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郎·眼|侃透天下專利事兒

光伏的異質結電池技術又火了把!

這次是因為金剛玻璃(300093.SZ)股東的高位減持。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金剛玻璃要花42億投資異質結電池技術賽道。

據說,異質結電池技術是光伏產業的新興技術,與TOPCon、IBC電池等N型電池被認為是將接替PERC單晶電池組件的下一代高效產品。

然后,這事兒就定了。

公司6月16日公告,設立子公司投建4.8GW高效異質結電池片及組件項目,總投資額41.91億元。

項目還沒開始運轉,紙面文字游戲呢,公司股價就暴漲。

6月22日至28日,金剛玻璃股價五連陽,其中兩日實現20CM漲停,階段性漲幅達77%。期間,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何光雄“趁熱”減持套現。

搞得深交所都看不下去了,昨晚直接發了關注函,問公司是否通過披露投資巨額光伏項目公告炒作股價以配合股東何光雄減持,以及是否存在提前泄漏內幕信息的情形等問題。

知情郎感慨,新技術概念+項目落地利好+資金埋伏+爆拉吸籌+股東高位減持=一地雞毛,這割韭菜戲路玩了多少年,大家樂此不疲!

追漲殺跌的賭博游戲真是人間至愛啊,可真別白瞎了異質結電池技術!

用人家老板的話來說,韭菜那么傻還貪心,活該被割,話術欺詐能騙就騙也是本事嘛。

市場經濟互相信息不對成欺詐不是罪嘛!

01異質結電池技術

炒技術概念,得先有概念。

異質結電池技術,不簡單。

在光伏行當,該技術是潛力極高的新技術,全稱晶體硅異質結太陽電池,又稱HIT、HJT、HDT、SHJ。

這是一種特殊的PN結,由非晶硅和晶體硅材料形成,該技術是在晶體硅上沉積非晶硅薄膜,綜合了晶體硅電池與薄膜電池的優勢,被認為是高轉換效率硅基太陽能電池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眾所周知,太陽能是最理想的清潔能源。

問題是,如何利用太陽能轉化成電能,尤其是,提高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降低太陽能電池度電成本。

轉化率太低,說明技術潛力太差;電池制造成本太高,說明性價比太差推廣難。

在轉化太陽能漫長的產業化道路上,形成了多種技術路線,異質結電池技術就是其中一種。

從研究者的資料看,異質結電池技術路線源頭要從 20世紀 60年代說起。

1968年實現晶硅與非晶硅結合的異質結器件,1974年首次實現氫化非晶硅,減少非晶硅的缺陷,1983 年異質結電池第一次制備成功,效率為 12.3%,面積僅0.25%。

1991年日本三洋公司首次將本征非晶硅引入異質結電池結構,實現了優良的界面鈍化,制備出效率為18.1%的電池,并將該結構的電池命名為異質結電池。

日系公司是這項技術的鼻祖,也是奠定其商業化的主導者。

光電轉化率與電池本身制造成本一直是異質結電池的痛點。

與傳統工藝相比,高效異質結電池的制備工藝比較特殊,全程采用低溫工藝,所以工藝難度就提高了。

企業一直在探究與異質結電池匹配的金屬化技術及工藝設計參數,獲得高"高寬比"、低接觸電阻的金屬柵極是發揮高效異質結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的重要途徑。

另外,在單面電池片成本構成中,銀漿占整個電池成本的 10%~15%,而異質結電池為雙面電池,銀漿消耗量幾乎是傳統單面電池的2倍。

因此,尋找價格低廉、與異質結電池匹配的金屬化替代材料,一直困擾廠商。

日本公司在這兩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貢獻。

松下公司 2013年收購三洋公司后,公布的異質結電池實驗室光電轉換效率達到 24.7%,后又結合背接觸技術電池效率達到25.6%。

2016年報道,日本 NEIDO研發機構與日本KANEKO公司聯手,利用異質結與背接觸耦合技術,將轉換效率提高至 26.33%,刷新了世界新高紀錄。

這期間,日本企業對異質結電池技術進行專利保護,許多基本專利直到2015年才結束保護期。

國內在很長時間對這塊研究都處于空白狀態,更別說商業化了。

同時,受制于三洋專利保護和薄膜技術的限制,異質結的產業化進程推進緩慢。

隨著三洋基礎專利保護在2011年到期,許多晶體硅電池公司、薄膜電池公司和光伏設備企業進入異質結電池領域。

02異質結的優缺點

2017年以來,一批國內企業開始啟動或規劃異質結產線,這才有了這些年的噴涌。

從結果來看,敢下注異質結電池賽道的公司,這些年其實都在研究如何對N型硅片半片化與薄片化、銀漿耗量、貴金屬靶材耗量等環節降低成本,并從微晶化、金屬化、SMBB技術、光轉換技術等多方面努力提升電池組件量產效率。

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TO、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太陽電池技術研究部主任王文靜曾公開表示,相比主流的光伏電池技術PERC,異質結電池的優缺點如下:

1. 發電效能高!

光伏電池溫度升高時輸出效率會降低,通常來說,電池片溫度每升高1℃,PERC電池的溫度系數為-0.37%,異質結電池為-0.25%,高環境溫度下的功率損失更小。加上量產效率已能達到24%以上、無光致衰減(LID)和電位衰減(PID),這些都意味著異質結在光伏電站端的全生命周期上的發電增益更具優勢。

2. 比PERC流程簡單!

此外,異質結電池的結構決定了可以天然雙面發電,工藝流程只有清洗制絨、非晶硅薄膜沉積、導電膜沉積、絲印固化四個環節,相比8道工序的PERC電池大大簡化。在技術延伸上,隨著異質結技術的逐漸成熟,未來有望成為一種平臺型技術,與鈣鈦礦結合形成疊層電池。

但是,盡管生產流程簡單,異質結在每個環節的制造難度較PERC電池大幅提升,對清潔度、精細度、均勻性和連續性的要求非常嚴格。

3. 投資成本高!

現階段最大的痛點還是成本高,單GW的設備投資,異質結超過4億元,PERC在2億元左右,此外銀漿用量大。同時,異質結電池的擴容將快速拉動稀有金屬材料銦的需求量,后者是可用來制作異質結電池所需ITO靶材。外界擔憂,異質結的大規模量產會帶來銦的產能明顯不足和價格飆升。

03金剛玻璃42億投資異質結的故事

國內下注異質結技術路線的上市公司玩家不少。

從上市公司披露的投產信息可知,中利集團、金剛玻璃、愛康科技、東方日升、邁為股份、華晟新能源等公司,都披露過異質結電池業務,且產能都不小。

拿華晟新能源舉例,人家都打算做全行業首家年出貨超過1GW的工廠,目標效率25-25.2%,實現銀包銅的量產出貨,2022年還要投產2.7GW產能,質結電池全成本非常接近PERC,組件端要打平甚至勝出。

當然,有雄心壯志夸海口的公司不止他們,是家家都在夸海口擴產能。

這年頭,很少有企業玩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戲路,大家上來就是王炸,逼別人滾蛋,尤其在產能問題上,一個比一個口號響亮,直接在產能階段玩末尾淘汰。

金剛玻璃,則是這些廠商里最奇葩的一家公司,為何?

因為公司資金實力有限,卻要砸42億搞大項目一鳴驚人!

金剛玻璃原來主營特種安防玻璃,看到異質結電池有前景,就進入了光伏領域。

2021年6月,公司著手布局光伏業務,投資建設1.2GW大尺寸半片超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項目。

屁股還沒坐熱!

如今還要花42億擬設新子公司建設4.8GW高效異質結電池片及組件項目。

問題是,這公司已經3年連續虧損,2019年和2020年凈利潤分別為-8824萬元和-1.31億元。2021凈利潤虧損2.01億元,營業規模也只有3億多。

這樣3年持續虧損、且營業規模只有3億的企業突然跟大家說要搞42億的大項目。

知情郎也苦笑不得,誰敢信啊!

所以,深交所的關注函問也很直白,明確要求金剛玻璃詳細說明公司關于本次4.8GW光伏項目投資的籌劃過程、關鍵時間節點、參與決策人員,公司及董監高、實際控制人等知悉該投資事項的具體時間和情況,是否存在提前泄漏內幕信息的情形,公司自籌劃該項投資起至董事會審議并對外披露前在信息保密方面采取的措施。并要求何光雄說明知悉公司投資4.8GW光伏項目的具體時點及方式。

項目資金方面。關注函顯示,上述項目投資金額41.91億元,其中,歐昊集團以自有資金出資金剛羿德方式投入6.16億元,上市公司以自有資金出資金剛羿德方式投入6.41億元,金剛羿德建設投資借款29.34億元。關于建設投資借款,僅一家銀行完成初步盡調,預計授信額度10-15億元,未簽署意向性協議,建設投資借款缺口29.34億元。

不過,關于上市公司擬投入的6.41億元,仍存在大額資金缺口。深交所要求金剛玻璃逐項說明是否已有明確可行資金來源,公司是否具備該項目的融資能力,開展該項目建設是否具有可行性。

知情郎看完感慨,這年頭,上馬大項目跟出門做桑拿一樣隨意,想搞就玩。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