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由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主辦的“OFweek 2022(第十三屆)太陽能光伏產業大會暨光伏行業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深圳成功舉辦。
圖:大會現場
會議現場高朋滿座,氣氛熱烈。隆基高級產品經理李學鋒先生帶來《182組件設計理念與產品演化》的主題演講。
圖:隆基高級產品經理李學鋒
李學峰表示,光伏技術、產品價值要以度電成本核心評價標準,基于度電成本原則,在高效率、低成本、高性能之間做平衡。LCOE需要考慮到光伏組件成本、組件發電能力、光伏電站BOS成本、組件可靠性等。
在此共識下,可以降低度電成本的產品技術逐漸勝出,如單晶替代多晶,PERC取代BSF電池,半片+多主柵成為組件端主流技術,雙面組件在地面市場占據主流份額。尺寸方面最初是基于電池制造成本來做大硅片/電池片,從158.78mm開始更多地考慮終端的需求,綜合了各方面因素。
硅片變大的邏輯在于半導體芯片的制造及早期光伏電池的制造環節成本都很高,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半導體為了實現12英寸的制造,硅片厚度提高了數百微米。半導體晶圓的變大不會對芯片的尺寸以及后續的封裝、應用帶來影響。
G1(158.75mm)與M6(166mm)尺寸的出現,不僅是考慮電池制造成本,也是通過增大電池尺寸帶來組件功率/尺寸的增加,節省組件制造成本、系統端的人工、電纜、支架等成本。目前電池成本僅占系統成本的7%,單純的電池制造成本并非是產業鏈創新的決定性因素。
然而這樣的組件尺寸增大就會受到高電流帶來的熱損耗、組件可靠性、人工搬運、場景適配等因素的制約。
全產業鏈布局,讓隆基可以系統性思考組件尺寸問題,由最優組件尺寸反推出M10(182mm)硅片規格,進一步增大組件尺寸與電流無法在制造成本或系統成本上帶來價值,卻會帶來諸多可靠性風險。182是系統性思考下的終極尺寸。
因此隆基認為,尺寸的增大應到此為止,后續創新應回歸效率與發電量上的提升。
經過長期驗證,182組件在包裝方式、組件載荷、抗冰雹性能、接線盒可靠性、電氣成本和兼容性、場景的適應性上,均體現出了優勢。
基于以上背景 ,2020年推出的182規格組件市場份額顯著高于2019年所推出的210規格組件, 2021年全球出貨約48.5GW,預計2022年將實現約60%的市場占比。
Hi-MO 5是隆基基于182硅片、PERC電池打造的超高效率組件。2022年下半年,Hi-MO5雙面組件主功率檔已達到550W、效率21.3%,全球出貨量超過30GW。
2022年11月2日,隆基發布基于182硅片的HPBC組件Hi-MO 6,匯集高效、美觀、可靠于一體,在多項性能表現上都有顯著提升,是隆基對光伏技術變革的再一次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