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17日,晶澳太陽能宣布完成與控股母公司的合并交易,正式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并成為私有公司。
晶澳太陽能成立于2005年5月18日,主要從事高性能太陽能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2007年2月7日,晶澳太陽能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代碼:JASO)。
去年11月17日,晶澳太陽能宣布與晶澳控股等達成了一項最終協議和合并計劃。上市公司將以3.62億美元的全現金交易方式被收購且實現私有化,買方恰為晶澳董事長兼CEO靳保芳,及他所控制的一家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企業晶龍集團。
這家著名上市企業的退市可謂是幾經波折,歷時長達2年多。

根據交易條款,每股普通股可換得1.51美元現金,每份ADR可換得7.55美元現金。與2017年6月5日的收盤價相比該價格溢價18%。6月5日正是該公司宣布“私有化”方案的時間。
晶澳太陽能要求7月17日(美國東部標準時間)暫停納斯達克上的股票交易,并且納斯達克會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除名通知。
02 隨著晶澳太陽能的退市,目前留在美國市場的還有剛剛做過資產剝離的昱輝陽光、晶科能源以及阿特斯等基地位于中國的光伏企業。
其中李仙壽領導下的昱輝陽光,曾因股價低于1美元而收到退市警告已變為只關注中小電站,尤其是分布式業務的獨立下游服務商,所有組件等生產設施及資產全部轉出。
阿特斯也在2017年12月11日公告稱本公司董事長兼CEO瞿曉鏵計劃以18.47美元/股的價格收購公司所有不屬于瞿曉鏵及其配偶張含冰女士的在外普通股,正式宣布私有化。
此前,早有天合光能已經私有化成功。2017年3月13日,天合光能宣布與Red Viburnum 完成合并,后者是Fortune Solar旗下全資子公司。合并后,天合光能不再是一家上市公司,成為一家全資子公司。
03 2005年,發展如日中天的中國光伏行業打響了登陸美股的第一槍,無錫尚德成為首個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民企,其創始人施正榮的身價隨后飆升至23億美元,成為當年的中國首富。
隨后的幾年,先后有10余家中國光伏企業成功在海外上市,包括天合光能、英利綠色能源(NYSE:YGE)、晶澳太陽能等,小編粗略統計了下這些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

04 晶澳和天合光能已經從納斯達克正式退市,至于在國外退市后是否能在國內順利上市其實都有一定風險。彭博新能源財經表示,一旦從美國退市,公司首先需要一筆用于回收股份的資金,之后要在國內重新上市,這中間存在較長的時間差,且是否能融資和上市都存在不確定性,每家企業根據自身的情況判斷是否能承擔這個風險。
鑒于國內光伏政策多變,資金壓力風險大,對退市的光伏公司來講,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