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蝸殼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2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5.6億千瓦,同比增長7.8%。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9億千瓦,同比增長28.1%。2022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87.41GW,同比增長60.3%,再創歷史新高。光伏產業鏈雖然整體受到上游硅料價格大漲的成本壓力影響,好在歐洲光伏需求較高且國內分布式光伏正處于窗口期,光伏新增裝機裝機量持續景氣,使得光伏企業的業績也相對可觀。
早在春節前A股已有多達30家光伏企業迫不及待的發布了業績預告,覆蓋光伏全產業鏈。春節后,截止1月31日,據統計,已有35家光伏板塊上市公司發布了2022年的業績預告,28家預告業績預增或者扭虧,占比達到八成。其中,硅料龍頭大全能源(688303.SH)預計全年凈利潤可以達到190億,光伏組件龍頭的隆基綠能(601012.SH)預計2022年凈利潤有望沖擊150億大關,而210大尺寸硅片龍頭TCL中環(002129.SZ)、光伏電池頭部的晶澳科技(002459.SZ)凈利潤規模也有望突破50億。
目前合計的行業總凈利潤已經超千億。
光伏產業鏈“賺錢效應”哪家強?
按照券商對光伏產業鏈的盈利測算來看,2022年整體光伏產業中最上游的硅料環節盈利占據全產業鏈的80%以上!以M10尺寸的硅片為例,硅料環節的毛利率可以達到83.9%;相比之下,中下游硅片、電池片、組件毛利率分別僅為4.2%、7.8%、-1.5%。
上游硅料——“做夢都在數錢”
顯然,2022年光伏產業鏈最賺錢的莫過于最上游的硅料廠商。
收益于多晶硅料價格全年高位,光伏產業鏈最上游的硅料企業無可厚非的成為去年光伏板塊的最大“贏家”,堪比2021年的碳酸鋰。雖然2022年年底硅料價格出現大幅下滑,但從全年均價來看,2022年多晶硅致密料的價格基本穩定在250元/千克(25萬/噸)左右,下半年更是一度超過300元/千克(30萬元/噸),全年價格高位也讓硅料的頭部企業賺的盆滿缽滿。
A股硅料兩大龍頭的通威股份(600438.SH)和大全能源(688303.SH)兩家家企業業績均同比高增,預計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52億-272億元、190億元-192億元,業績增長均在200%以上,即歸母凈利潤一年翻三倍。
另外,特變電工旗下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作為非上市公司,2022年預期的歸母凈利潤也不少于130億元,還有港股的協鑫科技(03800.HK),作為國內硅料的“四天王”之一,雖然暫時披露業績預告,但業績高增的預期不會差。
總體來看,2022年是硅料廠商盈利能力的巔峰,大概率也是本輪周期的極限。大全能源的毛利率和凈利率可以達到恐怖的74%和61%,通威股份也憑借高毛利帶動了公司整體的盈利能力。但是縱使2022年業績爆表、盈利能力出眾,整體資本市場卻也并不看好中長期硅料板塊,一方面在于硅料價格已經出現大幅下跌,截止1月18日已經較高位出現腰斬,雖然近期有消息稱硅料價格企穩且小幅反彈,但整體市場無論是資金還是情緒都已經在2022年中報前兌現了,資金撤退背后也意味著板塊的“戴維斯雙擊”已過,預期賺錢效應下滑;另一方面,對于中短期的硅料市場,強周期帶來的風險迅速釋放,使得看空的情緒略勝一籌。
中游硅片——“群雄逐鹿,爾虞我詐”
雖然隆基主業中組件占比較高,但作為標準M10陣營的“領頭羊”,主打182nm尺寸硅片的隆基在硅片產業的地位不容小覷,目前與主打差異化競,以爭210mm尺寸見長的TCL中環(002129.SZ)形成寡頭競爭的局勢。不過,近兩年進入的“硅片新勢力”也極具競爭性,不乏上市公司巨頭,如通威股份、上機數控(603185.SH)、京運通(601908.SH),包括2022年頻繁獲得大規模融資的硅片“獨角獸”高景太陽能,這些都是第一梯隊最直接的競爭對手。
硅片業務純度較高的TCL中環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潤可以達到66億元-71億元,同比增長63.79%-76.2%;硅片新勢力的上機數控轉型前主營光伏設備,公司2004年進入光伏板塊,2017-2018年公司光伏設備的營收也能達到5-6億,2019年開始從硅片設備業務逐步介入光伏硅片的生產,公司業務布局主要在硅料、硅片、N型電池,借著2020-2021年光伏板塊的高增,上機數控2021年光伏硅片收入達到了107.53億,估計2022年預告30-33億的歸母凈利潤中,利潤高增背后硅片銷售功不可沒。
但是相比硅料廠商,明顯可見硅片的業績增速偏弱,掙錢效應不強,主要原因還是上游硅料的價格上漲,明顯擠壓了硅片廠商的盈利能力,中環TCL和隆基2022年三季度的毛利率同比2021年均明顯出現了下滑。好在后面隨著硅料價格的止跌企穩,硅片寡頭挑起的價格戰也將趨于尾聲,2023年光伏產業鏈利潤重新分配預期下,硅片廠商的盈利能力恢復的概率也很大。但競爭加劇也是不爭的事實,很多光伏板塊的新晉玩家都競相從寡頭口中分一杯羹,一定程度上會沖擊寡頭的市場地位,京運通(601908.SH)2022年上半年業績放量,33.72億的營收,超去年全年硅片收入,目前看,隨著硅片產能瘋狂擴大,政策和行業紅利終將消失,最終競爭的根本將回到比拼成本,直到產能過剩,供大于求,價格下跌后導致部分產能開始淘汰,僅剩少數頭部企業賺取基本利潤。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