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真的會斷崖式下跌?這可能只是你的想象!

硅料將斷崖式下跌?這可能只是你的想象。

用這樣一個標題,對于苦硅料久矣的光伏行業來說,可能情商有點低。更何況,硅料降價趨勢已然形成,很多文章最近都在用“雪崩”、“斷崖”來形容硅料的“慘狀”,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

有點一根筋的趕碳號也在自責:世道已不易,為什么就不能順應大家的美好愿望,說點讓人舒服的話呢?真話實話,在很多時候雖討人嫌,但該說還得說。

實際上,關于硅料何時出現拐點這個話題,早在三四個月前,我們就曾和頭部硅料企業以及一些券商分析師溝通交流過。在當時,我們大膽提出一個假設,硅料價格拐點,可能等不到當時的主流機構所預測的2023年年中。我們甚至認為,今年春節前后就會出現硅料拐點。事實果然如此。但拐點歸拐點,絕不等同于硅料會斷崖式下跌,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就像一個多月前的11月29日,我們認為,硅片降價只是一個開始,光伏行業即將迎來全面產能過剩一樣。在當時,不少人批評我們杞人憂天,這個時代哪個行業不過剩?!過去這一個多月的市場變化,從某種程度上也證明了我們的判斷。

當然,這不代表今天的觀點也是正確的,只是提出一些分析和依據,需要大家獨立解讀、判斷。

01我們判斷硅料的底層邏輯

硅料真的會斷崖式下跌?這可能只是你的想象!

圖1 光伏產業鏈部分環節基本行業特征;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整個光伏制造產業鏈,行業的利潤蛋糕怎么切,從長期來看,是由各環節的進入壁壘和競爭格局決定的,但從中短期的動態變化趨勢看,則通常由各環節相對其上下游(或短板環節)的供需關系邊際變化所決定。

比如,2020年下半年的光伏玻璃和從2021年持續至今的硅料,作為產業鏈上顯著的供應瓶頸,通過不斷漲價,攫取了遠超其它環節的超額利潤。

此外,產業技術進步也會在一定階段內影響環節利潤分配,例如2015年到2016年金剛線切割技術在單晶硅片領域的推廣應用,使得硅片環節在降價過程中,實現超額利潤。而PERC電池在對BSF的替代過程,也享受了2-3年的超額利潤。

決定硅料價格的中短期的最重要的邏輯,就是供需。

帶有趨勢性特征的“價格拐點”的出現,往往帶有預期,會提前反應,就像期貨一樣。在硅料的供需關系中,長單鎖量不鎖價,現貨價格則是買賣雙方不斷博弈所形成的結果。決定博弈結果的,不止是上下游產能產量等供求關系,也包括了對未來供需關系的預期。

所以,我們之前預測,硅料價格拐點會提前,而不是在供需平衡時才會出現。但如果就此認為硅料會“雪崩”、“斷崖式下跌”,則缺乏事實依據。

02 2022,從擁硅為王到供需緊平衡

實際上,在整個2022年的前三個季度,甚至前10個月,都處于擁硅為王的時代,最后兩個月,隨著一部分硅料產能釋放出來,則進入一種“緊平衡”的狀態。

2022年,我國多晶硅生產80萬噸左右,加上進口的10萬噸,全年總計在90萬噸左右。按照每瓦組件2.66克的硅耗,大約對應338GW的組件。這個數據,與全球光伏裝機組件總需求基本匹配。

硅料真的會斷崖式下跌?這可能只是你的想象!

圖2 數據來源:SolarPower Europe SEIA

但是,這種“緊平衡”在最近一兩周內正在漸漸被打破。行業咨詢機構形象地記錄下了硅料價格預期的博弈過程。

12月7日,PV Infolink這樣描述:"盡管市場氛圍微妙,博弈氣氛緊張,盼跌情緒濃郁,但是買賣雙方對于新的價格仍然各有考慮,實則買賣雙方出價都呈現極度謹慎態度。”

12月28日,PV Infolink則這樣記錄:“上游環節博弈程度日趨激烈,硅片環節仍然處于價格急速下跌過程中,假設以硅片跌幅對應硅料價格的下跌幅度測算,恐當前硅料價格水平暫時難以覆蓋。但是在目前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和快速變化中,上游企業也紛紛在尋找和摸索新的商務合作模式,尋求互相依托和綁定合作關系。”

在光伏史上,到目前為止,至少曾經出現過三次“擁硅為王”的現象,分別是2004年到2008年、2010年到2011年、以及2020年到現在。導致這三次高價格周期的直接原因,都是短期需求超預期、而供給無法跟上,即:階段性供需錯配。

這主要是因為,硅料是技術、資金壁壘最高,產能最為剛性,而且擴產、爬坡周期最長的一個環節,同時疊加例行的檢修、生產事故、限電等不確定性因素,遠比硅片、電池、組件其他三個環節更容易出現供應不足的情況。

客觀說,硅料企業在過去兩年中取得如此的“超級利潤”,看似不合理,但這就是市場,這是生意。這就是理想與現實。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