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之星

光伏行業周報

證券之星光伏行業周報:本周在減產預期推動下國內N型料價格下行,多家硅片企業降低開工率。中泰證券最新觀點指出,產業鏈價格下降有望提高光伏電站收益,刺激下游需求,光伏裝機有望維持高增速。宏觀方面,河南省發改委通知指出,目標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5500萬千瓦以上,占全省發電總裝機的40%左右。企業方面,TCL中環擬與Vision Industries成立合資公司并于沙特投建光伏晶體晶片工廠項目;隆基綠能最新鈣鈦礦疊層電池轉換效率突破31.8%。

下游減產預期推動多晶硅價格下行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顯示,本周國內N型料價格區間在13.5-14.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13.54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9.55%;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12.5-13.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12.8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10.3%。本周硅料市場價格延續跌勢,企業簽單模式仍為按周議價,本周有新訂單成交的企業數量約6家,截至本周4家企業月底前已經沒有余量可簽,近期成交情況有所改善。

本周多晶硅價格維持跌勢,且跌幅仍維持10%左右高位。供給端,多晶硅企業新建產能持續釋放,供應壓力增大;需求端,近期多家硅片企業計劃降低20%的開工率,使得產業鏈庫存向上轉移,短期需求預期減弱,此外,周簽模式同樣加劇了上下游博弈情緒,直接刺激硅料價格加速下行。預計后續價格走勢將根據硅料新產能投產節奏、硅片實際減產幅度、終端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進行波動調整。

截止本周,國內硅料在產企業維持在15家,生產基地共22個,其中分線檢修的企業減少至1家,預計月底前完成檢修恢復正常運行。5月國內多晶硅產量維持11.9萬噸預期,同期硅片產出約47GW,國內供應(包括進口)對應國內消費來看,小幅供過于求使得庫存部分積壓。隨著下游N型市場不斷擴張,N型硅料供應相對緊張,N/P價差分化走勢逐步明顯。同時,由于部分新產能爬坡釋放出的低品質硅料在市場中流通,使得市場成交價區間被拉大。

01

機構觀點

中泰證券最新觀點指出,國內海外需求共振,光伏裝機基本面向好。2022年國內年光伏新增裝機87.41GW,同比增長59.3%,其中集中式光伏裝機新增36.3GW,分布式光伏裝機新增51.11GW。2022年光伏組件累計出口3090.8億元,同比上升68.1%。2023年1-3月光伏新增裝機量33.66GW,同比增長154.81%,其中集中式光伏裝機新增15.53GW,分布式光伏新增18.13GW。同時,截至3月底,光伏累計裝機也超越水電,成為全國第二大電源。2023年1-3月光伏組件累計出口901.4億元,同比上升23.6%,海外需求向好。展望后市,產業鏈價格下降有望提高光伏電站收益,刺激下游需求,光伏裝機有望維持高增速。

光伏行業的緊平衡產品能夠為相關環節帶來盈利留存,今年產業鏈限制已從硅料轉向高純石英砂,此外大儲放量&TOPCon放量對于相關環節的可觀收益有望持續。當前光伏行業已到歷史估值低位,短期已經有反彈趨勢,組件價格已相對去年大幅下調,供給端不用擔憂,進入Q2后國內地面電站將逐步起量,重點關注具備α的相關環節:①緊缺環節石英砂:歐晶科技、TCL中環、雙良節能、石英股份(建材組);②優勢一體化: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綠能、東方日升;③新電池技術兌現:愛旭股份、鈞達股份等。

風險提示:全球光伏需求不及預期風險;產業鏈價格回調不及預期風險;海外貿易壁壘加強風險;各環節競爭加劇風險;光伏政策風險等。

02

宏觀事件

1、河南: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5500萬千瓦以上

5月25日,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8部門關于印發《河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通知指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5500萬千瓦以上,占全省發電總裝機的40%左右;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到1000億千瓦時左右。“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超過50%。

關于光伏,通知中指出,1.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加快整縣分布式光伏試點建設,充分利用黨政機關、校園、醫院、基礎設施、公共建筑等領域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打造一批“光伏+”特色工程,形成示范效應;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支持多模式創新合作建設戶用光伏項目。“十四五”期間,新建工業園區、新增大型公共建筑分布式光伏安裝率力爭達50%以上。

2、國家能源局:光伏發電項目以交流側容量在電力業務許可證中登記

5月25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公開征求《關于進一步規范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電力業務許可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通知指出,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在申請電力業務許可證時,“機組情況登記”同一欄目中可登記單臺(個,以下統稱臺)機組(單元,以下統稱機組),也可登記多臺機組。登記單臺機組的,投產日期為機組首次并網發電的日期;登記多臺機組的,投產日期為多臺機組中最后一臺機組并網的日期。同一批次投產機組因機組型號不同分開登記的,投產日期均登記為該批次最后一臺機組的并網日期。本通知下發前已經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的企業,許可證中登記的機組投產日期與上述要求不一致的,可向發證機關申請登記事項變更,并提供可以證明機組并網發電日期的有關材料。

光伏發電項目以交流側容量(逆變器的額定輸出功率之和,單位MW)在電力業務許可證中登記,分批投產的可以分批登記。本通知印發前,以光伏組件的標稱功率總和(單位MWp)在電力業務許可證中登記的,不再進行變更。

3、廣東:新增投產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約1200萬千瓦

5月24日,廣東發改委官網發布廣東省能源局關于印發廣東省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實施方案指出:積極發展光伏發電。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因地制宜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項目。在公共建筑、產業園區、基礎設施、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積極推廣光伏發電應用。新增投產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約1200萬千瓦。

4、新增5.735GW!西藏下發2023年風光等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方案

近日,西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關于印發《2023年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方案》的通知。通知表示,2023年新增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建設規模573. 5萬千瓦。保障性并網項目建設規模373萬千瓦。包含風電60萬千瓦、光伏278萬千瓦、光熱35萬千瓦,純光伏配置最低儲能規模144. 4萬千瓦時。其中,保供光伏項目135萬千瓦(配套儲能不低于108萬千瓦時 )。由各地 (市) 能源主管部門按照年度建設規模組織開展競爭性配置。

市場化并網項目建設規模200. 5萬千瓦。包括基地配套新能源項目115萬千瓦(金上基地70萬千瓦、雅中基地45萬千瓦)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85. 5萬千瓦(礦山用電、制氧制氫用電、清潔供暖等新增負荷)。

5、貴州:鼓勵新能源發電企業與儲能企業簽訂5年及以上中長期協議

5月23日,貴州省能源局關于公開征求《貴州省新型儲能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通知指出,建立“新能源+儲能”機制,為確保新建風電光伏發電項目消納,對“十四五”以來建成并網的風電、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即2021年1月1日后建成并網的項目)暫按不低于裝機容量10%的比例(時長2小時)配置儲能電站。配置儲能電站可由企業自建、共建或租賃。配置儲能容量由省級能源主管部門和電網企業共同認定。鼓勵新能源企業建設新型儲能項目。電網側新型儲能項目投運后,可向風電、光伏發電項目提供租賃服務。鼓勵新能源發電企業與儲能企業簽訂協議,由新能源發電企業按年度支付儲能租賃費用,儲能企業按容量提供服務,采取雙方協商等方式形成租賃價格,協議年限原則不低于3年,鼓勵簽訂5年及以上中長期協議。

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