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Penn;編輯 | 郭郭
→這是《環球零碳》的第251篇原創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全球清潔能源轉型的重要支柱,但圍繞光伏產業鏈的集中度和成本競爭力如何平衡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
一方面,通過近20年的努力,中國光伏產業鏈憑借規模和成本優勢、技術水平的持續提升,已經確立并保持著產業規模全球第一、生產制造全球第一、技術水平全球第一的領跑地位;另一方面,一些觀點認為,全球供應鏈的集中程度也帶來了潛在挑戰和脆弱性。兩者如何兼顧,一直見仁見智。
7月7日,國際能源署(IEA)首次發布了《太陽能光伏全球產業鏈特別報告》,特別報告中表示,確保向凈零排放的安全過渡將需要加大努力,擴大和多樣化太陽能電池板的全球生產。
IEA估計,到2025年,世界將幾乎完全依賴中國供應太陽能電池板生產的關鍵構件。基于在建的制造能力,中國在全球多晶硅、硅錠和硅片產量中的份額將很快達到近95%。
此外,全球每生產七塊面板,就有一塊是由一家工廠生產的。在任何全球供應鏈中,這種集中程度都代表著一個相當大的脆弱性;太陽能光伏也不例外。這無疑會引發人們對世界快速發展彈性供應鏈的能力的擔憂。
IEA 執行董事法提赫·比羅爾 (Fatih Birol) 表示:“中國在降低全球太陽能光伏成本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清潔能源轉型帶來了多重好處。與此同時,全球供應鏈的地理集中程度也帶來了需要解決的潛在挑戰。世界各地加速清潔能源轉型將給這些供應鏈帶來更大壓力,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但這也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幫助實現生產多樣化并使其更具彈性的機會。”
01中國目前主導著全球太陽能光伏供應鏈
在過去十年中,在完善的產業鏈和快速革新技術的吸引下,全球太陽能光伏制造產能越來越多地從歐洲、日本和美國轉移到中國。自 2011 年以來,中國已投資超過 500 億美元用于新的光伏供應能力(投資金額是歐洲同期的十倍),并在整個太陽能光伏價值鏈中創造了超過 30 萬個制造業工作崗位。
如今,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的所有制造階段(如多晶硅、錠、晶圓、電池和模塊)均占比超過 80%,這是中國在全球光伏需求中所占份額的兩倍多。2021年中國光伏制造端規模仍保持迅速擴大態勢,其中多晶硅產量達50.5萬噸,同比增長27.5%,硅片產量約為227GW,同比增長40.6%。電池片產量為198GW,同比增長46.9%,增幅最大。組件產量為182GW,同比增長46.1%。
此外,中國還是世界十大太陽能光伏制造設備供應商的所在地。太陽能光伏產品是中國的一個重要出口產品。2021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的出口價值超過300億美元,幾乎占中國過去五年貿易順差的7%。此外,中國在馬來西亞和越南的投資也使這些國家成為光伏產品的主要出口國,自2017年以來分別占其貿易盈余的10%和5%左右。
中國在降低全球太陽能光伏成本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清潔能源轉型帶來了多重好處。
在過去十年中,中國政策影響了全球太陽能光伏的供應、需求和價格。中國的產業政策將太陽能光伏作為一個戰略性部門并著眼于不斷增長的國內需求,從而實現了規模經濟并支持整個供應鏈的持續創新。這些政策促成成本下降超過 80%,幫助太陽能光伏成為世界許多地區最實惠的發電技術。自 2010 年以來,太陽能的成本下降了 85%,從每千瓦時 0.28 美元降至 0.04 美元。據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稱,規模經濟是過去十年太陽能成本持續下降的最大因素。
02光伏供應鏈集中帶來脆弱性
然而,作為硬幣的另一面,產業鏈集中,也導致了光伏供應鏈的供需失衡。到 2021 年底,全球用于制造關鍵太陽能光伏元件的硅片、電池片以及由其組裝成的組件的產能超過需求至少 100%。相比之下,太陽能光伏關鍵材料多晶硅的生產,則成為了目前供應鏈的瓶頸。這導致了全球供應緊張,使得多晶硅價格在去年翻了兩番。
比如,在實現凈零排放的道路上,太陽能光伏對關鍵礦物的需求將迅速增加。光伏發電中使用的許多關鍵礦物的生產高度集中,中國在其中起著主導作用。盡管在更有效地使用材料方面有所改進,但光伏行業對礦物的需求仍將大幅增加。這種快速增長,加上采礦項目的長籌備期,增加了供需不匹配的風險,這可能導致成本上升和供應短缺。
此外,由于貿易對于提供制造太陽能電池板所需的各種材料并將其運送到最終市場至關重要,供應鏈容易受到貿易政策風險的影響。自2011年以來,針對太陽能光伏供應鏈部分環節征收的反傾銷、反補貼和進口稅的數量已經從僅有的1項進口稅增加到16項關稅和進口稅,還有8項政策正在考慮中。這些措施總共覆蓋了全球15%的中國以外的需求。
03供應鏈的多樣化需要解決關鍵的挑戰
多樣化可以減少供應鏈的脆弱性并提供經濟和環境機會,同時供應鏈的多樣化和電力部門的去碳化可以迅速減少太陽能光伏制造業的排放。
而實現太陽能光伏供應鏈的多樣化,則面臨著諸多關鍵挑戰。
目前,現有太陽能光伏制造的成本競爭力是供應鏈多元化的關鍵挑戰。
中國是制造太陽能光伏供應鏈所有組件的最具成本競爭力的地方。中國的成本比印度低 10%,比美國低 20%,比歐洲低 35%。低成本電力是太陽能光伏供應鏈主要支柱競爭力的關鍵。電力占多晶硅生產成本的 40% 以上,在硅錠和晶圓中占近 20%。目前,多晶硅生產所涉及的電力消耗約有80%分布在中國各省,平均電價約為每兆瓦時75美元,這比全球工業平均價格低近30%。
圍繞低碳產業集群建設太陽能光伏制造可以釋放規模經濟的好處。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還可以使用其生產的產品在現場產生可再生電力,從而減少電費和排放。電力密集型太陽能制造可選址于新興產業集群(例如可再生氫)附近,使它們能夠從具有成本競爭力的可再生電力中受益。同時,制造的規模經濟和垂直整合可以降低可變成本并進一步提高競爭力。
04確保太陽能光伏供應安全的五個關鍵政策行動領域
高昂的商品價格和供應鏈瓶頸導致去年太陽能電池板價格上漲了約20%。這些挑戰導致了全球范圍內太陽能電池板交貨的延遲。在全球范圍內,到目前為止,支持太陽能光伏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增加需求和降低成本上。然而,也需要有彈性和可持續的供應鏈,以確保太陽能電池板在全球范圍內的及時和低成本的交付。因此,各國應考慮評估其國內太陽能光伏供應鏈的脆弱性和風險,并制定戰略和行動來解決這些問題。
對此,國際能源署給出了確保太陽能光伏供應安全的五個關鍵政策行動領域。
1/ 促進制造和原材料供應多樣化
將太陽能光伏供應鏈多元化作為推進清潔能源轉型的一個組成部分,考慮制定產業政策并多樣化原材料和光伏進口路線。
2/ 加強風險投資
促進制造業投資,量身定制支持政策,鼓勵公私合作,促進私人投資。
3/ 確保環境和社會可持續性
加強國際合作,制定透明的標準,確保光伏制造的可持續性。
4/ 繼續培育創新
擴大研發資金,促進降低材料強度的制造工藝的技術創新。
5/ 發展和加強回收能力
建立收集和回收的最低要求,支持改進太陽能光伏電池板設計的技術開發工作,以實現可回收、可重復使用和更高的耐用性。
(參考文獻詳見閱讀原文)
關于我們:原文標題?:?環球零碳 | 國際能源署最新報告:太陽能光伏供應鏈安全與成本競爭力如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