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我國從當初的原材料、技術和市場三頭在外,轉變成今天全球光伏制造和應用的大國和強國,經歷了幾輪“春夏秋冬”。
東方日升董事長林海峰在2019年新年致辭中感慨:“作為中國光伏行業的‘老人們’,十多年以來我們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也習慣了各種潮起潮落。無論是2008年亞洲金融危機、還是2012年開始的歐美雙反,沒有哪一次不是給光伏人如同坐‘過山車’一樣的感覺。531新政出臺,讓我們更多的是以一顆平常、理性的心去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
政策之后最深的感受不是有多少家企業裁員或者倒閉,而是整個行業的恐慌情緒有些超出預期。特別是對于之后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宛若驚弓之鳥。當然,任何利好消息都能讓人振奮一會,例如,不同地區的光伏補貼政策發布。
很多光伏大佬都感慨,2018年參加了太多的行業會議,說明大家都在找解決的辦法,也看到行業在抱團取暖。
隨著行業討論的增加,決策者們也在通過政策的疊加來穩定市場信心,抓緊制定緩沖政策。但因為光伏市場規模較大、摸底需要時間,參與者和鏈條環節較多,補貼、備案情況復雜,又牽涉到可再生能源資金等問題,制定政策的工作量較大,這也是目前業內“千呼萬喚”卻等不來具體政策出臺的原因。
但可以肯定的是,平價上網越來越近,2018年12月28日的央視新聞頻道透露,國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光伏、風電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的政策,促進可再生能源有序有效發展。
雖然業內都在呼吁光伏市場化發展,但2018年7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曾表示,光伏行業發展過程中,政策仍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扮演主要角色。
當然,相信在“531”后,政策將更好地起到引導的作用,即便沒有“531”,光伏行業在2018年的洗牌依然要到來,光伏產品的價格走勢依然會下降,只不過更加突然。
令人欣慰的是,雖然“531”讓一些人“跑路”離開光伏行業,但有更多人堅守光伏產業,也不乏新加入者。2019年,光伏產業的春天已經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