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空調格力造”的董小姐從直播帶貨轉回了老本行,底氣十足地告訴大家,之前跨界新能源的行動有了收獲:格力電器2021年綠色能源收入29.1億元。

這意味著,格力電器向新能源領域的轉型已初見盈利端倪。

2023年兩會前夕,董明珠在媒體采訪會上表示,格力控股格力鈦后,開始研究將儲能技術應用到冰箱上。如果冰箱遇到停電等突發情況,可以保鮮一個星期。她還認為未來家庭儲能的市場會很廣闊。

01

條條大路通光儲

格力電器進軍光伏+儲能可以追溯到2021年:

在2021年控股銀隆新能源,并將其更名為格力鈦新能源,布局鈦酸鋰儲能電池及儲能系統

2022年12月份,格力電器又與華發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光伏+空調”等創新應用,探索推廣“光儲空”系統,打造“光儲空一體化”示范項目

早在2021年3月,格力就已公開一項“光伏空調供電電路、供電控制系統及光伏空調”的專利,讓光伏空調成為一個小型發電站,并且可以實現在保證降溫或制熱的同時,把多余的電能儲存起來。

▲光伏空調的供電裝置改為太陽能電池,與半導體制冷裝置相連,電能一部分用于制冷一部分存儲于蓄電池中

與格力不同的是海爾、創維、TCL。這三家選擇的側重點都放在了戶用光伏發電站。

▲這種戶用發電站的運作模式是:家電企業提供光伏電站設備硬件,以及后期維護服務;合作的金融公司買入設備,出租給業主;業主賺取發電帶來的收益,定期向金融公司支付租金,期滿后,光伏電站歸屬業主所有

而美的則主要提供以儲能、光伏為核心的新能源系統解決方案,包括戶用儲能系統、工商業儲能系統等一站式服務。

無論是格力“家電+光儲”的模式、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的模式,還是儲能系統,本質上都可以視作傳統家用電器的功能性創新,最終也都會在消費者市場商用化。這對正處在瓶頸期的中國家電業而言,或可打開新增量。

02

爭議從未停歇

尋找新的增長曲線、積極開拓多元化布局本是好事,但到了格力這里,爭議的聲音總是比別人多。

這或許與格力戰略布局太廣泛,步子總是邁得太大有關。

從放言做出分分鐘滅掉小米的格力手機,到注冊 " 預制菜 " 經營范圍的新公司,7年間,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已嘗試多類投資。在造手機上沒有公開過格力手機的銷量。

▲格力手機作為年終獎發給員工被掛上咸魚的事件,惹怒董明珠,她要求員工贖回手機并展開內部調查

不過,董明珠仍在新能源領域保持堅定信念。先后通過收購銀隆跨界儲能;為“光伏空調”站臺加碼光伏。歷經多類探索,格力終于在去年10月,迎來了“破圈”曙光——成功打進特斯拉產業鏈,為特斯拉零部件供應商提供裝備。

03

跨界資質優

格力等家電巨頭跨界新能源,不約而同選擇了光伏和儲能賽道。這也是由于家電行業與光儲領域有著密切聯系。

1切入口:光伏EPC業務

中國作為家電制造強國和消費強國,總產能占據全球產能的80%。家電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產業,家電企業為提高自身綠色能源的使用比例,往往在廠房安裝光伏板,于是光伏EPC業務也成為一些企業涉足新能源的切入點,并且不少企業已讓客戶或自身盈利。

海爾光伏電站的年化收益率達13%;

TCL電子2022年分布式光伏訂單收入達到7.4億港元,實現“從0到1”的重大突破;

根據創維年報,2021年,集團光伏電站在內的新能源業務取得營收41億元,同比增長3843.3%,成為2021年增長最大的業務板塊,營收占比約為8%

家電企業具有扎實的生產制造、運營服務和工程施工能力,在內需+外需雙重驅動下,拓展延伸分布式光伏、集中光伏電站業務或許是順勢而行。

2優勢:品牌+渠道+技術

家電企業可以直接利用已有的品牌影響力和出貨渠道,去開拓新的市場。例如,創維的光伏電站主要聚焦農村地區,創維在農村地區的品牌知名度非常高;而創維新能源汽車也依托其建設33年的創維家電市場,和20000個以上的渠道經銷網點,銷售渠道眾多。

3家電制造工藝與光儲技術多有重合

光伏、儲能的零部件中不乏電容、電阻、IGBT等電子元器件和機柜、機箱等,與家電產品零部件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半導體芯片與光伏儲能系統中所用的控制、調節模塊等擁有明顯的相通之處;家電中的變頻器和光儲行業中的逆變器在技術上具有共通部分。

▲變頻器是根據可控制電流完成“交-直-交”或者“交-交”的轉化,內部包括逆變器(變頻器工作原理如圖)

家電制造、智慧生活、工業自動化等方面積累的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均是家電企業進軍光儲行業的重要支撐點。格力還與華發集團、平煤神馬集團在光伏或儲能領域建立合作,促進光儲產品在更多場景下應用。2022年,格力營收超1400億元,68歲的董明珠依然堅守崗位。如今距離董明珠“2023年做到6000億營收”的期限還有不到一年,空調業務營收下滑,目前仍未見到過多多元化業務的營收數據。

不到一年時間要銷售翻三倍,董明珠肩負壓力。

原文標題?:?董小姐將翻盤?年賺29億,新能源打法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