都涉嫌腐敗,算是“貪官”,根據國家發改委8月12日的內部通報,劉鐵男除了受賄一千多萬元,其本人利用職務便利為親屬經營活動謀取利益,及收受禮品,涉及金額超過1.4億元。在劉鐵男任職期間,光伏行業“金太陽工程”后期騙補嚴重,后來不得不中止,二是“路條”買賣嚴重。
國家能源局官員掌握了企業投資和項目的生殺大權,同時能源局還是制定行業政策法律的重要部門。能源項目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源局審批能否通過,必須有能源局復函才能組織前期工作,開展土地、環保、供水、電網接入等支持性文件的報備。“路條”是擋在項目面前的第一道關卡,劉鐵男在任期間,確實很“勤奮”,一直掌握“路條”簽字權限,對項目卡得嚴,路條申請、項目核準在能源局環節難度最大。
努爾·白克力,當初到能源局主持工作時,曾被業內寄予厚望,外界希望他能憑借治理能源生產大區的經驗,推動中國能源行業改革發展步入縱深。目前來看,白克力的成績單與外界期望有較大差距,主動作為不多,算是“庸官”,很少傳出其在能源局有貪污腐敗的行為,其被查與能源局局長任上的關系也不大。
努爾·白克力在能源局2014年到2018年任職期間,極少關注光伏行業,參加企業調研和光伏行業展會等活動屈指可數。中國光伏產業本來是一騎絕塵,遙遙領先于美歐日韓,是比肩高鐵的“國家名片”之一。531之前由于政策的錯誤導向,很多企業擴大規模,能源局既不調控也不提醒,任其盲目無序發展,造成國家巨量補貼拖欠,531之后,沒有調研不顧行業現況,突然就來個急剎車,政策簡單粗暴,分布式光伏幾乎停頓,很多做分布式的小企業剛打開局面,國家就沒有補貼了,造成很多企業停產。政策要有連續性,企業做好本份工作就可以了,而不是要企業去猜和想。由于能源局最高領導的不作為,給光伏行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勤和廉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缺一不可。作為一名人民公仆,就應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既要做到不貪不占的廉,還要做到奮發有為的勤。廣大人民群眾恨貪官的肆意妄為、為所欲為,也恨懶官的怠政不為、慵懶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