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所謂樹大招風,在過去的近十年,當中國光伏產業迅速發展,成功打開了國際消費市場的同時,卻引來了他國嫉恨的眼光,大洋彼岸的美國于2011年~2017年間屢次發起各類貿易保護措施,讓國內光伏因此一再激起驚濤駭浪,除了中小型企業之外,甚至連一些知名光伏巨頭也紛紛倒下,狼藉遍野。
? ? ? ?近日,特朗普政府又公開發布了一份關于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的征收10%的進口關稅清單,使得中美貿易戰進一步升級。而這其中,太陽能光伏產品赫然在列。

我國商務部也于8月3日晚間連發三個公告,針對美方加征關稅的行為作出回應,并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5%不等的關稅。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

近日,王威偉處長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的“光伏行業2018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表示,近期工信部將提高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錄的標準會提高,靠吃老本、技術落后、產品效率低的企業將從規范條件名單中調整出去。

所以,這將會是國內光伏行業一次破釜沉舟的重大戰役。

? ? ? ?美國對國內發動的貿易戰

1、美國對華光伏產業的“雙反”調查歷程

? ? ? ?2011年

美國對中國發起的第一次“雙反”要回顧到2011年。2011年10月19日,德國太陽能世界工業公司Solar World在美國的子公司Solar World Industries America Inc聯合其他六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國本地光伏企業向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要求對中國75家光伏企業出口的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并采取貿易限制措施。

這是中國光伏行業發展近十年來在國外遭受的第一起貿易限制調查,也是美國首次對中國新能源發起的“雙反”調查。

2012年

3月21日,美國商務部宣布中國光伏反補貼初裁結果:稅率為2.9到4.73%。

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初裁對華太陽能電池征收31.14%至約250%的高額反傾銷稅。

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對華太陽能光伏產業“雙反”做出終裁,美國方面認為中國光伏太陽能企業雙反成立,將對中國企業征收高達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同時,征收14.78%到15.97%反補貼稅。

10月11日,美國商務部最終判決,對從中國進口太陽能板與太陽能電池產品征收34%至47%的關稅。

這對當時一致看好的光伏企業及投資人來說可謂是晴天霹靂。當時國內的光伏巨頭無錫尚德2012一季度財報顯示,其負債達35.75億美元,資產為43.78億美元,資產負債率達81.8%。生產利潤極低,巨額貸款成了沉重的包袱。2012年,8月15日晚,尚德電力宣布,施正榮卸任CEO。2013年3月20日尚德宣布破產重整。

此事一出,光伏破產企業有愈演愈烈之勢,國內其他光伏企業也禁不住“寒冬”的襲擊,無奈宣告破產。5月16日,綏化市寶利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被當地法院查封,這家曾經被視為典型的企業凋謝在光伏行業的寒冬之中。

無獨有偶,同年11月5號,賽維LDK創始人彭小峰也步其后塵。當日賽維LDK宣布,佟興雪被任命為江西賽維LDK太陽能的首席執行官,立即生效。賽維創始人、曾經的光伏明星也終于首次從具體負責公司運營的CEO位置上退位。

根易恩孚商務咨詢公司發布的2012年中國光伏市場的跟蹤數據來看,由于2012年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售價下滑,中國從設備制造、硅料生產到電池組件加工的全光伏產業鏈上,破產和停產的企業超過350家。國內光伏企業全線虧損,11家在美上市公司負債總額近1500億元,半數以上企業停產或半停產。

? ? ? ?2011年12月國內生產商售出晶硅組件的均價為€0.68/瓦(¥5.84),至2012年同期,該價格已跌至€0.46/瓦(¥3.72)

? ? ? ?2012年間,光伏行業生產鏈的重要環節擁有生產商數從901家銳減至704家。

“如果說美國的第一次“雙反”是出于羨慕嫉妒恨,第二次還來,明顯帶著報復的意味,而且抱以全面阻擊的決心。

2、美國對華光伏產業的“201”調查歷程

2017年4月

美國太陽能公司Suniva提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要求運用“201條款”,對非美國制造的所有太陽能光伏產品實施貿易救濟,設立最低進口價格。

2017年5月

ITC發布公告,稱應國內光伏企業Suniva申請,對全球光伏電池及組件發起保障措施調查(“201”調查)。

2017年9月

ITC就5月立案的光伏電池及組件“201調查”作出損害裁決,認定進口產品對美國內產業造成了嚴重損害,下一步將研究對進口產品采取限制措施。

2017年11月

ITC向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了3份不同的貿易救濟措施建議,其主旨是通過配額、關稅以及許可證等形式來限制光伏產品進口。

2018年1月

美國總統特朗普批準ITC對全球光伏產品采取保障措施的建議,對全球進口的光伏電池和組件征收特別關稅。

其中,針對光伏電池,美國對每年的首個2.5吉瓦之內的進口電池免征關稅,進口總量超過2.5吉瓦之后的進口將被征收特別關稅,稅率從第一年的30%逐年降低,每年降5%,最后一年為15%;針對光伏組件實施的關稅措施更為簡單粗暴,在實施期限的四年之中,稅率從第一年的30%逐年降低,每年降5%,最后一年為15%。其中將所占出口額百分之三以下的普惠制受惠國排除在措施范圍之外。征稅法案將于2月7日正式實施,與此前僅針對中國的“雙反”(反傾銷反補貼)不同,該稅針對向美國出口光伏電池、組件的所有國家。

3、美國對華光伏產業的7月貿易戰

而由此開始進入的2018年,在光伏界注定不會是平靜的一年。中美貿易戰的大幕也因為雙反及“201”、“301”的頻發被迅速拉開。

? ? ? ?在2018年一季度特朗普政府對進口大型洗衣機、光伏產品、鑄鐵污水管、鋁箔、鋼鐵、鋁等個別商品而采取的全球保障措施、反傾銷反補貼稅及關稅。

3月下旬以來,美國政府更是變本加厲地加強了對中國的貿易戰、科技戰:從3月22日因所謂的知識產權侵權提出向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到要求美國貿易辦公室根據“301調查”額外對1000億美元商品征稅,從禁止中興通訊在未來7年內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商品,到再次升級貿易戰規模至2000億美元商品。特朗普政府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雖說貿易戰在5月時因中美領導人之間的互訪而有所緩和,但最終7月6日美國時間上午12:01,中美貿易戰仍然不可避免的正式開戰了。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宣布,美國將于當地時間7月6日(北京時間6日中午)起對第一批清單上818個類別、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25%的進口關稅。

不僅如此,2018年7月11日美國政府發布了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關稅的措施。8月2日美國貿易代表聲明稱擬將加征稅率由10%提高至25%。

我國商務部8月3日晚間連發三個公告,針對美方加征關稅的行為作出回應,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5%不等的關稅。從清單可以看出,多和農業、生活必需品息息相關。目前各國對美國單邊主義貿易保護行為頗為不滿,各自出臺對美報復措施。

? ? ? ?至此,中美貿易戰的戰火已經愈演愈烈,對國內光伏行業的沖擊可想而知。

從201、反傾銷到貿易戰

對國內光伏產業的經濟影響

2011-2017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及對美出口情況(單位:億美元,%)

雖然這幾連番的沖擊并沒有停歇之勢,但美國沒有想到的是,由于之前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的貿易制裁由來已久,吃一塹長一智的國內光伏企業早已開始降低對美出口量——

2011年的反傾銷就讓國內出口美國的光伏產品大幅下滑,出口額從2011年的40.25億美元下降至2012年的16.91億美元,下降幅度達57.99%。

而之后2014美國的反傾銷裁定,又進一步使中國對美國的光伏產品出口額由2014年的21.68億美元,下降至2015年的17.89億美元。

不僅如此,我們還在尋求其他的出口方向及更多的出口需求:

2017年,由于對201法案有所準備以及隨著印度、南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太陽能光伏新增裝機的上升,中國光伏出口逐漸向這些國家轉移。

中國再次減少了對美國的光伏產品,1-11月出口額為6.3億美元,占中國光伏產品總出口額的4.8%。中國對美國出口依賴度進一度降低。

? ? ? ?所以,經過多年的發展,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已經開始向印度、南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轉移。而中國的光伏組件、電池出口和產能也正在向東南亞轉移。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對中國實施光伏產品出口反傾銷征稅前,對美國的出口占比為15.56%,而歐美國家共同占據了總出口的70%以上。而在頻繁遭遇到歐美反傾銷后,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逐漸集中在了光伏產業開始崛起的日本、印度、東南亞等新興市場。自2017年下半年起,中國每月高效組件出口量持續穩定增加。

2018年以來,中國已經不再向美國出口光伏組件,反而日本、阿聯酋、澳大利亞及墨西哥是今年上半中國高效組件的主要需求國,其中對日本、阿聯酋的累計出口量分別達633MW及580MW;分占2018上半年整體高效組件出口量的24.8%及22.7%,其余幾個主要市場亦有200MW以上的累積出口量。故而縱使美國市場加大貿易戰力度,也不再會對中國組件出口有任何過大的影響,跟2012年的措手不及來說,這算是國內光伏行業企業一個值得欣慰的變化——隨市場波動及時調節變化對策,響應及時且準確。

2016-2017年中國光伏產品主要出口國家/地區占比(單位:%)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棄警惕,因為:

(1)除了美國以外,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同樣面領著經濟低迷的壓力。歐洲,印度等效仿美國做出同樣對策的可能性不容忽視。在之前對我國發起的歐盟反傾銷調查,以及印度市場自7/30開始即日起對中國及其他已開發國家的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封裝為組件)征收25%的保障性關稅,都無疑證明了類似事件再次出現的可能性極大。所以,發展新市場,開拓新技術,降本增效才是硬道理。

(2)中美貿易戰之前就出現的國內531政策,早已對國內市場造成了不小的沖擊,現國內制造業面對極大的壓力,而供求關系的嚴重失衡,已導致光伏組件價格快速下跌,平價上網周期提前,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單純只靠落后產能及低價銷售的路子是沒有辦法占領市場的。7月26日,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處長王威偉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的“光伏行業2018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表示,近期工信部將提高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錄的標準會提高,靠吃老本、技術落后、產品效率低的企業將從規范條件名單中調整出去。所以,這也是一次破釜沉舟的戰役。

(3)如若中美貿易戰火勢蔓延到無法控制,勢必會對他國利益造成沖擊,一旦中東出面,未來全球的石油價格上漲,就非常有可能導致全球進入滯漲時代,全球貨幣收緊又會對光伏市場的需求帶來負面作用,畢竟光伏發電運營是一個高杠桿的重資產行業。

業內人士羽旋認為,以下類型的光伏企業很可能會被陸續淘汰:

1、長期現金流緊張兮兮,庫存積壓高企,三角債嚴重的企業;

2、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創新能力和動力的企業;

3、企業管理粗放,在管理和運營方面無力降本的光伏企業;

4、企業一把手“知人而不自知”的中型光伏企業;

5、過于依賴某一區域市場的企業;

6、跨界涉足光伏但習慣扭不過來的中小企業;

7、那些靠一兩個大客戶討生活的公司;

8、想靠 “集資”、假“眾籌”解決問題的部分企業;

9、迷戀政商關系,與“老虎”官員千絲萬縷的企業家或老板;

10、擅長空手套白狼的“掮客”公司、空殼公司、打手公司;

11、戰略性選擇失誤,同時欠錢太多的公司;

12、受不了惡性競爭,看破光伏“紅塵”,主動離場的企業;

國內光伏的對策建議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中美貿易戰及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對未來光伏制造業的走勢存在著多機制的復雜影響。而在當前階段,受制于中國531政策影響的深刻影響已開始逐漸顯現,順應市場機制,淘汰落后產能是必然之舉。“對技術領先、自有品牌的光伏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以便保存發展成果”,這已成為各界的共識。

? ? ? ?01重點培養自身產業鏈、做好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知名度,以獨一性應對市場剛需,而非一味的以價格比拼。促進產業資源高效配置和優化,摒棄高消耗、重污染及的廉價發展方向是市場機制下的正確選擇。

02另外,企業間可以選擇強強聯手,這樣的環境獨善其身是不太可能的,主動整合,各自發揮自己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建立集產品研發、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產品加工制造、產品銷售和售后服務等為一體的產業體系。過各種途徑提高光伏產品質量和競爭力,也可促進光伏行業良性發展。

03政府方也應給予光伏企業發展機會,協助其加快光伏電站建設。以農村市場為重點,加強非并網式、離線式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研究應用,解決阻礙農村光伏市場發展的制約因素,促進農村光伏市場開發。以此帶動國內光伏市場的消費,進而拉動國內需求。

04進入2019年后,由于金融機構將普遍審視2018年的報表,故而在全行業糟糕的報表下,將大概率的出現大規模的銀行抽貸,建議光伏制造業企業拓展研發方向及新市場,實現多元化發展結構,確保現金流的正常運轉,始終以最為謹慎的策略應對市場變化,以便降低國際市場波動對我國光伏產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