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黑鷹光伏 江楠
光伏十年,彈指一揮,時間厚重而又縹緲,記憶卻無以磨滅。
可否記得,2006年時,硅料緊缺,開啟“擁硅為王”時代。也就這一年,瘋狂擴產的LDK董事長彭小峰以400億元位居胡潤中國能源富豪榜首位。
可否記得,2007年,多晶硅緊缺加劇,硅廢料價格猛漲,從50元/公斤漲到900元/公斤。原生多晶市場價漲到300美元/公斤。而到了2008年,光伏企業猛增,多晶硅價格一度漲至500美元/公斤。也就在這一年,嗅到危險的天合光能扔下了幾千萬的初始投資,壯士斷腕,從多晶硅項目中抽身而退。相反,這年尚德宣布產能達1GW,成為中國首個GW級光伏企業。而遇到庫存門的彭小峰身價縮水150億。
可否記得,2009年3月,野蠻生長的光伏行業受到國家領導的關注,各相關部委都希望將光伏行業握在手中,金太陽項目倉促出臺。可否記得,2010年2月,英利宣布贊助世界杯,成為贊助該賽事的首家中國企業,可謂出境風頭。
可否記得,2011年中國光伏產業開始真正邁入“黑暗時刻”,2月,媒體報道了歐洲組件價格集體跳水的消息。行業巨頭還在盡力維持著虧損的窘境,沒有除掉名為“面子”的遮羞布,但到2012年,誰都笑不出來了。
從2007——2016年, 光伏產業的發展歷經跌宕,但如今成就斐然。光伏十年,你的、我的、他的——大家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光伏十年,孕育了一大批光伏企業家群體。他們在中國的商圈里開始越來越活躍,并開始占據越來越醒目的位置。
他們有人已界不惑,有人剛好知天命,也有人步入了耳順之年。他們都經歷了光伏產業過去1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的明暗與大浪淘沙;也目睹了其間無數激動人心的輝煌和令人揪心的隕落。而今,風流雨打,時光交錯,有人敗,有人贏;有人功成名就,有人泯然式微,也有人東山再起。
1997年,經濟學家魏杰曾經下過一個預言:“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階段,非常痛苦,我估計再過10年,現在的民營企業200個中間有一個保留下來就不簡單,垮臺的垮臺,成長的成長。”彼時看似悲觀,但冰冷的事實卻不斷證明了商業競爭的殘酷性。
當然,有一些光伏企業經受住了考驗,他們日漸成熟、強大和穩定;而其創始人和掌舵者也日漸體現出足夠優秀的領導力和企業家精神。可以預期的是,隨著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產業的持續發展,隨著光伏在全球能源體系中的分量迅速提升,光伏企業家群體必將在全國的企業家群體中占據更加重要的位置。
創新無疑是企業家精神的靈魂, 冒險是企業家精神的天性,敬業是企業家精神的動力,執著是企業家精神的本色。雖然在過去十年中,有人拜,有人贏,但需要強調的是,不論輸贏,很多企業家對于這個產業的貢獻終究是不可磨滅的,甚至是卓越的。
▼
施正榮、苗連生、彭小峰
▼?
瞿曉鏵、李河君、靳保芳
▼?
在能源電力全盤布局,手握5家上市公司、風頭一時無倆的“2015十大經濟年度人物”朱共山
▼?
借力資本在光伏產業中縱橫捭闔的
鄭建明
▼?
隆基“三駕馬車”
李振國、鐘寶申、李文學
▼?
李氏三兄弟
創造了一段光伏佳話
▼?
各路大佬曾經一起應對“雙反”
?▼?
一起登上央視《對話》
?▼?
一起參加各種活動
中國光伏市場的發展,長期以來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激勵性政策。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頒布實行,但在此后的3年里,光伏在政策上采取以一事一議方式支持光伏并網技術的示范,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發展,市場規模和影響力也很小。
2009年,隨著“金太陽”示范工程的實施和國家能源局“10MW光伏電站特許權招標”開始至今,中國光伏產業在政策激勵和扶持下,市場應用得以加速規模化發展。
經過“初始投資補貼”和“特許電價補貼”的試行,2011年7月第一次公布了“全國統一的光伏上網標桿電價”,并網光伏技術的應用得到快速的發展,至2017年,我國的光伏設備生產量、當年國內裝機量和累計裝機量均已連續幾年保持“世界第一”,走在全球前列。
光伏上網電價也經過多次調整,光伏補貼進入“退坡機制”。包括諸多光伏企業家、以及各分析人士的預計,到2020年前,中國光伏度電成本會持續下降,將在用戶側實現“平價上網“,中國光伏產業也將會進入到平價上網后的全新的市場競爭格局。
目前,上網電價已下調到0.65/kWh、0.75/kWh和0.85元/kWh的水平,2018年很快就要到來,按照慣例還會有新的電價政策出臺。按照十三五的規劃目標,除了裝機規模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指標,比如規劃光伏的電價水平在2015年的基礎上下降50%以上。也就是說2020年光伏電力的價格要在2015年的1元/kWh左右的水平要進一步降低到0.5元/kWh左右。此外,十三五基本任務是要降低成本、擴大應用,實現不依賴國家補貼的市場化自我持續發展。
特別注意,以下這些地區性的補貼也已經到期,不能再申請:
1、東莞光伏項目補貼:最高補助200萬元
2、浙江麗水市光伏項目補貼:0.15元/千瓦時,補貼5年
3、浙江臺州市光伏項目補貼:0.15元/千瓦時,補貼5年
4、浙江省永康市光伏工商業屋頂補貼:0.2元/千瓦時
5、紹興市諸暨市店口鎮光伏項目補貼:0.1元/千瓦時
6、寧波象山縣項目補貼:最高0.1元/千瓦時
7、江西新余市光伏+項目補貼:0.1元/千瓦時,補貼6年
還有:今年即將消失的補貼政策:
1.寧波市市級補貼
補貼數額:0.1元/千瓦時
申報截止時間:2017年5月31日
2.河北省級補貼
補貼數額:0.2元/千瓦時
申報截止時間:2017年12月31日
3.陜西省級補貼
補貼數額:一次性投資補貼1元/瓦
申報截止時間:2017年12月31日
4.陜西省西安市級補貼
補貼數額:初裝補貼1元/瓦
申報截止時間:2017年12月31日
5.江蘇省鎮江市市級補貼
補貼數額:0.1元/千瓦時
申報截止時間:2017年12月31日
6.鎮江市句容市級補貼
1、企業項目補貼
補貼金額:0.1元/千瓦時
補貼截止時間:2017年12月31日
補貼對象:在句容市新建光伏發電項目,且使用本地光伏產品價值量占設備投資總額的40%(含)以上
2、屋頂出租補貼
補貼金額:一次性20元/平方米
補貼截止時間:2017年12月31日
補貼對象:對屋頂出租的企業
7.江西省省級補貼
補貼數額:0.1元/千瓦時
申報截止時間:2017年12月31日
8.江西省南昌市市級補貼
補貼數額:0.1元/千瓦時
申報截止時間:2017年12月31日
補貼對象:地面電站
9.江西省新余市市級補貼
補貼數額:0.1元/千瓦時
申報截止時間:2017年12月31日
10.紹興市新昌縣級補貼
補貼數額:0.1元/千瓦時
補貼截止時間:2017年12月31日
光伏產業十年發展,技術創新得以不斷進步。
換一句話說,歷經十余年的跌宕發展,中國光伏行業市場競爭的環境、手段與過去相比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如今,光伏企業要在愈發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必須具備兩大法寶:一是技術創新;二是品牌塑造。
據規劃, “十三五”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基本任務是產業升級、降低成本、擴大應用,實現不依賴國家補貼的市場化自我持續發展。政策層面的定調,對光伏企業的經營與競爭路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一,光伏產業鏈將由過去五年粗放式擴張切換至未來五年精耕細作的發展創新,因此高效技術路線將在十三五期間有望打開巨大的成長空間。由此,企業需要在技術層面持續不斷的創新,提高效率、促進成本不斷下降;其二,隨著中國乃至全球光伏產業發展的日趨規范,企業必須更加重視自身品牌競爭力的建設,在保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的同時,更要爭取“品牌的市場占有率”。簡言之,技術創新能力和品牌影響力,將成為光伏企業能否在下一個十年得以持續發展的生死要素。
黑鷹光伏通過研究主流光伏企業近十年來的研發投入發現,不少企業在研發上始終保持著相當分量的人力與資金投入。與之相伴的,是各大企業高質高效產品的規模化投產越來越多;高質高效產品比例在過去幾年中持續提升。
比如,隆基樂葉的單晶PERC雙面發電技術,中環股份的直拉單晶晶體生長技術,中來光伏的N型IBC結構的雙面電池技術,晶科能源的半片技術,協鑫集成的多晶干法黑硅PERC電池技術、天合光能的雙玻技術等等,各種先進技術和產品皆受到行業高度關注。而且這些技術很有可能會對光伏產業未來的發展和整體的競爭格局產生巨大影響。
以下是?黑鷹光伏對2017年上半年50家光伏資本市場核心玩家(其中,協鑫新能源未披露研發投入及人員情況)研發投入的分析排行:
先進技術的突破與應用方面:
比如中環股份:其?在提升產業化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方面中環股份卓有成效。2017年,公司通過“外聯整合”戰略,也就是與行業核心玩家以合作、合資經營等方式,在多晶硅原材料、高效PERC電池片、高效太陽能組件、高高效疊瓦組件、高效光伏地面電站、高效光伏分布式電站以及新材料等領域多有布局。
比如航天機電:截至上半年,100MW黑硅電池片生產線已實現批產,100MW單晶PERC電池片生產線進入小批量生產。下半年將完成600MW黑硅電池線技術改造并形成批產能力。
比如協鑫集成:其 2017年目標,組件年產能達到5GW,高效電池產能達到1.5-2GW;2017年度組件出貨目標達到5GW;營業收入繼續保持超百億元人民幣規模;2017年度生產成本降幅達到15%。
比如隆基股份:2017年上半年,隆基股份單晶硅片非硅成本同比降低18%,組件環節非硅成本同比降低23%。公司生產的60型Hi-MO1組件獲得了TUV萊茵測試報告,功率達到325.6W(STC),組件光電轉換效率19.91%,刷新了該系列產品的功率記錄。
又比如東方日升:多晶電池片的轉換效率突破19.20%,組件轉換率突破17%,1年的衰減率不超過2%,25年衰減率不超過19.2%。
比如逆變器巨頭陽光電源:在“只努力做好一件事”的曹仁賢掌舵下,從十年前追趕歐美對手的90%效率標桿,到公司推出SunAccess系列組串式和集中式光伏逆變器,涵蓋3~2500kW功率范圍,轉換效率全線突破99%,全面滿足各種類型光伏組件和電網并網要求,廣泛應用于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美國、澳大利亞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最后再看中來股份:目前公司N型雙面單晶電池正面效率達到21.35,背面效率達到19%,也通過了權威評測機構TUV萊茵產品認證。
十年前,在媒體行業,還很少有“能源記者”一說,更很少有媒體專門設置能源資源報道小組;進一步說,十年前,專門跑光伏口的記者更是鳳毛麟角;垂直專業化報道和服務光伏行業的媒體技術屈指可數。
但隨著能源市場化改革的進程,特別是新能源行業蓬勃發展。關于能源產業、新能源,乃至光伏產業的媒體日漸活躍,更多的媒體愈發重視新能源行業的報道挖掘。
2008年底,國務院國資委主管的《能源》雜志創刊。
2009年6月1日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中國能源報》創刊。
其后國網旗下英大傳媒主管主辦的《能源評論》隆重創刊…..與之伴隨的是,各大門戶網站陸續開通能源頻道。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財經》雜志、《財新周刊》、《新財富》、《中國企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上海證券報等主流財經媒體,也越來越關注光伏產業的變化與發展,不時也爆出重磅的產業及企業報道。
而最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新媒體的興起,各種服務于光伏產業的新媒體陸續涌現,比如光伏們、國際能源網旗下的光伏頭條、世紀新能源網等等,如今,光伏行業媒體與光伏產業“交相輝映”,并漸成繁榮之相。
與光伏及能源行業媒體的興起相伴隨的是,光伏產業各種論壇、峰會和展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
一個企業乃至一個產業要得以長足發展,資本市場從來不可或缺。
2008金融危機爆發前,已有10家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成功上市。而十年時間,中國已先后有60多家中國光伏企業搶灘美股,登陸港交所,戰A股!
黑鷹光伏發現,十年前,這三大資本市場上只有約13家光伏企業,其中8家在納斯達克、5家在A股,當年整體光伏收入約為324億元;而十年后的今天,59個核心玩家光伏收入超過2543億元——其中8家在納斯達克、5家在港股、46家在A股,企業數量及收入分別較2007年增長了4.54倍和7.85倍。
黑鷹光伏此前已對光伏資本市場十年做了詳細的分析回顧,這里有面有7大“十年不倒翁”他們是阿特斯太陽能、韓華新能源、晶澳太陽能、英利綠色能源、特變電工、中環股份和航天機電。
這里也有幾個巨頭在急速擴張中最終敗倒,惜別產業與資本市場,他們是賽維LDKSY、尚德電力,而中電光伏如今退市之危未解,前途難料。而在光伏資本市場上,包括海潤光伏、漢能薄膜、昱輝陽光、億晶光電、順風清潔能源等企業則在資本市場歷經折騰,至今余硝未散。
如今“光伏盛世”再現,對于光伏資本市場,企業家們可謂“如履薄冰”而又趨之若鶩。黑鷹光伏團隊了解到,不少光伏企業都在為登錄資本市場做各種籌備與努力,可以預期,伴隨能源民主化的進程,未來十年還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光伏上市公司;而更多的兇險與波折也在此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