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記者徐曼、盛勤)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的“光伏行業2018年發展回顧與2019年形勢展望研討會”17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雖然2018年國內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出現近幾年來的首次下降,但是光伏發電量大幅提升,消納情況持續改善,制造環節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展望2019年,行業發展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隨著全球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提升,我國光伏市場前景仍相對樂觀。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2018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超過43GW,同比下降18%,累計裝機超過170GW。在新增裝機中,集中式光伏電站約23GW,同比下降31%;分布式光伏約20GW,同比小幅增長5%。

2018年,光伏發電消納形勢顯著改善。國網能源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光伏發電量約為18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占總發電量的比例接近3%;光伏發電利用率超過96%,棄光率低于5%;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約1210小時,同比略有增加。除新疆、甘肅棄光率超過10%,陜西超過5%之外,其他省份棄光率均低于5%。

從地區分布來看,受分布式光伏增速大幅下降影響,2018年光伏開發布局由西北向中東部地區轉移的趨勢有所放緩。據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介紹,2018年我國中東部和南方地區新增裝機占比58.4%,同比下降11.1個百分點;累計裝機占比51.8%,同比小幅上升1.4個百分點。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規劃研究部新能源規劃處程晨璐表示,未來新能源發展或將保持三北地區與中東部地區并重的開發布局。受資源總量、建設條件等因素影響,三北地區仍將維持新能源規模化開發,通過采用集中連片集約化開發模式,全面優化項目建設和運行,集中管理和統一外送消納,降低單位投資成本和電價。

2018年,我國光伏產業在制造端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四大環節的產量均同比上升。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初步統計,2018年全年多晶硅產量超過25萬噸,同比增長超過3.3%;硅片產量109.2GW,同比增長19.1%;電池片產量87.2GW,同比增長約21.1%;組件產量約85.7GW,同比增長14.3%。

展望2019年,盡管2018年的“5·31”政策給行業發展帶來不小沖擊,但未來行業發展前景仍樂觀。

當前,國際市場需求涌現。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預測,2019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超過1GW的市場將會有超過14個。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介紹,2019年,全球光伏主要市場中國、日本、印度仍將保持穩定水平,美國將略有增長;歐洲市場“老樹發新芽”,歐盟市場預計2019年增速將明顯高于過去,預計可達到11GW以上,西班牙、意大利等市場將有較大幅度增長;新興市場快速崛起,包括澳大利亞、土耳其、墨西哥等市場都在快速發展。

“2019年,我國光伏市場相對樂觀,盡管我們在控制發展節奏,但是維持一個相當體量的市場是沒有問題的。全年新增裝機規模或為35GW~45GW,”王勃華預測。

但另一方面,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要重視。王勃華將當前我國光伏行業存在的問題總結為五個不協調:市場需求與補貼拖欠之間的不協調,穩增長與行業整合之間的不協調,晶硅的絕對優勢與新技術蓬勃發展之間的不協調,標準數量多與實踐難之間的不協調,新業態、新模式與現行管理機制之間的不協調。

“目前,我國光伏產業和企業發展正面臨多方面挑戰。在國內,我們面臨著結構調整、產業格局重組、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等壓力,企業決策稍有不慎就有被淘汰出局的風險;在國外,貿易環境日趨復雜,部分國家和地區光伏制造業加快規模化發展也給我們的產業帶來一定競爭壓力”。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吳勝武指出:“面對種種問題和挑戰,我國光伏產業亟需提升發展質量,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實施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也應積極探索能源互聯網、儲能、分布式發電交易等新興技術和商業模式,探索差異化競爭的優勢,推動和促進我國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