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扶貧存在質量問題……李河君寫給人民日報的一封光伏信!
本文為全國政協委員李河君寫給人民日報(監督信箱)的一封信。講述了他在實地調研光伏扶貧項目時發現的一些問題,以及提出的一些建議。 編輯同志: 科技早已成為生活的必備品。以太陽能發電為例,進入移動能源時代,從天上的衛星到地上的汽車、共享單車、手
本文為全國政協委員李河君寫給人民日報(監督信箱)的一封信。講述了他在實地調研光伏扶貧項目時發現的一些問題,以及提出的一些建議。 編輯同志: 科技早已成為生活的必備品。以太陽能發電為例,進入移動能源時代,從天上的衛星到地上的汽車、共享單車、手
位于順義區李橋鎮的北京首鋼冷軋薄板有限公司,今年起用上了太陽能綠色能源。昨日,由首鋼冷軋與中清能公司合作建設的8.3兆瓦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正式并網投運,成為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單體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每年約生產820萬度清潔可靠的優質光伏“綠電
2017,在2083平方公里的克東大地上,“天字號”工程的惠民項目正在建設中,它投資2.3億元,惠及98個行政村的失能人口,為克東縣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它就是帶來脫貧政策紅利的扶貧產業項目—村級光伏扶貧電站。 克東縣98
01河南 項目名稱:永城市光伏扶貧項目(EPC) 項目詳細資料 項目所屬行業 電力/能源工業 所屬領域類型 太陽能發電 預算投資總額 1950萬元 投資性質 政府性投資 資金到位情況 已到位 項目建設等級 行業中等標準
“能源技術的進步和產業模式的創新,給每個人創造了平等獲取能源的機會,這種普適性創造了能源民主的基礎。 能源生產與使用方式的民主化,內在地呼喚一個人人參與、人人分享、人人創造的社會。 能源民主化的新圖景正在逐漸展現開來! 以分布式家庭“光伏發
1月15日,在景寧梧桐鄉東源村,一塊塊藍色光伏發電的晶硅組件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等并網發電后,這將成為村集體增收的“新引擎”,實現村集體收入從零到萬“破冰”。 百姓們說了,以后出太陽就能拿錢了 梧桐鄉東源村、王山頭村、秋蘭村、林進村為該鄉
穹頂之下, 霧霾之中,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京津冀不相信好肺。 剛剛經歷了大范圍雨雪天氣的小伙伴們,緊接著又要開始承受霧霾的侵襲。看著伸手不見五指、錯把大爺當大娘的天氣,小伙伴們都感嘆: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藍天! 霧霾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指
時代在快速發展,已經到了“互聯網+”的共享世界,光伏已從空間應用走到地面,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生產,并正引領能源產業從傳統化石燃料向清潔可再生能源轉型變革。面對周圍日新月異的變化,是否忘卻心中有方“柔軟之地”呢?所以當光伏組件與動物們來一場跨
大型國際機場每年運載數以萬計的乘客,同時要維持機場運作,均需耗費大量電力,因此近年來機場運營商多積極嘗試利用可再生能源來補充機場電力供給,以防止突發狀況發生。 機場供電危機如此受到關注,源于2017年12月美國亞特蘭大哈茨菲爾德─杰克遜機
都說安裝戶用光伏不僅能滿足自家的用電需求,還能通過賣電實現收益。小伙伴們以前看到的大部分案例都存在于預估層面。今天小編就帶領小伙伴通過《江蘇新時空》欄目,來看一看一座安裝運行了3年的戶用光伏電站的真實收益。 家住南京雨花臺區的蔡先生,是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