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特別感謝主辦方的朋友忠實的紀錄,我事后也閱讀了這篇文章,文章內容本身基本上忠實的記錄了我當時的觀點,然而文章的題目可能會引起讀者朋友們的誤解,光伏行業是我最為熱愛的行業,我不希望不必要的誤解給行業帶來任何丁點的損害,今日特寫此文以作澄清。
昨日會場的分享所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
1、資產實際貶值的速度和會計上折舊的速度可能存在不匹配,這一現象在技術革新換代特別快的光伏行業中尤其明顯。技術快速更新迭代對消費者是好事情,但對企業家們則意味著更多的風險和挑戰。
2、資產要素若處于快速變化中,那么這份資產的潛在貶值速度可能就會大于折舊速度,例如硅料環節由高電價地區遷移往低電價地區;硅片環節由多晶硅片轉變為單晶硅片;切片環節由砂漿切割變為金剛線切割;電池片環節由常規電池變為Perc電池等等生產要素的變化,均會使得舊有資產加速貶值。
3、表達上述兩個觀點我希望給大家傳遞的意思是:光伏行業自身的特點使得企業家們不斷的面臨新的不確定性,在面對新的投資決策時不僅要核算當期利潤,更要考慮所投資資產的長期有效性。在我看來,除了不斷復制和擴大產能以外,我們在守護資產長期有效性方面還有更多的工作可以做。
4、昨天分享PPT中我做了一個資產象限圖,以10年直線折舊法的黑色直線為界劃分資產象限屬性:
若資產實際貶值速度在黑色直線下方,說明資產實際貶值速度快于賬面賬面貶值速度,這就意味著資產長期有效性存在不確定性,歸類為風險資產;而在黑色直線上方的資產貶值速度慢于會計貶值,甚至有的資產還處于增值中(例如過去十年的房產),那么這些資產的長期有效性就有保障,歸類為優質資產和黃金資產。簡單案例:若十年前有一對夫妻爭論買車還是買房,若聽了丈夫的買了車,即便是百萬豪車當前的殘值可能也不足10萬元,而若聽了妻子的買了價值100萬的住宅那么當今的價值可能會成為幾百萬,這巨大差異背后的原因就是資產不同的象限屬性,丈夫所買的車屬于風險資產;妻子買的房子則屬于黃金資產,他們的資產落于不同的象限,十年前起點可能是一致的,但是十年后的終點卻又天壤之別(這就是俗語“選擇大于努力”背后的理論支撐)。
資產有其自身天然的屬性,會落在不同的象限中,然而這種天然屬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象限遷移;例如過去三十年中國的房產屬于黃金資產,但參照日本經驗,它并不總會落在最強象限中;再比如,劣質的光伏電站在未完成折舊前就失效了(劣質資產),而優質的光伏電站在折舊完成后依舊能發電(優質資產)。再再比如:留有升級接口,為未來升級做了更多考量的Perc電池設備的長期有效性就強于未有上述考慮設備的有效性。上述案例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資產的象限屬性可以因自然力和人力發生改變,我把這種改變叫做資產象限屬性的遷移。
做完上述幾點澄清本文最核心的部分來了:
昨天我的分享背后的核心意圖是想告訴大家:光伏制造業的資產的天然象限屬性不是特別理想,企業家們要多一份本領恐慌意識,在作出擴產決策時要多一份理性和冷靜,要多考慮資產的象限屬性和資產的長期有效性。而且除了簡單的復制和擴充產能以外,我們還可以在遷移資產的象限屬性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歐美眾多優質公司的實際經驗告訴我:資產的象限屬性是可以通過人力改變的。
我當下的擔憂也絕非空穴來風,四季度以來Perc電池片獲得了一些超額利潤,產業上下就又開始了躁動,從電池片設備廠商那邊了解到,有一家電池設備公司每個月(注意是每個月!)電池片設備出貨量高達4GW,全年總設備出貨量會輕松突破40GW甚至會達到50GW。一年設備出貨量相當于去年總需求的一半,腳指頭都會明白這背后是會有潛在問題的。
所以我昨日分享的本意是:本著本領恐慌的意識,表達對當前Perc電池片狂熱投資潮的焦慮,并希望行業能更多的思考資產的長期有效性問題,使得行業進入更理性的發展軌道中。倘若這樣的本意因一個吸引眼球的題目被大家曲解為我在詆毀這個行業,那么我就比竇娥還要冤枉了。正是因為《張治雨:Perc電池片可能是最垃圾的資產端》這個題目并非我的本意,所以昨天文后一個批評那篇文章的評論我自己都忍不住點贊,他說:
沒錯的,光伏行業最值錢的資產,不是工廠里的破銅爛鐵,而是那些向死而生,前赴后繼為平價上網努力的企業家和他們的團隊。哪怕,先驅很可能成為先烈,他們也用一次次失敗的嘗試,為后來者指明平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