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出生的耿建輝是河北承合新能源的總經理,借用一句網絡流行語,他已經把同齡人遠遠甩在身后——目前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小目標”,2017年,承合總出貨量超過1億,并在朝更廣闊的未來邁進。“今年我們重點開發京津冀、河南、山東等北方市場,希望能實現4億銷售額,是去年的3倍左右。”
從7套到2000多套,耿建輝用了4年。作為一個光伏人,他“畢業”了,而對于大多數進入行業時間尚短、體量較小的經銷商,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經歷“從1到100”的陣痛。毫無疑問,耿建輝和承合新能源為他們做了一個不錯的示范。
所幸,他選擇了正確的路,并堅持了下來。
2017年,河北、山東戶用光伏市場發展迅猛,新增裝機均超過10萬戶,經銷商數量更是呈幾何級數增長。耿建輝介紹,目前他的渠道商已經超過100家,2017年為不少于2000戶居民提供優質分布式光伏系統。
“從剛進入行業的時候起,我就相信每家每戶裝光伏會成為未來新趨勢。現在看來,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一套光伏系統中,出現故障頻率最高的通常是逆變器。耿建輝坦言,他用過多個品牌的逆變器產品,但質量、售后問題層出不窮,很多時間都被浪費在維修、更換逆變器上。“正好那個時候華為進入分布式光伏市場,我也希望與大品牌合作,無論知名度還是發電量,都有利于提升承合的品牌形象,吸引消費者。”
在承接工商業屋頂光伏項目時,EPC企業會面臨一個問題:對于1MW的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是選擇1臺1MW集中式逆變器呢,還是選擇20臺50KW組串式逆變器?
耿建輝的選擇是后者。
他表示,“華為的多路MPPT組串式逆變器,無論在工商業還是家用項目中,都可以帶來更高的發電量,從而提升收益率和品牌口碑。”
為了讓渠道商理解MPPT的含義,耿建輝給他們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一個老師帶50名學生,與一個家教帶1-2名學生相比,后者的效果肯定更好。雖然花費增加了,但后者考高分、上清華的幾率是前者的幾十倍,還是很劃算的。”
雖然“多路MPPT”這一概念并非華為首創,但經過長期的市場培育,多路MPPT已經和智能高效一樣,成為華為光伏逆變器的標簽,應用廣泛,一騎絕塵。從2015年起,華為連續三年穩居智能光伏逆變器領域的王者寶座,2017年在分布式戶用領域的市場占有率更是達到了37%,通過高發電量、高收益獲得了經銷商、終端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像耿建輝這樣,自行選擇組件、逆變器品牌,將整套系統賣給終端用戶的,通常被稱為系統集成商,這也是大多數分布式光伏經銷商的經營方式。與系統品牌的地區分銷商相比,系統集成商的價格更具競爭力,但設備選型、金融貸款、售后服務等問題都需要自己解決。從筆者對河北、山東市場調研的結果來看,集成商的系統質量參差不齊,價格從4元/W到7元/W不等,對消費者的辨別力提出了考驗。
對此,耿建輝評論稱,做集成商更考驗良心。那些試圖“賺快錢”的代理商,根本不懂光伏,只是一個逐利的商人而非“光伏人”,試圖從火熱的光伏市場分一杯羹罷了。“之前石家莊有個D企業,從事薄膜太陽能分布式電站開發,向客戶承諾每千瓦年發電量1800度,沒堅持兩年,謊言被戳穿,跑路了,消費者維權都找不到人。”他強調,經銷商在推廣光伏發電的時候,都希望把市場做大,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把市場做濫,否則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據行業專家預測,2018年全國戶用光伏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爆發,裝機規模可能在80-100萬戶,甚至有企業將市場預期定在150萬戶。作為市場佼佼者,耿建輝對自己有充足的信心,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今年的銷售業績能達到去年的3倍,也就是4億元左右。從整個市場發展來看,我認為是可以實現的。”
光伏經銷商聯盟分析師對承合的未來也非常看好。他表示,分布式光伏市場已經開始呈現“資源富集、贏家通吃”趨勢,那些較早進入分布式光伏的企業,積累了大量的渠道資源、客戶資源和良好業績口碑,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也更容易實現超過平均增長率的發展速度。“承合是河北地區優秀經銷商的代表,特別是與華為這樣的一線企業綁定合作后,他的發展速度會更快,更容易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