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業跌宕20年!
中國改革開放即將40年!
筆者曾經說過:擔子重,壓力大,苦難挫折在所難免,這就是所有企業家的“宿命”。——光伏企業家也是如此。
無論他們內心多么強大,都要經受拼搏路上所必需的身心磨難。即便,你是朱共山、劉漢元、李振國、李河君、高紀凡、李仙德,還是靳保芳。即便如中國商界標桿之一的 任正非,在華為創業維艱期“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常??扌?,我想著研發失敗我就跳樓”。
光伏企業家到底有多么辛苦和疲勞?
隆基股份李振國每年坐200多趟航班飛往全球各地!
晶澳靳保芳曾因改革得罪人,引來炸彈報復!
天合光能高紀凡曾因投資抉擇連續三天失眠!
愛康集團鄒承慧,曾因公司巨虧,獨自在賓館開了一間客房,哭了一個多小時!
古瑞瓦特總裁丁永強在辦公室外掛了各拳擊沙袋,提醒自己“沒有好的身體怎么能拼下去?”
特變電工董事長曾經為了貸到3萬塊錢,天天跑銀行,堅持兩個月。
正泰南存輝,曾四個合伙人辛辛苦苦一個月,才掙到35塊錢。
沒有簡簡單單的成功,沒有什么是理所當然!
黑鷹團隊向所有嘔心瀝血的光伏企業家致敬!
1、隆基股份李振國:典型工作狂,每年平均要坐200多趟航班飛往全球各地!
李振國今年49歲,戴著眼鏡,
辛勞都寫在臉上,頭發幾乎全白。
他自稱典型工作狂,每年坐200趟航班飛往全球各地?!暗俏议L的皮實,沒有時差,到哪都能倒頭就睡。”去年7月,李振國在西安僅待了5天,其他時間均在外地出差。
他曾向《中國企業家》透露一個月的行程:“昨天到北京,明天去廣州,4號去泰州,之后去日本,從日本再去美國舊金山,然后是拉斯維加斯,再去韓國首爾,緊接著去芬蘭?!?/p>
李振國出差基本不會帶秘書或助理,常常一個人“說走就走”。坐高鐵、坐經濟艙,自己打車,甚至拉個手提箱在大街上快步行走。誰能想到這是個身家以百億計的商業大佬?
他至今依然記得,當年幾位年輕人,曾在蘭州大學江隆基校長的石像下“吹?!保瑢砣羰亲约恨k企業,必定取名“隆基”。這似乎是另一個版本的中國合伙人故事。鐘寶申、李文學、李春安、張長江、陳紅、馬炳仁,這些同門,畢業十余年后,均告別了各自不同的事業,重新匯聚在李振國一手打造的單晶帝國中。這些同學都覺得,李振國的厲害就在于:能夠數十年堅持只做一件事,把這件事不斷做大做好。
2013年5月,由陳可辛執導,黃曉明、鄧超、佟大為主演的《中國合伙人》上映的時候,李振國和妻子李喜燕一起去電影院觀看。影片結束音樂響起的時候,李振國說,“我怎么沒感覺我們當年創業的時候像他們這樣苦啊?”
“怎么沒有啊?我都幫你記著呢?!崩钕惭嘟o他一 一列舉。往事就像放電影一樣再次浮現在李振國的腦海中。?李振國感慨:1990年,我走出校門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華山半導體廠的車間里拉單晶,我這輩子差不多就干了這一件事。
2、晶龍集團靳保芳:改革得罪人,曾引來瘋狂的炸彈報復!
1952年,靳保芳出生于河北省邢臺市寧晉縣長路鄉崔官莊村。他3歲時父親去世,從此和母親相依為命,吃盡苦頭。
命運流轉,1992年2月,靳保芳被縣委常委會點將,調離搞得正紅火的縣農機公司經理之職,來到縣電力局救急解困。
當時的寧晉縣是有名的貧電大縣。電力滯后,已成為制約寧晉經濟發展的瓶頸。那些年,一個變電站管七個鄉的供電,電力不夠,所以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時候,只能輪著看:先讓這三個鄉看一會兒,再讓另外四個鄉看一會兒。
上任之初,靳保芳也心急如焚。怎么辦?他燒起了第一把火:投巨資購買電力指標,整頓,加強電力設施建設。靳保芳說,唯有大投入才有大發展,干大事業總要冒一些風險。首先要購買用電指標。他想門路,托人情,三天一省城,兩天一市局,人跑瘦了,嘴磨破了,最后終于籌措到一千二百萬元,購得九千六百千瓦電力指標,相當于該局前八年購買指標總和的三倍。
第二把火是機構改革,大力進行中層干部調整,最終:十九人被免職,二十七人得到調整,調整面高達百分之六十。這是寧晉電業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手術。在這里,“關系”、“人情”失去了用武之地。
第三把火,他燒向了“人情電”、“權力電”。整頓,先從局內開始。同時與縣法院、檢察院、公安局聯系,設立了巡回法庭,聘請了兩名長年法律顧問,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依法追回了一百三十多萬元欠款,啃掉了這塊令許多人頭痛的硬骨頭。
靳保芳的改革無可避免地觸及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他沒有想到,會有些人暗中對他報復,甚至可能危及一家人的性命。一天晚上,一個喪心病狂的家伙給他家里投放土炸彈,把厚厚的大鐵門炸了一個大窟窿,所幸沒有傷到人。第二天,縣領導聞訊后趕去他家慰問,卻沒碰上靳保芳。原來他一大早照常到電力局上班去了。
不過這件事對靳保芳的觸動也很深:“一是想不到會有人炸我的房子,二是不理解。因為我搞改革,不是出于個人恩怨,而是為了維護國家企業和職工的利益?!钡@件事更堅定了他搞改革的決心。
3、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憂患意識強烈,連續數天只睡幾個小時!
對于企業的發展,今年59歲的朱共山似乎始終無可磨滅的熱情與能量。協鑫集團已經在新能源行業創造了諸多“第一”,但朱共山仍在強調“創新創新在創新,創業創業再創業?!?/p>
談及任正非、柳傳志這批企業家,朱共山曾表示:“我們這些人都經歷過許多挫折,現在對我們過去受過的苦是很難有體會的?!薄白隼习寰偷贸钥嘣谇?,享受在后,承受和承擔常人不敢想象的責任和義務,以及精神的壓力?!?/p>
筆者的一位朋友、《英才》雜志的首席記者曾跟訪朱共山一個下午,那次跟訪從下午2:00開始,她對那次采訪印象頗深。當天下午,朱共山的第一站是位于北京長安街邊上的一家茶室。短短兩個多小時,朱共山連續會見了好幾位客人。
下午4:30,朱共山離開茶室,回到位于東二環的北京辦公室,在那里,同樣有好幾拔人等著與他見面。其后,朱共山匆匆趕到機場飛去上海,因為第二天一早,他就要在上海參加會議。這天下午,朱共山見的都是不同領域的人,談不同的事情,“期間,他的思維跳躍極快,每件事無須多言,就能迅速分清條理,并給出明確的意見?!?/p>
保利協鑫的一位高管曾透露:“朱董一直都非常善于學習,而且他比誰都拼,他也是工科男,談到技術兩眼放光,跟技術專家稱兄道弟。那段時間(當年上馬硅料項目)他要么在現場工地,要么在國際技術交流會跑,他停不下來?!?/p>
熟悉朱共山的人曾向媒體表示,朱雖然是一把手,但在很多具體的工作上,他還是喜歡沖在第一線。凡協鑫較大的項目,朱共山常常會親自指揮作戰,而且常常連續數天只睡幾個小時。曾經在長途火車上,朱共山總是電話不斷,向一個個項目發出最新指示。
朱共山始終保持著一種危機感。用格羅夫的話說,“這是個偏執狂才會成功的世界,晚上回去想不通,一覺醒來又繼續加油干 。”朱共山曾表示:“如果今天不努力,明天倒下的就是我。也有人說我們是行業龍頭,但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有什么江湖地位,如果一個人或者企業家認為自己是老大,一定不會走長遠。我的責任感,憂患意識要比其他的企業家更強,壓力更大。”
4、天合光能高紀凡:因投資抉擇連續三天失眠!參與雙反談判經常挑燈夜戰,極為辛苦!
高紀凡曾說:“做老大的不容易來自于兩個方面:引領者走在前面,有風雨來的時候你總是第一個被刮到;第二個,領先者有很多的酸甜苦辣。比如技術領先了,后面的人盯著你。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不行,你可能花了一個億去開發一個新的產品,人家花幾百萬挖一個人就把你這個東西拿走了?!?/p>
這是一種怎樣的滋味?!天合光能副總裁楊曉忠說:“我沒有見高中發過脾氣,但是我注意到在行業處于困難的時候,他有時也會面色凝重,焦急不安?!?/strong>
2007年,天合曾在連云港簽了要投資一萬噸多晶硅的項目,和地方政府簽了合約,一個副省長還參加了奠基儀式,那是高達十億美金的項目。
投資完以后,天合請了一家全球做多晶硅整體解決方案的美國公司,去他們總部去參觀。他跟高紀凡講說哪家哪家公司有多少噸,高紀凡當時一看那些數字就傻了。整個對方說的多晶硅項目加起來的數量,高紀凡一算是市場未來需求量的三倍以上,“我就說這個事情我不干了!”
為了這個事情,高紀凡三個晚上連續失眠?!昂髞砦腋I導去說我不干了,當然他對我表示理解。后來我給連云港政府也做了一個交待,給他引進了一家想做多晶硅的廠,給他引進去我就退出了?!?/p>
天合光能副總裁楊曉忠曾告訴媒體,歐美雙反期間,高紀凡曾作為主要代表之一,參與了多輪談判,談判經常需要挑燈夜戰,通宵達旦;而且談判經常陷入膠著,“針鋒相對,相當煎熬”。
5、愛康集團鄒承慧:公司虧損,獨自在賓館開了一間客房,坐在床頭哭了一個多小時!
2006年愛康成立當年,會計向鄒承慧“報喜”說,公司盈利650萬元人民幣。但隨后的對賬出現問題,新請回的財務總監將結論改為“報喪”——公司虧損700萬。
鄒承慧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我總共才600萬本金,這豈不是虧得資不抵債了!”那天晚上,他獨自在賓館開了一間客房,坐在床頭哭了一個小時。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咂巴著淚水的滋味,他得出結論——在于自己沒有親自上陣。
2007 年開年,他專注執掌愛康,每天凌晨五六點上班,關注行業動態,緊抓生產流程,半年后,公司扭虧持平,又過了半年,實現盈利?!澳且徽?,我總共賺了 1500萬元人民幣。有人說,年輕人資歷不夠,難成大事。可英雄不問出身,更無關歲數,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決心,有沒有方法把我們的事業做好?!?/p>
6、漢能集團李河君:“受的這些罪值了,流的這些淚,痛快!”
筆者曾在2013年底和2014年兩次到漢能總部專訪李河君。他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三句話:
其一,“我們往往高估一到兩年的變化,低估五到十年的變化?!?/strong>
其二,“改革開放30年,像漢能這樣的民營企業能活過來的,基本上都是從火坑里爬出來的,永遠在市場的風雨中前進?!?/strong>
其三,“很多人對一些新興事物起初是看不懂,甚至看不起,但最終結果可能就是跟不上?!?/strong>
其后,在漢能處于爭議旋渦之時,有廣播電臺的一個財經節目請筆者評價李河君,我說“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都極為不易,新能源的發展也才剛剛開始,我們暫不評論,還是讓時間來評判?!?/p>
1988年,20出頭李河君在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還沒畢業就直接下海。對于李河君來講,最辛苦的一段時期應該是建設金安橋水電站的十年,可以說是“掉了一層皮”。
漢能從2002年籌建金安橋電站,直到2011年一期240萬千瓦機組并網發電,耗時十年。
葛洲壩水電站的裝機容量是271萬千瓦,動用了5.5萬人、歷時16年建成;而金安橋電站的裝機容量達到葛洲壩的1.1倍。對于一家民企而言,操盤如此巨大的工程所遇到的難度可想而知。
金安橋水電站的實際建設比李河君預計得更加困難,不僅要面對體制上的障礙,還要面對移民、技術等各種問題。由于金沙江水流湍急,幾個20噸的石頭綁在一起,往水里一扔就飄走了,當時施工現場達8公里,壩高就有180米。對于當時的一系列難題,李河君至今心有余悸。
但最大的挑戰來自于巨額資金的壓力,它像磨盤一樣壓得李河君喘不過氣來。當金安橋項目舉步維艱,幾乎所有認識他的人都勸他盡快放棄,甚至認為李河君這次死定了時,李河君卻頂住了各方壓力,咬牙堅持了下來。為了應對高峰時每天1000萬元的投入,漢能把前些年建設的效益好的優質電站一個一個地出售。
在最困難的時候,漢能將多年積攢下來的風險準備金全部投了進去,金安橋水電站項目卻像無底洞一樣總也填不滿,最后甚至從漢能高管個人和家里借錢投資金安橋。這樣的壓力常常讓李河君感到焦慮,常常夜不能寐。
面對金安橋項目長達10年的建設期,團隊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當時有一個分管金安橋項目的副總裁就中途跑了,“他覺得跟著李河君干沒前途”。金安橋水電站建成后,望著金沙江上那巍峨聳立的640米長、160米高的大壩,望著那奔騰而下的激流,李河君曾萬分感慨:“受的這些罪值了,流的這些淚,痛快!”
7、英利集團苗連生:每天早晨一睜開眼,就想到兩萬六千名員工的吃飯生存問題,如果說自己沒壓力,那不真成“作秀”了?
2012年,英利集團光伏組件出貨量超過2.2吉瓦,同比增長40%,躍居全球第一。
行業的人都知道,英利的創始人“老苗”是個很拼的人。只要不出差,他每天早上6點都會在總部大門口迎接員工上班。行伍出生的他,要求英利人都有“爬雪山”“過草地”的精神,他曾要求英利的管理層都看電視劇《亮劍》。他2013年新年致辭原本定為《我們終于走過了2012》,但又覺得太悲觀,最終改成《走過2012》。
2013年,筆者去英利采訪過一次苗連生。記得當時的苗連生很疲累,剛坐定,他將頭和腰身往椅子上仰了仰,同時雙掌壓住眼皮輕柔片刻后猛地松開:“不好意思啊,實在太累了。過幾天又得出發了?!?/strong>
采訪前的三個月里,苗連生帶著團隊,驅車2萬多公里,在山東、山西、河南、云南、廣西等8個省市連軸轉,對地面資源以及分布式資源來了一番實地考察。艱難穿越光伏行業的沼澤地,苗連生的壓力絲毫未減,“每天早晨一睜開眼,就想到兩萬六千名員工的吃飯生存問題,如果說自己沒壓力,那不真成‘作秀’了?”
創業的艱難與坎坷曾出乎苗連生的意料。早年,苗連生主持的示范項目在克服了資金短缺等種種困難于2003年建成投產后,卻因國人不認識而沒有市場。苗連生不得不背著電池板走上推廣應用之旅,在清冷的展會上拿不到訂單,只好上門推銷,不厭其煩口干舌燥講解,深夜難眠的苦苦思索,讓這位永不服輸的鐵打的硬漢日見黑瘦,從南中國海岸的深圳,到云貴高原的昆明,再到北國江城哈爾濱,八千里路云和月,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后來,英利上市也頗為波折。苗連生和助手曾在距離商務部不遠的飯店一住就是一個星期,白天跑商務部一遍又一遍講述發展中國新能源的故事;夜里聚集在客房里研究對策,時常是通宵達旦,終于在文件生效前拿到了批文。
緊接著的路演也充滿艱辛。苗連生帶著他的路演團隊從香港出發,新加坡、英國、德國……又從美國西海岸到達東海岸、芝加哥、底特律、洛杉磯……每天會見十幾家基金,演講十多場,緊張到一下飛機只能是在汽車里吃盒飯。最終,100多場路演沒有白費,成功融資3.19億美元。
8、陽光電源總經理曹仁賢:餓了先弄一點兒干糧墊肚子;20年專心做透一件事!
今年是陽光電源成立20周年。
曹仁賢曾笑言:早知道這么累,當初就選擇繼續當老師了。也許,對于全球最大逆變器企業的掌舵者而言,杜絕各種誘惑,始終堅持做好一件事的“苦”與“難”,各中滋味,可能只有曹仁賢自己知道。
陽光電源創業初期也有過非常困難的時候?!拔乙沧隽艘恍┳约翰辉敢庾龅漠a品,把公司維持住。維持的目的是有朝一日能將新能源產品做大,就像餓了先弄一點兒干糧墊墊肚子,但我的目標一直很堅定。”
這么多年,什么事情讓曹仁賢印象最深刻?他說:這么多年走過來,我們這么多老朋友、老搭檔的企業一個接一個死去,這是我難以接受的。從尚德、到賽維、超日,再到英利的危機。他們都非常努力,這些企業家的為人也非常好,企業也曾經非常健康,但走到今天都撐不住。對此我感到很痛心,到底這是怎么了?
因為看到了產業里太多的隕落與苦澀,陽光電源選擇走專業化的艱苦道路,擋住外面各種誘惑,放棄其他掙錢的機會,通過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不盲目求大,不把別人殺死,做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產品、科研和管理。
2015年,在剛剛內部確認陽光電源登頂全球的那幾天,在員工為之歡呼的聲浪還未散去,曹仁賢在公司管理的方針中又赫然加了四個字:“艱苦奮斗”!
9、古瑞瓦特總裁丁永強:辦公室外掛著拳擊沙袋,角色的轉變過程曾讓他很痛苦!
今年3月,筆者采訪了古瑞瓦特創始人丁永強。
他辦公室里安置了不少健身器材,玻璃墻外懸空的平臺上方還掛著一個拳擊沙袋。這都是丁永強自己從網絡上訂購回來的,用來不斷提醒自己,還有更遠的目標要實現,還有很多事等著自己去做,“如果沒有好的身體怎么能拼下去呢?”
丁永強是個80后,他創辦的古瑞瓦特發展迅速。去年古瑞瓦特的營收超過4億元,今年至今已經超過12億元。
丁永強實在是太忙:加班加點是常事,長時間在外地出差是常事;路邊攤解決吃飯問題也是常事;全天五六場會議也是常事;一天見好幾撥人更是常事。他說“企業打個盹就可能死掉,別說‘七年之癢’,特別對于那些創業公司而言,能撐得住半年甚至三個月,都可能是極大的考驗?!?/p>
創業7年,身體上的勞累早已成習慣;更大的“苦”來源于從技術男向管理者、掌舵者的角色轉變。丁永強告訴筆者,在自身角色轉變的過程中,原來近二十人的創始團隊中,也有幾個人離開了,“因為他們可能覺得老板已不是以前的老板了,強哥也不再是以前的強哥了”。?
丁永強現在已放下多年前喜歡玩的激烈的網絡游戲,只要有那么一點點閑暇時光,要么思考,要么看書。即使是在偶爾休息或爬山的時候,丁永強每天也需要從手機上發出兩三百條指令,“我們擁有非常優秀的企業高管,他們能把90%以上的決策和工作都做非常優秀,但有的事情和決策還是需要我這里過一下,我最擔心的是方向上出問題和偏差。說白了,每個人都有一個誤區,如果不及時去管的話,這個誤區可能會越來越大?!?/p>
七年過去,古瑞瓦特的產品已大規模銷往六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17年6月底,古瑞瓦特逆變器全球累計出貨量已經超過80萬套,在國內同一領域的市場份額超過35%,丁永強的目標,是帶領古瑞瓦特成為全球最大的用戶側智慧能源方案供應商。
10、晶科能源李仙德:十年受的傷、燙的疤、長的繭,已磨出了無奈的成熟!
但和多年前相比,晶科能源的“掌門人”李仙德似乎鮮有變化,他依然是習慣性的保持低調,穩如石靜如水,在晶科背后掌舵春秋。晶科成立已近11年,李仙德在最近的新年致辭中以這樣的開頭:“最近樸樹的一首《送別》唱哭了所有人,誰不是一邊不想活了,一邊努力活著。
浙東李氏兄弟在中國光伏黃金周期中相繼締造出昱輝和晶科兩家海外上市公司,這在光伏圈早年被傳為佳話。由于李氏兄弟的低調作風,關于他們艱苦創業的內容在媒體上極為少見,但我們從李仙德的部分言語中仍能感受到企業家的壓力與不易。
李仙德說:從來生存就是一件殘酷的事,鏡頭前企業家的淡定輕松和風花雪月都是表演,背后無時不刻的擔憂、焦慮和思考才是貼身的伴侶,但同樣也是這些,一步步璀璨他們的人生?!笆昀铮目呐雠鍪艿膫?、燙的疤、長的繭,已磨出了我們無奈的成熟。2018年,我要求晶科人扔掉成熟,歸整為零,重新出發,出發時,我們仍是襯衣潔白如雪、愿景熱淚盈眶的少年?!?/p>
事實上,整體一向順風順水的晶科能源也曾遭遇過一次巨大的公共危機事件。彼時晶科在浙江海寧組件工廠遭當地村民舉報“排污導致31人患上癌癥,6人患上白血病”。隨后證實,雖然癌癥和晶科并無關系,但其污染事實浮出水面——廢物儲存倉庫的液體流入了工廠附近水路,這條震驚行業的新聞對晶科能源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巨大打擊。
李仙德和陳康平帶領團隊克服“污染門”事件給晶科品牌帶來的負面影響。而在污染事件后,李仙德更為低調。也就是在那時,大哥李仙壽在微博上發出了這樣一段話:“雖遠在他鄉異地,但始終牽掛著我的親人,我衷心祝福我的兄弟,希望此次能磨煉他們的心智。”
11、正泰南存輝:曾經四個人一個月掙35塊錢!
初中沒畢業,南存輝就當上了小鞋匠。
回憶起當年的小鞋匠生活,南存輝說,三年修鞋雖沒賺到什么錢,但它使我懂得了誠實做人的道理,有質量便有市場。同時它也讓我明白了,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重視從一件件的平凡小事做起,而且任何小事要做好都是不易的。
在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逐步推進的過程里,南存輝的老家溫州柳市,一夜間遍布家庭電器作坊,被譽為“中國電器之都”。南存輝邀約了三位朋友,在柳市街上開起了電器柜臺。從低壓電器里最簡單的信號按鈕燈開始做,每天幾乎都要忙到凌晨3點。第一個月下來,四位年輕人總共賺了35塊錢。這個結果讓其他三位朋友很沮喪,相反,南存輝卻很高興,錢雖不多,但卻讓他看到了前景和希望。
12、特變電工董事長張新:為了3萬元貸款幾乎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皮!
創業初期,為了貸到3萬快錢救急,特變電工董事長張新每天早晨第一項工作就是跑銀行。連續一個多月了,張新每天一早跑到銀行門口,等著信貸員,向銀行申請3萬元的貸款。
幾乎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皮,經過二個多月的努力,3萬元的貸款終于有了著落。這,僅僅是特變電工成長歷程中遇到的千萬難題之一。
張新在《特變電工:我的大學》一文中寫到:感恩我的父母、妻子和兒子。在創業的路上,無論遇到再大的風雨,你們與我不棄不離,風雨同舟。這些年來,我很少有時候陪父母好好聊聊天,吃頓飯。妻子生病,我無法陪同床前,就連我最尊重的岳父大人去世,我也因為與新疆電線電纜廠的重組,而無法去送他老人家一程,與他見上最后一面……春夏秋冬,寒來暑往,仿佛一夜之間兒子已長成翩翩少年,今年是你高考的日子,我卻不能回到你身邊,因為我要在北京為再融資準備答辯。是你們默默無聞的犧牲、支持和奉獻,化做為無盡的精神動力指引我奮勇向前!
13、山東大海集團總經理劉德杰:半年減掉50斤體重,全國各地奔波考察分布式!
劉德杰是山東大海集團董事長劉福海之子,?他算得上是典型的“企二代”,當然,他也是“富二代”。但從他身上的穿著和行為上根本看不出任何“富二代”的奢靡痕跡。反而是樸實無華,沒有任何焦躁之氣。“這衣服我在網絡上買了好幾件,加起來就幾百塊錢?!彼钢砩系腡恤和筆者說。
劉德杰早年放棄了電業局的“鐵飯碗”,回到父親的公司“幫忙”。時過境遷,成立于1988年的大海集團年營收已超過600億元。近幾年,集團給予了新能源公司極大的、持續的支持。產能方面,大海新能源目前的硅片產能為2.5GW,即將做到3GW;組件產能即將做到1GW。
劉德杰的日常行程非常緊張,大海新能源本部的員工告訴筆者,“十天半月基本都見不到劉總一次?!辈恢灰晃淮蠛P履茉吹母吖芴崞?,劉德杰是個意志力非常堅定的人,為了身體健康和良好的工作狀態,他半年時間減掉了50多斤體重。他不時會帶上幾位企業的高管,參加全程或半程馬拉松比賽,以打磨精神與意志力。
采訪劉德杰,原本定在山東廣饒,而且就在當天晚上。但劉德杰實在太忙脫不開身,直到夕陽西下,他還在濟南市和一家大型企業緊鑼密鼓地敲定合作。于是采訪團驅車兩個半小時,乘著黃昏與夜色,趕往濟南與劉德杰匯合。直到夜里9點30,劉德杰才有時間坐下來和大家聊一聊。采訪結束已是夜里11點過。
在招待采訪組用餐過程中,大海新能源的團隊還和劉德杰比“折騰”,一位高管給劉德杰發來現場圖片和文字:“我們還在搞培訓!”。劉德杰則回復:“我這剛忙完,今天我已經見了3波人了?!?/p>
這兩年分布式風生水起,劉德杰在全國各地都跑了不少地方做考察,找合作;山東地界更是被他跑了個遍。“就是得跑??!”劉德杰和高管們強調:一定要把注意力和精力都往分布式上靠,“我就和我們新能源公司的總經理說了,買個車,派兩個司機,你跟我跑,全中國的跑。”
14、彭小峰的酸甜苦辣,我們永遠無以體會!
我們可以稱他為“賽維彭小峰”,也可以稱之為“綠能寶彭小峰”。
今年4月,綠能寶突陷破產危機。七八月份過后,行業里幾乎再無彭小峰的消息。據綠能寶曾經的高管說,彭現在在美國,還在想辦法籌資,還希望重頭崛起。
彭小峰的故事,可以說是中國光伏企業家中最曲折的一個。他數次起落于光伏,一次是光伏制造,一次是光伏融資,光伏令他身家百億,又讓他負債累累。他從江西井岡山附近的山區走來,他在32歲便成為“首富”,身價接近400億,可謂鮮衣怒馬,前景無限。
彭小峰的樂趣似乎只在于“做事”本身,他不抽煙、不喝酒,可以吃路邊攤,在做綠能寶之前也常常毛衣套西裝,不去夜店,沉默寡言。他曾說,最大樂趣是看家里的三個孩子,給他們當大馬騎。
他的運氣也不夠好,賽維多晶硅投產趕上全球金融危機。他遭遇背叛,被一個香港員工瞬間將市值坑掉150億。但彭在賽維,用全部身家無限擔保,支撐賽維到行業好轉。然而賽維的命運眾所周知,曾經一呼萬應的英雄,轉眼成了奚落的對象,外界普遍認為他將從此消失,成為一段遙遠的傳說。
彭小峰的第二次創業倉皇結束之后,他曾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不斷在微博上發表有關失敗、傷痛、夢想、堅持、自私、貪婪的文字,但微博下面回應的只有討債和謾罵之語。
那是一段看不到前途的日子,就好像被上天判了無期徒刑。彭小峰苦悶異常,又無人傾訴,而更要命的是,他還因還不起連帶債務,被列入“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如果不能從之前的債務中解套,如何面對未來?
于是,有了彭小峰的第三次創業。在SPI成立后,以前不怎么出來講話的彭小峰奔波于每一場業內活動,為了綠能寶,他堅持發紅包都用綠能寶的券。2016年,曾經沉寂的彭小峰又出現在行業視野中,并不為余力地位自己的企業和產品代言。
然而,2017年4月,綠能寶突陷破產危機。4月17日,其平臺出現不能按期兌付的情況,無法兌付的金額為2.22億元,涉及5746個投資者。企業界似乎也持相同判斷,現在已經沒有人愿意幫彭小峰了。他早先宣傳的“鐵哥們”史玉柱也對外澄清,自己從來沒有入股綠能寶,只是買了其母公司SPI的一些債券,而且從來沒有為綠能寶站臺或說過一句話。他強調:“SPI跟我們唯一的關系就是它欠我們一筆錢?!?/p>
從山區青年到憑借光伏一步登天,從最年輕的百億富豪到如今的再度沉落,彭小峰肯定五味雜陳,他的苦,我們永遠無以體會。
15、通威集團劉漢元:曾天天和魚呆在一起,通宵達旦鉆研知識,做實驗!
1986年,在金屬網箱流水養魚試驗小試、中試過程中,20歲出頭的劉漢元一邊養魚一邊艱辛地探索:魚吃什么才長得快呢?
每天迎著朝霞出門,直到晚霞紅遍,劉漢元才依依不舍回家。接著,在昏暗的燈光下,他利用僅有的一點知識繼續仔細研究。最初的每一個進展,劉漢元即快速投入試驗,全家上陣,用一臺老式的絞肉機,嚴格按照"當初"的營養配比,做成了最早的通威顆粒飼料。
時間隨水而逝,劉漢元天天和魚呆在一起,正是這難得有的靜默,年少的他逐漸明白了生活中的很多事理,變得老成、從容和處變不驚,這為成就他的企業家之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多年以后,談到這一階段的發展,劉漢元仍是一臉感慨。"就通威而言,最考驗我們的是創業第一年,試驗方案拿出來以后,征求了很多專家的意見,相當一部分是表示擔心,說你別把自己套進去了,甚至說,河溝里搞網箱養魚,那不是妄想吃湯圓嗎?當時心里確實非常復雜,這是第一個過程;還有一個就是我們試驗過程中,魚種投放下去不久,暴發了一場疾病,在當時是很難控制的。我翻完了所有的獸醫學、藥理學,包括人藥、獸藥、魚藥等等,凡是我們能夠找到的資料,都用來分析研究然后借用相應藥物來進行控制,這個時候心中是完全沒底,而且完全有可能堅持不住,全軍覆沒。"
16、“光伏教父”楊懷進:悲情的“輪回怪圈”!
楊懷進被稱為中國的“光伏教父”;他數度創業,數次離開;他掌舵海潤光伏后,又歷經跌宕折騰,最終退居幕后。
2000年底回國融資成立無錫尚德公司。
2004年融資成立南京中電光伏公司。
2005年創立河北晶澳太陽能公司。
2009年底重組海潤光伏。
但眾所周知的原因,楊懷進最終也離開了海潤。不再露臉,不再發聲,不接受媒體采訪,不參與企業乃至產業任何具體事務!作為“光伏教父”、曾經海潤光伏的董事長,楊懷進先生在2017年悄然蟄伏。
鮮有人知道他在忙什么,或者在做什么。歲末年初,筆者致電楊懷進,請其對光伏產業給予新年寄語,楊謙虛的回復:就不說什么了,也不合適,我只是希望光伏行業發展得好,也相信能發展得更好。
打拼光伏行業17年之久的“光伏教父”黯然退場,不免引人唏噓?!斑@多像是一場煙火,砰的一聲,上了天,落下來的全都是灰!”
來源:黑鷹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