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在合盛硅業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上,一向“人狠話不多”的合盛硅業董事長羅立國異常高調,表示該公司今年年底多晶硅達產的產能將實現40萬噸,有望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多晶硅企業。

還沒干出來,就先放狠話,也從側面反映了羅立國這個硅料攪局者急于在光伏圈亮相并獲取下游客戶的心態,以及對于未來硅料市場激烈競爭的一絲惶恐。

為了提振投資者信心,羅立國放言,即使明年多晶硅賣到七、八萬元/噸,合盛硅業還能賺錢。

硅料,真的有可能跌到7萬嗎?假設,萬一跌到7萬,行業將會是什么樣的格局呢?今天,趕碳號就做一個模擬壓力測試。

今年1月,硅料經歷過一輪急跌。當時趕碳號就此分析并撰文指出,以當時的產能、供需情況判斷,硅料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但會隨著各企業新產能的釋放呈現緩跌局面,到今年下半年價格可能會跌到15萬元/噸。之后,硅料的確出現了一輪反彈,之后又如我們所見,一路走低。從最近的現貨市場價格看,硅料已經來到15萬元/噸下方,比我們當初預計得要快。

01

鏖戰多晶硅:大全向上,合盛向下

硅料的價格和供應,已經開始影響硅料大廠的業績,在業務純正的硅料企業大全能源身上,表現最為明顯。

4月27日,大全能源發布一季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48.56億元,同比下降40.26%,歸母凈利潤29.11億元,同比下降32.49%。大全能源給出的解釋是:一季度上下游產業鏈價格博弈導致銷量下降,因此營業收入減少。

來源:大全能源

去年一季度,大全能源1季度生產3.1萬噸,銷售了3.8萬噸。今年1季度,大全能源生產了3.3萬噸,僅銷售了2.53萬噸。

硅料這么快就賣不動了嗎?這或有一季度大全能源對硅料價格走勢判斷不同,有惜售的可能;但是長期來看,硅料市場存在供大于求的可能,硅料價格也勢必會繼續下行。大全能源今年一季度單位售價為19.04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8.45%。今年五一以后,硅料價格繼續下跌,現已跌破15萬元/噸。大全在公司年報中介紹:“2022 年1-12 月,公司直接材料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為 54.19%,其中主要為工業硅粉……工業硅粉價格的劇烈波動也會給公司原材料采購管理及存貨管理帶來難度,對公司正常經營帶來負面影響……”而電力成本,僅占大全能源營業成本的 23.78%。預感到多晶硅即將暴力洗牌的大全能源,開始向上游進軍工業硅領域。去年10月,大全發布公告,將在內蒙古建設30 萬噸/年高純工業硅項目和 20 萬噸/年有機硅項目。就在昨天(5月15日),大全又發布一則關于《2023年4月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的公告,從頭到尾,都能感到公司的底氣:“公司的成本控制得益于一體化,向工業硅延伸將降低公司成本……公司2022年度平均銷售成本約是58 元/公斤”,有底氣應對硅料價格下行。

大全選擇了向上,而上游的合盛硅業選擇了向下。

2022年、2023年,合盛硅業先后開工兩個20萬噸/年多晶硅項目。硅料價格一路下行,合盛此舉市場有些看不懂,公司股價也從最高點時的近260元一路暴跌到最近的72元左右,跌去近四分之三。對此,羅立國表示:“現在15萬元/噸,等年底我們產品出來,賣10萬元/噸就行,搞不好到明年可能就七八萬元。即使賣七八萬,我們還能賺。”

商場如戰場,兵者詭道也,老謀深算的羅立國的話有多少可信度,并不好說,但其出身于工業硅、有機硅,忽悠的成分應該不會太大。看來,30年密友黃達文選擇分手,前總經理方紅承“叛逃”,對合盛硅業影響都不大,羅立國老當益壯,飛得更高。羅立國情況,詳見趕碳號早先報道《風光人物|與三十年密友兼神秘股東黃達文分道揚鑣,將前高管送進班房,合盛硅業怎么了?》。

羅立國的光伏大冒險不止于此——最近又公告要搞20GW組件和150萬噸光伏玻璃兩個大項目。企業家的思維很難以常理揣測,但是趕碳號對這種所謂的逆周期投資并不看好。

不是硅料的門檻不夠高,也不是每個人都成為大全或者合盛,當然至少目前也更沒有人能夠達到通威的管理與成本控制水平。

假如硅料價格跌到7萬,會怎么樣?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