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
這種或以家庭、或以企業
為單位的光伏電站,
將清潔能源源源不斷注入電網。

合肥已經下好先手棋。五年前,肥東縣羅家疃村5戶農戶屋頂率先建起了光伏電站,打響了合肥光伏應用的第一槍。之后,先行先試的光伏電站迅速鋪開,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家庭、廠房等的屋頂。
以應用為抓手促產業發展,合肥始終秉持的這一發展戰略,讓“中國光伏第一城”的知名度迅速傳播。此間,合肥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光伏度電補貼政策,首創光伏下鄉扶貧工程,首批推出公共機構光伏試點……

合肥市已并網地面電站
及分布式項目15502個,
并網容量2085.2兆瓦,
數量與容量均穩居
全國省會城市第一!
“中國光伏第一城”正加速向前。

2013年,我市在肥東縣長臨河鎮羅家疃村選擇了5戶農民家庭開展先行試點“光伏下鄉”扶貧,每戶建設規模為2.5kW小型家庭戶用光伏電站,成功實現并網發電,讓村民有了穩定收入來源,快速脫貧。當年,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轉發市農委合肥市光伏下鄉扶貧工程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市廣大農村開展光伏下鄉扶貧工程試點工作,此舉在國內開了先河。隨后,這一新的扶貧方式在全市全面展開實施,并延伸到無固定收入來源的村集體。

讓人耳目一新的脫貧模式,引來眾多考察者爭相學習、借鑒,光伏下鄉扶貧也因此被國務院扶貧辦作為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在全國范圍內加以推廣實施。
2013年至今,光伏扶貧的領域不斷拓展,越來越多嘗到甜頭的鄉村自發建起電站。今年3月,巢湖市壩鎮石塘村光伏電站正式投運滿一年。作為我市首個地方光伏扶貧電站項目,一年時間,該電站共為石塘村帶來收益20余萬元,相當于為每戶貧困家庭增收近3000元。
將太陽能“變現”,為貧困戶增收,光伏下鄉扶貧為脫貧趟出一條新路子。截至2018年1月,我市已累計并網扶貧光伏項目6517戶,容量約28506千瓦,順利實現112個貧困村和“三無”特困戶光伏電站建設全覆蓋,越來越多的農戶從中受益,走向脫貧致富的金光大道。
舉全市上下之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在這一共識下,合肥頻頻發力。
2013年6月,合肥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光伏推廣應用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除按政策享受國家、省有關補貼外,合肥市將按年發電量給予項目運營企業0.25元/千瓦時補貼,讓合肥在全國率先進入了光伏“度電補貼”時代。合肥市出臺的政策,補貼范圍、幅度、年限都遠遠超過國內其他省市,其中分布式度電補貼先于國家出臺,在國內尚屬首例。

在合肥光伏產業發展進程中,政策從不缺位。
光伏產業發展,合肥市從不缺高潮:入選全國首批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光伏控制、逆變設備出貨量居世界首位,全市并網光伏電站數量居全國省會城市首位……
- 市內,繼農村屋頂電站、家庭屋頂電站后,我市又向糧倉、向公共機構的屋頂要空間,先后出臺《合肥市“倉頂陽光工程”實施方案》、《合肥市推進分布式光伏應用實施方案》;
- 市外,“借光發展”戰略篤定,推動重點光伏企業拓展新疆、甘肅、青海等西部市場,鼓勵光伏組件、光伏逆變器等產品搶占東南亞市場,截至目前,全市光伏企業市外電站裝機容量2GW,國外建設各類電站裝機容量300MW。
2017年,我市光伏產業實現增加值100億元,產值突破450億元,光伏產業正加速集聚壯大。
來源:合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