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地面光伏電站的標桿電價比之前下調12%-15%,“自發自用,余量上網”光伏容量的補貼標準下調12%。這種調整將給地面光伏電站帶來更多壓力,但同時也造福了分布式光伏發電“自發自用,余量上網”模式的發展。
政府希望加快風電和光伏成本的下降速度,使其在本世紀20年代前具備一定競爭力,而不再依賴政府補貼。目前來看,政府面臨的補貼赤字可能高達1240億元(合190億美元),并計劃在2018年實施可再生能源組合標準,以緩解財政壓力。盡管首次下調了自發自用光伏項目的補貼水平,但比預期小的降幅仍顯示了政府將繼續支持分布式能源。
在中國絕大部分省市,新的補貼標準提升了自發自用光伏項目的經濟性,使其能夠以比全額上網更高的價格向電網出售電力。在此背景之下,2018年分布式并網容量可能會占中國全年新增裝機量的一半。在補貼領域激勵和優先次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小型光伏扶貧項目將得到更廣泛的普及。
為了維持目前8%-12%的內部收益率,地面光伏電站項目必須將成本下降0.8元/W。在單晶硅片產能擴張60%并與多晶硅產品形成競爭的態勢下,2018年光伏組件成本將下降0.4元/W才能維持收益的平衡。光伏項目在項目開發、土地租賃、電力傳輸等多個方面降低成本是必須的,盡管這方面的潛力是有限的。然而,光伏項目的收益率即使在7% -11%這一較低的區間內,與其他行業相比仍被證明是具有吸引力的。
以下是對成本下降多少才能做到收益率不變做出的測算,僅供參考:

來源:彭博新能源財經 全民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