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黑鷹光伏? 太子李? 王亮

這是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少有的“高光時刻”。

?9月20日,這為歷來低調的企業掌門人,在通威集團總部所在地——成都,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畜牧水產以及新能源領域的大咖,共同見證通威集團35周年慶,也暨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投產儀式。

?一個企業能存活發展35年,確實值得喝上一杯!事實上,這也是通威進入光伏產業的第10個年頭.。

何謂“通威”?“通力合作,威力無窮”之意!35年時間,耗去了劉漢元大半生的心力;而1964年12月出生的劉漢元可謂正直壯年,通威未來棋局和野心仍需這位掌舵者去把控和實現。

喝劉漢元的酒,下通威集團的棋!(深度復盤)

從時間長度與周期來看,劉漢元可以說與柳傳志、張瑞敏、任正非、宗慶后、李東生、劉永行、王健林、馬云等企業家共同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生態的發展與變遷。35年間,風流雨打,時光交錯,有人敗,有人贏;有人功成名就,有人泯然式微,也有人東山再起。

?“發跡于眉山,成長于成都,壯大于全國,放眼于世界”。毫無疑問,時過境遷,與35前的四川眉山羞赧青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今的劉漢元已絕非一個產業的“旁觀者”,除卻“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光環,若仔細梳理和分析通威在光伏領域的投資布局,毫不夸張地說,你會發現這家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野心和實力真是遠超想象。

一家企業何以熬過35年的歲月,并實現持續穩健的擴張?如果梳理劉漢元主席過往的公開行止,其并非性格極其鮮明的企業家,更不會“語不驚人死不休”。抑或,正是這家企業的謹慎、穩健,加之對35中各種大趨勢的棋局把我,進退知止,才成就了今日的通威。

喝劉漢元的酒,下通威集團的棋!(深度復盤)

(在通威集團35周年慶典上,劉漢元主席與嘉賓們登臺,共同為通威太陽能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投產啟動儀式亮燈)

對于企業的發展,劉漢元曾如此感慨:“以前說民營企業家是累死的,很多民企老板做好一件事就想做好十件事。你問對不對?也對。這是上進心,是進步的動力、創新的源泉,是企業家精神的表現。可是我們的人力、資源、團隊、管理等等都不一定能夠和企業家想象的空間一樣完美匹配。這就像是開車的時候超越了馬路的狀況,在破爛的公路上面開高速,盲目求大求快就一定人仰馬翻。”

通威的版圖

通威業務版圖到底有多大?粗略統計,截至2017年7月31日通威集團共投資了超250家企業,而從2015年開始,通威股份在新能源領域再度發力,兩年多時間投資了超過120家企業,成為其最大的亮點。

從1982年到2017年,通威集團三十余載發展壯大歷程,可謂一部濃縮的中國民營企業乃至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史。

35年是什么概念?

1984年11月的第一天,在北京中關村中科院計算所不到20平米的小平房內,柳傳志心事重重的坐在板凳上看大家搬桌子、掃地,這是聯想成立第一天。

1984年,馬云第三次參加高考,老天爺似乎不忍心再折磨這個“阿甘”式的學生,他離本科分數線還差5分,被杭州師范學院的專科錄取。

1987年春節一過,潘石屹變賣家當,辭職南下深圳,到達南頭關時,身上剩下80多塊錢,這便是多年后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創業資本"。

1987年,43歲的任正非在南油被人坑了200萬的貸款,而妻子也在各種家庭矛盾中與他分手。 迫于生計,任正非不得不開始了創業,靠著21000元資金創立了華為。

而在通威發軔的同一年——1982年,在左鄰右舍鄙夷不屑的議論聲中,劉永好和兄弟們在自家的陽臺上養起了鵪鶉……

喝劉漢元的酒,下通威集團的棋!(深度復盤)

歷史浩如煙淼,殘酷的市場競爭大浪淘沙。也就在80年代初,年金18歲的劉漢元開始獨立的人生征途。

20世紀80年代初,劉漢元發明“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填補了國內水產養殖領域空白。1986年3月10日,通威的前身——眉山縣魚用配合飼料廠(科力飼料廠)建成投產,通威正式邁開了作為民營經濟一分子向前發展的腳步。

1991年初,“科力”正式更名“通威”。隨后,全新推出的“通威牌”飼料的市場占有量和知名度迅速擴大。其后,劉漢元于1992年正式組建通威集團,彼時的劉漢元年僅28歲。90年代初,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后,市場經濟體制得以初步建立。1994年,在劉漢元帶領下規模迅速擴大的通威集團,正式將總部遷移至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都。

喝劉漢元的酒,下通威集團的棋!(深度復盤)

(通威前身永壽漁用配合飼料廠——科力飼料廠的廠房)

伴隨民營經濟蓬勃發展,通威集團從1994年秋首次走出川西、在重慶設廠開始,先后在華東、華南、華中等主要水產養殖區設立分公司一百余家。憑借著成熟、規范且可復制的管理經營模式,通威在全國水產市場的擴展有序而高效,分子公司在當地的市場占有率和盈利水平全線飄紅。

進入新的千年,市場經濟日益顯現出多元化特征。劉漢元帶領通威實現上市、產業多元化拓展等里程碑式發展成就。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通威先后收購樂山永祥股份、合肥賽維太陽能等重大項目,并建立北京漁光一體等終端公司,由此實現了在整個光伏產業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的完整布局。

若回顧通威35年的發展脈絡,似乎穩穩當當, 波瀾不驚。事實上,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只有當局者知道,而棋局中的進退取舍則極大地考驗掌舵人的智慧與遠見。

喝劉漢元的酒,下通威集團的棋!(深度復盤)

誠如白勇在《通威為什么》一書中如此表示:“怎樣理解通威?通威是個沒有故事,卻值得冷靜審視和思索的企業,他沒有人們常見的大起大落、九死一生,但卻在平平常常中獲得了絕大多數企業難以企及的成就。”

經過多年的奮戰,通威的水產飼料在國內乃至全球市場占有率已屬龍頭。其中魚飼料更是家喻戶曉,國內每三條魚中有一條就食用通威飼料。從魚飼料起家的通威集團,在十年前開始涉足新能源產業,這被業界視為通威新發展的里程碑事件。

如今的通威集團已經成為以農業、新能源為雙主業,并在化工、寵物食品、建筑與房地產等行業快速發展的大型民營科技型企業。集團現擁有遍布全國各地及海外地區的170余家分、子公司,員工近3萬人,旗下通威股份(股票代碼600438)年飼料生產能力超過1000萬噸,是全球主要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及我國重要的畜禽飼料生產企業,水產飼料全國市場占有率已超過20%。

此外,通威在光伏領域的實力已絕不容小視,目前,隨著永祥股份5GW高純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項目、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2.3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二期2GW高新晶硅電池項目等重大項目的陸續開工建設,和“漁光一體”戰略的不斷落地,通威將繼續不斷鞏固在光伏新能源領域業已形成的領導地位。

如果梳理通威35年來的發展路徑,可以發現,一旦劉漢元認定了這是正確的事,就會堅持到底,新能源產業對于他來說就是如此。

劉漢元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偏執本就是企業家精神的一種表現。“格羅夫說這是個偏執狂才會成功的世界,這其實是很多企業家的真實狀況,晚上回去想不通,一覺醒來又繼續加油干 。”

另一方面,劉漢元認為,民企要成功,除偏執之外還要有“掌控力”。即擼起袖子前先找準方向,然后真正甩開膀子加油干。用劉漢元自己的話講,一個企業要想長治久安,或穩定發展的前提,就是企業的根一定要“正”。這樣企業才能真正凝聚到“好人”,并且讓所有人都能按照好的行為規范來約束自己,與企業同發展,同進退。只有企業的形象、產品和企業的人,都趨同一個方向,企業才可能得到別人認可,得到社會認可。

所謂見微知著,一些細節可能反映出劉漢元這為企業家的行事風格。通威集團的一位員工曾向第一財經記者王說起一件小事:幾年前公司獲得了成都市高新區天府大道中段588號的這塊地,劉漢元計劃將總部遷往這里。參與該項目的設計師就告訴劉漢元,根據土地使用面積,這里可建成“雙子星”即兩座樓宇,劉漢元搖搖頭說:“不用建得這么滿,還是要留出足夠的地方,給大家更多的活動空間,不要讓人覺得壓抑。”

隨后該方案被修改為了單幢樓宇,地面空間也變大了,每天早上,通威在崗的所有員工都可在這里參加升旗儀式。該員工說:“周邊有些企業會考慮,如何把自己的土地用足,但劉總這個人不希望什么事情都做得太過,不人云亦云。一步一個腳印、仔細周密地考慮是他的行事風格。”

喝劉漢元的酒,下通威集團的棋!(深度復盤)

那么,通威業務版圖到底有多大?據“中國水產頻道”粗略統計,截至2017年7月31日通威集團共投資了超250家企業,而從2015年開始,通威股份便在新能源領域發力,短短兩年多時間投資了超過120家企業,成為其最大的亮點。

2016年,通威集團憑借532.11億元營業收入再次入圍“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同時位列“2016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100強”榜單。由此,通威已經實現從500元起家,到超過500億營收的蛻變。

那么,通威在新能源領域的決心到底有多大?看一組數據:2017上半年,通威股份光伏產品收入在國內上市的光伏企業中增幅排第一名,達到576.56%;光伏產品毛利率增幅也是第一名,增幅19.54%;2016年,通威股份員工人數17472,員工同比增幅41.94%。這些數據背后,都隱約透射出通威加碼光伏產業的雄心。

新能源野心與進退取舍

2016年初,通威股份先以非公開發行股份方式從控股股東通威集團等手中將永祥股份、通威新能源收入賬下。下半年,其再度以發行股份方式將通威集團旗下的合肥通威收入囊中。

8月21日,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通威股份”)發布2017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1億元,同比增長24.6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92億元,同比增長57.83%,其中,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8億元,同比增長243.97%。通威股份的總市值達到300億元。

十年前,通威開始涉足新能源,2007年,隸屬于永祥股份的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成立,計劃建設年產1000噸多晶硅項目;2008年9月,首期多晶硅項目正式投產。

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蔓延、歐債危機爆發之后,以出口為主的光伏產業鏈全面受挫,產品售價大幅跳水。2008年2月,通威股份一度以1.91億元的價格收購了通威集團與巨星集團合計持有的永祥股份50%股權。而2010年時,永祥股份的這筆資產又被重新轉回了通威集團。

而回到通威集團的永祥股份,多晶硅業務明顯是虧損的。在劉漢元看來,那兩年把永祥的多晶硅業務抓起來沒有太大意義。通威的策略是,在產業低谷時讓永祥先好好調整休憩。企業只有安全地活下去才能迎來新的一天,否則一切都不可能發生了。

喝劉漢元的酒,下通威集團的棋!(深度復盤)

2009年多晶硅大幅跌價之后,行業一度一蹶不振,直到2014年才慢慢恢復元氣。永祥股份也在虧損多年之后,再度啟動了四氯化硅冷氫化節能降耗技改項目,第二年即順利投產,產能突破15000噸/年,躍居全國前三。

直到2016年,“飼料大王”通威股份2016年在光伏領域連落三子,促成2016年業績的穩步提升。通威股份在保持原有的飼料及產業鏈業務外,2016年,通過并購重組將光伏新能源板塊納入主營業務體系,形成了“漁業+光伏”兩大主業資源整合、協同發展的經營模式。

2016年初,通威股份先以非公開發行股份方式從控股股東通威集團等手中將永祥股份、通威新能源收入賬下。2016年,通威股份重新吸收永祥股份,這時多晶硅業務已脫胎換骨,擁有了1.5萬噸的產能及產量。到2017年6月,該產線也將進一步優化,約投入1.6億元就可提高5000噸產能,從而達到2萬噸的產能規模。

緊接著,下半年,通威股份再度以發行股份方式將通威集團旗下的合肥通威收入囊中。據收購草案顯示,合肥通威賬面價值為8.01億元,評估值為49.84億元,增值率達521.94%。

合肥通威頗有來頭,成立于2010年8月30人的合肥通威前身為合肥賽維,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業從事晶硅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因受到歐美等國對我國光伏產品實施“雙反”以及自身經營不善等方面的影響,2013年前三季度生產經營一度處于停滯狀態。2013年10月,通威集團完成對合肥賽維100%股權的收購,隨即啟動恢復生產工作。

2014年以來,隨著合肥通威32條高效多晶硅電池生產線逐步恢復生產以及產品品質的提升,合肥通威多晶硅電池產銷量在2014年下半年開始逐步上漲,2014年全年實現晶硅電池銷售量663.10MW。

2015年合肥通威再度對公司晶硅電池及組件生產線相應進行了技術改造,合肥通威高效多晶硅電池的產能由1.2GW迅速提升至1.6GW。2015年合肥通威全年實現晶硅電池銷售量158.11MW。2014年、2015年合肥通威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13億元和32.88億元,增長頗為迅速。

收購完上述三家公司后,通威股份“投資馬達”開啟極速運轉。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通威股份“構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合計高達54.97億元,這比通威股份前九年(2007-2015年)總和還要多出9.70億元。

通威股份在建工程規模也在急速膨脹,截至2017年6月末,通威股份在建工程規模為24.55億,較2016年增長了8.59億元,是2015年全年的10.20倍。通威股份的“漁光一體”模式即指:通過在魚塘上面架設光伏電站,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立體經濟效益。

據黑鷹光伏統計,截至2017年6月末,通威股份約有20個“漁光一體”項目,賬面余額合計為14.90億元。另外,通威股份還有十幾個其他光伏項目,項目賬面余額超過8億元。

截至2017年6月底通威股份“漁光一體”在建項目

喝劉漢元的酒,下通威集團的棋!(深度復盤)

喝劉漢元的酒,下通威集團的棋!(深度復盤)

喝劉漢元的酒,下通威集團的棋!(深度復盤)

截至2017年6月末,通威股份多晶硅產能已達2萬噸,在建產能5萬噸;太陽能電池產能3.4GW,包括位于合肥的2.4GW多晶電池及位于成都的1GW高效單晶電池。

同時,其成都在建2GW高效單晶電池預計將于本年度三季度末投產;截至6月末,通威股份通過審核的光伏發電項目達1000MW,在建項目約620MW,項目儲備規模超過5GW,主要分布在江蘇、廣西、廣東、安徽、內蒙古、遼寧、山東、江西、黑龍江等地。

“漁光一體”模式被通威寄予厚望。理論上,按通威的估算,全國有4500萬畝池塘,2/3在中東部地區,這些池塘上若都建成光伏電站,就可以和當前全國發電裝機總量相當,前景廣闊。通威在農村市場深耕三十余年,擁有超過15000家下沉到村鎮的飼料銷售網點,擁有上千萬的忠實用戶。在面對內地光伏與水產兩個行業的發展瓶頸的時候,通威積極發展自身優勢,將兩種跨度非常大的行業進行了有機結合。

按規劃,將結合通威15000余家遍布村鎮的飼料經營網點、上千萬的用戶基礎以及30余年凝心聚力打造的強大品牌影響力,發揮核心競爭優勢集中利用通威在東部及沿海地區占有主要飼料銷售市場資源的優勢,重點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經濟發達、太陽能資源較好且群眾環保意識較強的地區,尤其是針對具備良好安裝條件的農村家庭,大力推廣家庭分布式光伏

劉漢元今年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正在構建新的“漁光一體”項目能充分發揮土地效益,“未來魚塘里疊加新能源發電技術,3—5年就會實現平均3000元/千瓦的發電成本,每度電成本也會繼續降低至0.3元。”

80億元再投新能源

通威成為擁有從上游高純晶硅生產、中游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到終端光伏電站建設的垂直一體化光伏企業,已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完整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條,并成為中國乃至全球光伏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核心參與者和主要推動力量。

通威在新能源領域的“野心”也許還不止于上述布局。

根據經濟觀察報的報道,今年9月6日,劉漢元鮮見地出席了通威股份2017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這次股東大會有幾項重要的議程,其中有一個80億元的投資項目——在內蒙古包頭市昆都侖區投資建設年產5萬噸高純多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項目。

由此,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通威股份繼樂山5萬噸多晶硅項目之后,投入另外一個80億元多晶硅項目,而且是在包頭。公司管理層對此項目表示樂觀,并且擬與包頭市人民政府、包頭市昆都侖區人民政府共同簽署《投資協議書》。通威股份這家四川飼料公司,正在以極大的努力,轉型成為“世界級清潔能源企業”。

?通威股份近年部分經營數據

喝劉漢元的酒,下通威集團的棋!(深度復盤)

(黑鷹光伏制表,禁止轉載)

在細節上,通威股份的包頭80億元多晶硅項目,位于包頭市昆都侖區轄內的“內蒙古包頭金屬深加工園區”,占地面積1500畝,其中一期用地800畝。

與包頭項目不同的是,樂山的5萬噸多晶硅項目是水電。包頭的產能就地可以消化,在包頭附近已經集中了很大一片光伏產業,對通威股份而言,產能的消化不是問題。通威股份表示:新的多晶硅項目將全面采用公司十年來在投資成本、晶硅生產、工藝、產品質量、成本控制、精細化管理等積累的經驗,改變全球高純多晶硅市場格局,實現更低的投資、更好的產品品質、更低的生產成本。

從樂山到包頭,通威步步為營,不斷加碼,一步步勾勒出了其在光伏產業上下游的完整布局。整體而言,通威成為擁有從上游高純晶硅生產、中游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到終端光伏電站建設的垂直一體化光伏企業,已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完整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條,并成為中國乃至全球光伏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核心參與者和主要推動力量。

產業鏈上游的永祥股份晶硅產能達2萬噸,產能全國第三、各項指標行業領先,2017年,永祥股份位于樂山的年產5萬噸高純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項目已于6月30日啟動建設;同時,位于包頭的年產5萬噸高純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項目將于9月30日前啟動建設,兩個項目全部建成后,永祥股份高純晶硅產能將達到12萬噸,位居全球第一。產業鏈中游的通威太陽能(合肥、成都)有限公司到今年年底將實現近6GW產能。

喝劉漢元的酒,下通威集團的棋!(深度復盤)

在產業鏈中游,通威太陽能深度切入太陽能發電核心設備和產品的研發、制造和推廣。已實現3800MW電池片產能,產能利用率高達120%,且實現滿產滿銷,太陽能電池片平均轉換效率超過19.5% 各項技術指標已達世界先進水平。未來3到5年,通威太陽能電池片環節規劃建成總計10GW產能,將成為全球最大、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

在產業鏈終端,通威擁有發展分布式光伏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家庭屋頂光伏,并與現代漁業相結合,打造“漁光一體”模式。

由此,通威不僅在全球水產飼料領域獨占鰲頭;在新能源領域,亦有成就的巨頭之路的布局與投資。未來,將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未來的通威又將成為怎樣的企業?答案在陽光與水里,在綠色農業與綠色能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