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黑鷹光伏 王亮??
不管對于企業還是個人,歷史總有吊詭之處!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似乎也莫過如此。
有那么一家光伏企業,成立至今16年,期間三易其主,近年連年虧損,背后的故事耐人尋味,他就是天龍光電。
?這家公司與隆基近乎生于同一時代、同屬單晶領域的上市公司。黑鷹光伏發現,十年前無論從營業收入,還是資產規模來看,天龍光電甚至較隆基都略勝一籌。
而今,天龍光電卻“泯然眾人”,2017年上半年,雖然天龍光電的公司管理層緊緊圍繞“實現扭虧為盈”的第三年戰略目標做努力,但虧損似乎無法避免。上半年,天龍光電實現營收6669.59萬元,同比減少29.21%;實現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為-2299.38萬元,同比增加虧損810.85%。
十年前(2007年),單晶設備龍頭天龍光電營業收入、總資產分別為2.43億元和2.94億元,彼時隆基股份營業收入、總資產為2.23億元和2.34億元,天龍光電可謂略勝一籌。而十年后(2016年),天龍光電營業收入、總資產為1.5億元和6.21億元。隆基股份2016營業收入、總資產為115.31億元和191.72億元。如今,隆基股份市值已突破600億大關,天龍光電市值僅為17億元,兩者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風吹雨打,十年沉浮,企業的發展跌宕總不免讓人唏噓。天龍光電到底怎么了?黑鷹光伏的團隊仔細分析了天龍光電十年來的各種財務數據和數次變動,力求從中找尋答案。
特別要鄭重聲明的是:黑鷹此次分析天龍光電沒有任何嘲諷之意,十年來光伏行業來來去去,陷入經營困境的企業不勝枚舉。黑鷹只是從“天龍”的發展歷程中尋找答案,引以為戒;并希望通過對天龍光電近十年數據及事件分析,在危機中尋找救贖之道,為企業崛起略盡綿力。
動蕩的決策層:實際控制人三易其主
近三年多時間,天龍光電三易其主,近兩任繼任者,都沒有光伏管理經驗。動蕩的決策者從一定意義上加劇了天龍光電潰敗之勢。
天龍光電成立于2001年12月28日,生于江蘇金壇,2004年開始進入光伏設備行業,主要產品為單晶硅生產爐、單晶硅切斷機和單晶硅切方滾磨機等光伏設備。2009年底登陸深交所創業板,當時公司已是是國內太陽能電池硅材料生產、加工設備領域中產品種類最齊全的企業之一,也是光伏設備領域龍頭企業。
初登A股的天龍光電也曾意氣風發,2010年、2011年收入連創新高,無奈“天意難測”,2011年起,中國光伏由于受國內外產業環境低迷以及歐美雙反、產能過剩和全球光伏補貼削減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光伏企業普遍陷入困境,這段時間堪稱光伏最黑暗時代。據黑鷹光伏統計,天龍光電扣非后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連續五年(2012年-2016年)為負,累計虧損達12.50億元。
(2009年12月25日,天龍光電董事長馮金生先生在深圳交易所慶祝天龍光電上市敲鐘)
黑鷹光伏分析認為,危機發生之后,動蕩的決策層從一定意義上加劇了天龍光電潰敗之勢。
上市之初,天龍光電實際控制人為馮月秀、馮金生、呂行和萬俊平。2014年1月13日,天龍光電公告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周榮生和顧宜真夫婦。據財報介紹,周榮生、顧宜真二人主要職業及職務為“上海財經大學退休教師”。可見,周顧二人并無光伏管理經驗,在此光伏市場風流暗涌之際,天龍光電在二人掌舵下又如何能揚帆遠航呢?
數據也說明,周顧二人難以力挽狂瀾,2015年、2016年天龍光電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已經連續為負,今年上半年再度虧損2000多萬的天龍光電已有退市之危。
根據深交所7月12日下發的監管函,天龍光電控股子公司常州天龍光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2月向其少數股東殷國洪提供財務資助1115萬元,但公司并未就該事項履行審議程序及臨時信息披露義務。更有甚者,控股股東常州諾亞曾在2015年3月非經營性占用天龍光電3500萬元資金,構成違規,天龍光電、常州諾亞及相關董事均于今年5月9日遭到深交所公開譴責。
此時,周顧二人或許才萌生退意。2016年9月8日,天龍光電再發公告稱,實際控制人再次發生變更,變更后實際控制人為陳華。據介紹,陳華主要工作經歷為:近五年陳華與家族成員共同經商,陳華自2008年3月起參與內蒙古名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主營礦產資源開發)的經營,自2010年6月起參與福建君汝投資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對金融、房地產的投資)的經營。
原實際控制人周顧稱,出售股份系基于股東資本運作及資金需求的目的。而陳華系看好光伏產業中長期發展前景,有志于借助上市公司在光伏領域已有的成熟技術、產銷渠道及資本運作平臺快速進入光伏產業領域。
不過,從陳華公開披露的簡歷來看其自身也沒有光伏管理背景,其能幫助天龍光電扭轉乾坤嗎?陳華系此次入局,是僅為資本運作,還是決心進擊光伏領域,我們尚需持續關注。
戰略惜敗:錯失“金剛線”良機
隆基、協鑫等光伏巨頭紛紛重金上馬“金剛線項目”,市場甚至出現了“一線難求”之盛景。可惜,2012年就立志發展“金剛線項目”的天龍光電卻在“黎明前”退下了。
天龍光電上市之初,公司擬募集資金投資“年產1200臺單晶硅生長爐項目”、“年產150臺多晶硅鑄錠爐項目”和“合資組建常州晶晟真空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200套單晶硅生長爐爐體項目”,三大項目累計投入金額為2.77億元。
但是,因為2011年下半年以來,多晶硅片的景氣度急劇下降,下游企業繼續投資意愿減弱,整個行業的多晶爐銷售快速減少。同時,隨著多晶鑄錠爐的快速國產化,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
所以,2012年天龍光電最終決定將“150臺多晶硅鑄錠爐項目”變更為“年產50萬Km樹脂金剛線項目”。當時,天龍光電分析稱,金剛線切割與傳統的砂漿切割相比優利點在于:切片加工速度快,生產效益提高;加工精度提高,成品率上升等,在一定程度上金剛線切割成為太陽能硅片切割的重要方向。
?一組數據足以證明金剛線之利。砂漿切割的鋼線直徑是0.12毫米,而金剛線的直徑則只有0.07毫米。以切割一公斤硅錠為例,前者只能切50片不到,后者則可切到60片左右。一句話,金剛線可以幫助光伏企業獲得巨大的成本優勢,這甚至事關企業生死。
當時,國內市場上的金剛線切割級數主要被國外公司壟斷,對外依賴度很高。按照天龍光電預計,“年產50萬Km樹脂金剛線項目”若是在2012年底完工投產,那么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約為7500萬元,凈利潤2000萬元。
截至2013年末,該項目工程進度僅為62.38%,遠不及預期。天龍光電解釋是,近幾年光伏行業持續低迷,硅片切割工廠經歷了大幅虧損,目前大部分硅片切割工廠盈利能力不強,其改在和購進金剛線切割設備意愿及能力不夠強烈。該項目禁錮兩年多的研發及小批量生產,市場推廣存在一定難度,未能實現批量銷售,2015年3月31日,天龍光電決定終止“年產50萬KM樹脂金剛線項目”。
但是,早在2012年,隆基基本完成了“金剛石線切割工藝研究”實驗,并在國內率先完成了 130μm 薄片切割工藝的研究,2013年將成為率先規模化推廣應用金剛線切割技術的國內企業。2015年年底,隆基基本完成了切割設備的置換,擁有了200臺左右的金剛線專機。
用隆基的話說,“金剛石線切割技術目前已成為硅晶體等硬脆材料切割技術的發展方向和換代技術。該項技術在提高設備切割產能、降低生產成本、高效環保方面的優越性,其率先運用該項技術,將有力保障公司成本控制優勢的可持續性。”
如今,隆基通過金剛線切割工藝、PERC電池技術等行業先進技術的產業化應用,使得 2016 年硅片產品非硅成本已較2012年的5.12元/片下降67%。
隆基之后,協鑫等光伏巨頭紛紛重金上馬“金剛線項目”,中國光伏企業上演“生死時速”,一時間,市場甚至出現了“一線難求”之盛景。可惜,天龍光電在“黎明前”敗退了。
天龍光電之敗,實乃戰略之敗。《孫子·謀攻篇》有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天龍光電就敗在“不知彼此”。
隆基在2012年曾預判: “光伏全產業鏈處于階段性產能過剩導致的高強度競爭時期,這種競爭態勢還將延續一段時間。競爭者的實力主要取決于成本控制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品牌影響能力和資金保障能力。行業經過兩三年的調整期后,產能和市場份額將向優勢企業集中,少數專業化公司規模將快速擴張。”
即使在最困難的那幾年,隆基也保持較高的資本投入,堅定實施規模擴張戰略。反觀天龍光電近幾年規模卻是不進反退,2011年末其總資產規模為17.82億元,截至2016年末,僅為6.21億元。
天龍光電上市募集資金凈額達8.78億元,截至2009年末,其賬面貨幣資金達9.56億元,長短期借款僅為7900萬元,彼時天龍光電彈藥充足。但是,天龍光電2010年-2016年,天龍光電“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累計僅為5.28億元,同期隆基股份累計投入金額高達51.59億元。尤其是近五年天龍光電“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僅為1.08億元,僅為2011年的45.66%,而隆基近五年累計投入金額達40.48億元。
黑鷹診斷:
防退市、外部融資、加大研發
天龍光電決策層當下首要考慮的問題或許是如何躲避“退市”之危?因為天龍光電2015年、2016年已經連續兩年虧損,按照相關規定,2017年若是不能扭虧為盈,天龍光電將面臨“暫停上市”之危。
不過,2017年上半年天龍光電僅虧損2300萬元,若想實現扭虧為盈并不難,因為上市公司調節利潤的手段靈活多樣,要知道截至2017年6月末,天龍光電賬面上預收款達2.11億元,預收款-銷售收入之間有較大的騰挪調整空間,而這也是上市公司調節利潤的手段之一。天龍光電在《公司可能被暫停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中也說,公司已采取積極措施,督促售出產品加快安裝調試驗收工作,盡早完成銷售收入確認。
其次,天龍光電下一步則是要制定清晰、奮進的戰略規劃,如何在高效制勝時代贏得一線生機是天龍光電決策層急需思考解決的問題之一。我們認為“合縱連橫”、規模化擴張等進擊之道值得借鑒。
而清晰、有力的發展戰略還有利于企業融資,因為企業無論選擇并購還是擴產都需要雄厚的資本實力,可是截至6月末,天龍光電賬面貨幣資金僅為7864萬元,這點錢顯然難以成事。此外,天龍光電近三年經營現金流凈額累計僅為7599萬元,說明其自身造血能力極為羸弱。此時,天龍光電擴張唯有依靠外部融資。
資本市場投資者極為“逐利”,也頗有遠見,他們有時不計較一時之得失,立足長遠,如果他們認為企業未來有崛起爆發之希望,他們甘愿為這個希望付費(投資),為此一搏。
除此之外,天龍光電還需警惕人才流失之危。企業界共識,無論何時人才都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人才之爭,同樣事關企業生死。,然而,財報顯示,截至2016年末天龍光電研發人員數量為57人,較2014年下降了46.73%。天龍光電研發人員規模在黑鷹光伏統計的45家光伏企業研發人員規模榜單中只能位列43名。
人才選擇企業無非在乎兩點:一個是薪酬待遇高低,再有就是未來發展空間大小。在這兩點,天龍光電還需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