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地面光伏電站建設趨于飽和,分布式光伏模式崛起。2017年,“搶屋頂”大戰愈演愈熱,業界新拋出“光伏理財”概念強勢催熱戶用市場。那么,在家安裝光伏電站究竟有多大好處?
來自GTM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美國太陽能裝機已超54GW,預計未來3到5年內,這個規模將突破110GW。雖然,住宅太陽能市場的裝機容量有下降之勢,業內人士對其廣闊的發展潛力依舊看好。而在歐美“零耗能住宅”的實踐基礎上,日本方面也開始著手打造此類在內部實現能源生產與消耗基本持平的建筑。其中,光伏發電在眾多清潔能源替代方案中被優先納入審評范圍。這也意味著,接下來日本對于住宅型太陽能裝置的需求會持續增長。
從美國和日本的戶用光伏市場發展中不難看出,發達國家對于分布式光伏利用也非常關注,住宅光伏電站建設確實占據了一些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正因如此,我國近年來不斷加強戶用光伏政策支持,獨立住宅成為了首選目標。
2017年,更是被很多業界人士稱為“分布式光伏爆發的元年”,住宅型太陽能裝置銷售走俏,更多光伏品牌疊加了戶用光伏產品。進入2018年,業界預估,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但光伏扶貧,光伏理財,光伏養老的機遇卻更加顯著。
不可否認,“光伏+扶貧”在政策的導向作用下為戶用光伏發展帶來了絕佳的機遇,然2017年更為耀眼的卻是“光伏理財”概念的崛起。業內人士分析稱,戶用光伏市場新的增益點已然出現,4千多萬的獨立屋頂,8000多億的可見產值令八方云動。
所謂的“光伏理財”,簡單來說就是,擁有獨立屋頂的戶主,以投資戶用光伏電站,通過并網發電的方式,獲取長期利益。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從業者,可能都會問到一個關鍵的問題:利益。即,投資是否真能產生收益,以及靠多大的利益吸引投資。
那就用事例來證明,戶用光伏是否值得投資,從業者對于安裝意愿的擔憂是否有必要。
首先,戶用光伏電站申請流程簡單易行,這也是雙方都很看中的一點。擁有屋頂產權,擁有合法身份證明,用戶就能夠申請安裝,其后流程都將由服務供應商以及供電局完成;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戶用光伏電站成本和收益。屋頂資源空著也是空著,光照資源基本都浪費了,能夠并網發電無異于“變廢為寶”。而按照河北、浙江、廣東、山東等地的安裝情況來看,首年投資回報率基本都在13%以上,高的能達到近25%。根據地方補貼政策的不同,收回成本的周期在5到8年不等;
再者,關于有人擔心電池更換,后期維護以及輻射等問題。目前,合格的戶用光伏發電裝置電磁環境測試值低于很多家用電器,且使用壽命普遍不會低于25年,甚至部分廠家有質保和發電質保兩項承諾。
那么也就是說,按照目前已得數據,戶用光伏電站安裝基本能保障15年到20年的穩定收益,年均在4000到7000元左右。也無怪乎,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戶用光伏作為理財或者家人養老的“商品”,再度催熱了戶用光伏市場。
甚至于,為了加大戶用光伏建設推廣力度,專款專貸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例如,中國農業銀行吉林省分行就將在該省試運行,光伏農戶貸款。政策扶持升級,金融服務延伸,理財收益有道,還有什么能阻止戶用光伏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