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廣東海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印股份”)發布公告稱,為推進公司新能源項目建設進程,便于開發建設運營江門市開平市百合鎮200MW光伏發電項目,公司全資孫公司廣州海印蔚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印蔚藍新能源”)收購廣東恒炎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炎新能源”)30%股權并與原始股東共同增資目標公司。

公告中,海印股份明確表示,恒炎新能源所屬行業為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目前已取得江門市開平市百合鎮200MW光伏發電項目備案。海印股份本次收購很有可能就是看中恒炎新能源手中的光伏發電項,間接進軍光伏。

資料顯示,海印股份是一家致力于多維度塑造和提升區域城市價值的商業類上市公司,跟新能源甚至跟能源行業都沒有交集,本次通過全資孫公司海印蔚藍新能源進軍光伏,也是希望為雙碳目標貢獻一份力量。

恒炎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12月6日,廖志穎持有99%股權,李海濱持有1%股權。主要資產是持有開平市恒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開平市恒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取得江門市開平市百合鎮200MW光伏發電項目備案證。

維科網光伏注意到,本次海印股份僅以人民幣1元的價格,就拿到了廖志穎手中恒炎新能源30%的股權,完全可以說是“小成本,大投資”。但后續需要按照股權比例以貨幣的方式將恒炎新能源注冊資本由原500萬元增至1000萬元,即增加注冊資本500萬元。

同時,本次海印股份進軍光伏的動作,也給了其他想要進軍光伏的企業一些啟示。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光伏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終端需求爆發,企業業績持續高速增長,讓不少其他領域的企業也“垂涎三尺”,先后宣布進軍光伏,其中不乏水泥巨頭海螺集團、科技巨頭創維集團、白電巨頭美的集團等。

但在這些巨頭背后,也有很多上市的中小企業,在用飲鴆止渴式的方式進軍光伏。

例如獸藥企業綠康生化,其在2021年虧損2604萬元,在宣布收購擬購江西緯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后,上半年虧損進一步擴大至3653萬元。玩具企業沐邦高科,2021年虧損1.38億元,在斥資11億元收購光伏企業豪安能源后,今年上半年僅盈利871.2萬元,還宣布要斥資百億在梧州市和鄂州市各投建10GW TOPCon電池項目,已收到上交所問詢函。

類似企業還有不少,在利潤持續虧損下,不僅沒有想辦法提升原有主營業務競爭力,卻希望通過進軍光伏打個“翻身仗”,這顯然是舍近求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