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年無故障風場正逐漸成為行業共識。
2020年底搶裝完成、實現全容量并網的華能張北風電場,截至目前機組運行狀況良好,沒有出現非計劃停運。
“人努力,設備也幫忙。”在靠譜機組、智慧運維加持下,比學趕超氛圍下,華能新能源河北分公司檢修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兼張北中心站站長王向偉今年還定下了“盈利一個億的小目標”。
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建勇告訴風芒能源,今后擬總結張北“無故障風場”成功經驗,努力打造更多“無故障風場”。隨著越來越多“無故障”風場的打造,華能還在研究并積極獲取海外新能源項目合作開發機會,發揮各方優勢拼船出海。
先定一個億的“小目標”
“如果這批項目沒搶裝上,38億元收益就直接沒了。”日前,在由《風能》雜志主辦的“最美風電場”活動上,王向偉告訴風芒能源。
華能張北風電場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白廟灘鄉,由華能張北風力發電有限公司開發建設,風電場總裝機容量24.2萬千瓦,項目三期裝機5萬千瓦,采用16臺SE14630、1臺SE12120機組。項目于2020年12月底全容量并網。
王向偉表示,“當時主要是一些資源的鎖定,在這方面三一重能給了很大的支持。特別是供貨這一塊。除了當時比較緊俏的風機外,現場還缺吊裝涉及的一些物料。大家都在搶時間,三一重能直接支援了我們80多萬元的物料。”
搶裝沖刺時值冬季,張家口夜間體感溫度能到零下40~50度。每天都得跟“鐵疙瘩”打交道。為了搶裝,沒有辦法,只能克服。“當時最幸福的事就是晚上吃到場長懷里揣著的那兜熱雞蛋。”現場工作人員表示。高強度工作壓力下,即便是機艙角度突發問題的9號風機都比預期早并網3天。
張家口分壩上壩下。壩上地區風資源豐富,裝機較多。電網配套的升壓站容量小于裝機總量,主要送出線路,張雄特高壓、柔性直流送出能力暫未全額放開。王向偉稱,各種“限電”下,為了最大限度提升風場利用小時數,班子決策抓好設備治理,小風不限電時能發盡發;研判交易,制定積極的交易策略,通過交易換回發電權。
2021年,華能張北風電場被評為華能集團十大標桿場站之一。
今年1-7月,該風場平均風速4.73m/s,風電機組可利用率進一步提升至99.98%。“該地同期的其他場站,年利用小時數能到1600小時就已經屬于很不錯的了。截至8月1日,我們這5萬千瓦項目已經做到了1400小時。剩下還有4個月時間,今年全年過2000小時應沒有壓力。”王向偉告訴風芒能源。
“去年項目盈利8000多萬元,今年過億應該沒問題。”王向偉笑稱,“每天最關注的是發電量,特別是旁邊另一個風場的。我們在較勁,比學趕超氛圍下,看誰先做到盈利1個億。”
人努力,設備也幫忙
“戰績是非常輝煌的。這份成果應歸功于人努力,設備也幫忙。”王向偉強調,“所有成績的前提是設備的高可靠性。就是能發的時候,需要發的時候,風機不能掉鏈子。”
做技術出身的王向偉告訴風芒能源,“當年招標鎖定廠商的時候,自己心里是打鼓的。但是看到三一重能的圖紙、主控制器控制邏輯、主要部件的選取并現場觀摩后,疑慮就打消了。舍得用料、設計合理,有信心了。”
“張北風電場剛好地處一個小盆地。100米高塔筒測算收益,達不到利潤要求。出于成本、技術等考慮,最終決定用140米柔塔,把高處的風資源用上。該風場后來也成為140米柔塔運用的標桿。”趙建勇表示,三一重能嚴謹負責,在設計理念上充分考慮當地的資源條件,在大部件及配套設備選型上適應當地運行工況要求。
“風機葉片制造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這方面過程質量控制是非常關鍵的。以QC為例,制造業一般比例不超過3%。但是在三一重能葉片公司,QC和一線員工比例接近10%。”三一重能葉片公司張家口基地項目總靳濤表示,“單看葉片,質量投入并不低。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保證質量。”
“安裝三一重能機組的這5萬千瓦風電場,截至目前運行狀況都是非常好的,沒有發生非計劃停運情況。”趙建勇認為,這就是三一重能風電產品及服務優良的具體體現。
“非計劃的事少了,現場就相對沒那么辛苦。同事們就有更多時間學習提升自己。”王向偉表示。華能張北風電場現運維團隊共有10人,包括華能7人,三一重能3人。華能人員負責輸變電設備維護、風機維護過程的質量和安全監督,適時同三一重能共同參與部分風機維護工作;三一重能人員主要負責風機的維護,包括計劃性消缺、技改,故障消除。“荒郊野嶺,一道工作,一起生活。雖然穿著不同的工作服,關上門就是一家人。”王向偉感慨。
打造更多“無故障風場”,出海去
數字化轉型、智慧運維對“無故障風場”的打造,同樣重要。
華能張北風電場運營所有數據接入華能新能源河北分公司冀北集控中心,數據同步傳輸到華能新能源河北分公司石家莊集控中心、華能新能源運維中心、華能集團智慧運維中心。
“這些集控、運維中心大數據平臺都是華能自研發的。冀北集控中心主要負責遠程監盤和控制、部分數據分析;華能新能源運維中心主要負責新能源公司范圍內數據分析和預警。”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環保部副主任黃力哲稱,“通過全區域、全機型、全數據采集,實時匯總、計算、分析數據信息。不斷優化現有處理方法,提出最優解決方案,發揮數字化對運維的預警、提效作用,逐步實現由傳統的被動檢修模式向主動的預防性檢修轉變。目前平臺可實現機組大部件提前20天精確故障預警,故障率降低30%以上,故障處理時間減少29%以上。”智慧運維模式管理下,場站工作效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得以大幅提升。
趙建勇告訴風芒能源,華能新能源公司與三一重能合作良好。未來,雙方將進一步凝聚共識,拓寬合作領域,推動互惠發展。特別是存量風機提質增效領域,華能新能源公司擬總結張北“無故障風場”成功經驗,加大其他項目生產技改力度,進一步降低風機故障率,提升風機發電效率,努力打造更多“無故障風場”。
三一重能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余梁為表示,三一重能從2019年開始,實施研發人員倍增計劃。“希望通過對技術研發的持續大力投入,穩健打造更成熟可靠的產品。打造全年無故障風場,是促進三一重能,也是促進行業提高標準,提升產品可靠性。”
“隨著越來越多‘無故障’風場的打造,我們還擬研究并積極獲取海外新能源項目合作開發機會,發揮各方優勢拼船出海,推動產業合作‘走出去’戰略的實施。”趙建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