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州市生態文明建設“十四五”規劃的通知,通知指出,積極爭取市外清潔電力,提前謀劃、儲備市外清潔電力來源及通道。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穩妥推進光伏平價上網進程,推進黃埔、從化等整區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建設,鼓勵光伏發電多領域應用,支持光伏建筑一體化的應用推廣。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合理規劃布局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適當建設污泥摻燒耦合發電示范項目,建成一批資源熱力電廠二期等生物質電廠。合理布局建設分散式風電項目。積極發展氫能產業鏈,重點打造南方氫能樞紐。推進黃埔氫能產業創新核心區等建設,依托廣州石化氫氣生產能力建設供氫中心,支持煤電企業發展煤炭分級清潔燃燒及制氫、熱電聯產企業發展甲醇熱解制氫等項目,加快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和主體開展加氫站示范建設。到2025年,力爭光伏發電、風電裝機規模分別達120萬千瓦、16萬千瓦,建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加氫站。
堅持規模化、綠色化、集聚化發展,以氫能、核電、風電、太陽能、智能電網等產業為重點,打造成為珠三角新能源基地與運營服務中心、南方氫能樞紐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加快突破電解水制氫技術、光化學制氫技術,推進氫氣提純、液態儲氫等技術和產業化,積極布局生物質制氫技術,重點發展氫氣制造設備、站用高壓儲氫罐、高壓氫氣加注設備。開展氫氣制備、儲運等應用示范,有序推進加氫站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公務、公交、環衛、物流等領域的應用。積極推進核電裝備研發制造。加快風力發電機變流器純水冷卻設備的生產制造,推動實現風電關鍵零部件的本地化生產。積極發展以太陽能與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為代表的熱能利用裝備、太陽能高溫熱發電系統等熱發電裝備。加強光伏電池生產設備和輔助材料、光伏檢驗技術及檢測裝備創新研發,推動光伏生產裝備、電站集成和運營維護智能化,提升光伏電池片質量和可靠性。加快推進智能電網產業與新能源技術、信息技術、儲能技術深入融合,建立起智能配電網與智能用戶端、新能源接入與控制、電力電子應用及核心器件、智能變電站系統及智能設備等較完善的智能電網產業鏈,推動智能電網產業向成套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