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進擊,頻頻落子,全球單晶老大——隆基股份的動作愈發引人關注。
2018年1月19日,也就是前天晚上,隆基股份公布了一份《單晶硅片業務2018-2020年發展規劃》,其戰略定位是“持續強化全球單晶硅片龍頭地位”。
其規劃產能目標是:在2017年底硅片產能15GW的基礎上, 力爭單晶硅片產能2018年底達到28GW, 2019年底達到36GW, 2020年底達到45GW。
同時,隆基股份將新增產能的質量目標定為“新上項目標準硅片非硅成本目標為不高于1元/片,硅片品質能夠支撐主流PERC電池量產轉換效率達到22.5%以上,光衰在1%以內。”同時“加強戰略供應商開發,持續優化績效體系和激勵機制,加強多元化融資能力的形成,保障業務擴張的資金需求。”
這樣的規劃已經超出了此前行業不少人士的預期。
而就在半個月前,2018年1月4日,隆基股份與安徽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簽訂一項投資投資協議已經刷屏行業朋友圈:雙方就隆基股份投資建設滁州年產5GW單晶組件項目達成合作意向。該項目投資預算約為19.5億元,建設周期約為28個月。結合過去一年半的產能擴張動作,隆基的步伐只能用“兇猛”來概括了。
就在《規劃》發出的前一天,1月18日,據隆基公告,陜西煤業“基于對隆基未來的發展前景和業務模式的認可和看好,擬在未來 12 個月內繼續增持隆基1%-4.99%的股份”。
再往前,2017年7月18日-2018年1月16日,陜西煤業先后通過“西部信托·陜煤-朱雀產業投資單一資金信托”買入了隆基股份5%股權,成為隆基第四大股東。
中泰證券的研報分析稱,單晶組件再擴產 5GW,擴產后公司將由“單晶組件”全球龍頭轉變為“組件”全球龍頭。而根據光伏億家數據顯示,截止 2017 年三季度末,公司組件產能為年產 5GW,是全球單晶組件龍頭,產能列組件生產企業第七位。結合前期擴產計劃,公司此次擴產完成后,我們預計公司單晶組件產能將達到 13GW,遠超目前組件龍頭--晶科的 7.5GW 產能,成為組件環節的全球龍頭。下面是中泰證券1月發出的對隆基股份的盈利預測與估值:
黑鷹曾在此前的文章中曾分析,過去十年間,在專注的技術戰略前提下,掌控有道的現金流策略、穩健的產銷模式、超人的成本掌控力、頗有遠見的“領先”客戶戰略等是隆基在“黑暗時代”屢次逃脫,最終加速崛起的取勝之道。同時,合理安排負債結構,保持穩定現金流也被隆基一直視為“兩個基石”之一。如今,隆基股份的市值達到了703億(1月21日)。
那么下一個五年、十年,隆基股份將在光伏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掀起怎樣的風浪?
1、雪球財經網友“容正則”稱:隆基的這份規劃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2、雪球財經網友“qiang人”則稱:要2020年達45GW產能、並不難、只要把每年利潤投入擴大再生產就行了。這對其它光伏企業很難、資金沒有來源。
3、“尷尬又不失禮貌之瘋”如此評論:決戰就在這幾年,如果這幾年隆基不把對手打趴下,將來就不會有更好機會。
4、“山石173”驚呼:這份公告,最讓同業振撼的不是擴產的規模,而是非硅成本控制在1元以內,2017年底,隆基的非硅成本在1.5左右,今天的公告說18年擴產的非硅成本就要降到1元以內,請問隆基你有考慮過同行的感受嗎?有考慮過同行的承受能力嗎?
5、雪球“邏輯蒂克”分析:2017年以隆基和中環為代表的單晶硅片企業賺的盤滿缽滿,主要是受益于兩大原因:1.領跑者計劃大幅度的提高了轉換效率的要求,而單晶在轉換效率方面有天然優勢;2.單晶因為晶向單一,更容易切割,所以金剛線切割技術最先推廣,大幅度的降低了單晶硅片的生產成本,弱化了與多晶的成本劣勢。
但是,時間來到2018年,多晶技術發生了大進步:1.多晶金剛線切割技術得到普及,基本拉平了切割端與單晶的成本差距;2.黑硅和PERC電池技術的推廣,大幅提升了多晶轉換效率,即便是面對領跑者計劃,不再是單晶獨孤求敗的局面;3,因為很多砂線機改造為金剛線專機,機器不增加的情況下產能就至少翻倍,何況還有很多廠家采購專機,總體硅片產能一年內直接翻倍。在市場嚴重供大于求,效率護城河又弱化的大背景下,2017年底一個月內單晶硅片價格已經下調6毛,但這才僅僅是開始,2018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年。
2018年已來,未來已來,中國光伏市場的競爭格局將發生哪些微妙變化,黑鷹光伏將持續關注。以下是隆基股份部分重要關鍵的數據的獨家梳理與呈現(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1、 隆基股份上市以來營收變化
2、隆基股份上市以來凈利潤變化
?3、隆基股份上市以來毛利率變化
4、上市以來投資現金流變化
5、上市以來總資產變化
6、上市以來負債率變化
7、隆基股份研發投入
8、隆基股份員工規模
9、截止2017上半年在建光伏工程
10、隆基股份下轄主要控股和參股子公司
來源:黑鷹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