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何種意義上來說,中國臺灣太陽能制造業都會銘記2018。這一年,臺灣太陽能制造業走出了此前太陽電池生產的光輝歲月 (臺灣太陽能1.0計劃),目前正努力適應著新的現實環境。
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制造業的整體重組,從c-Si鑄錠到組件,中國臺灣確定了新的發展重點和商業方向將會出現,即啟動了所謂的臺灣太陽能2.0計劃。
本文討論了引領臺灣太陽能2.0計劃發展的一般性因素以及這一計劃的2019年發展前景。 文中還包括了于臺北南港會展中心舉行的2018臺灣能源展上的多起討論。2018臺灣能源展包括了前臺灣光伏展并與臺灣循環經濟展同址,后更名為臺灣能源展。
最重要的是,本文嘗試以清晰簡單的方式解釋為何臺灣太陽能2.0計劃的存在僅僅是為了支持臺灣的太陽能產業。此外,為了令處境艱難的臺灣太陽能行業實現穩定發展,文章還闡述了臺灣如何力圖避免持續受到中國大陸的影響。
復興計劃嘗試:生產線老化的限制敲響喪鐘
十年前,人們普遍認為臺灣電池制造業是專業、加工精細、質量有保障的典范。最初從歐洲交鑰匙生產線中學習的知識為產能的逐步擴張奠定了基礎,p型多晶完全契合當時組件生產所需的最優成本及性能結構。
電池大量流向海外市場以及全球純組件生產商,此外,臺灣生產的電池還是中國領軍光伏組件制造商重要的第三方電池供貨來源。
多晶效率在提升,多晶柵線工藝也在一步步推進。如果出現市場機會,那么p型生產線可以快速從多晶轉換至單晶,然后再次實現輕松轉換。
繼歐盟和美國采取反傾銷措施、中國單一業務公司崛起、隆基單晶效應之后,臺灣遭遇了多年虧損的困境。除了下文中列出的幾種例外情況外,至2018年年中,臺灣電池行業都處于這種境況之中。
一家改變了戰略的公司是新日光能源。早期,新日光能源完全采用了p型單晶PERC和n型試點生產線。在某些方面,公司下游項目業務追隨的是最為引人注目的阿特斯的成功商業模式。

截至目前,新日光能源是將投運電池產能從p型多晶完全轉向100%p型單晶PERC的臺灣三家公司之一。
另外一家偏離臺灣電池制造模式的公司是友達光電。與其他公司的企業文化不同,友達光電母公司的組件業務能夠為受太陽能影響的季度現金流周期起到緩沖作用,友達光電已在日本和馬來西亞積累了一系列上游供貨渠道, 這在很大程度上獨立于臺灣內部的 c-Si生產。
友達光電采取的另外一項深入措施是與美國領軍太陽能公司(SunPower)建立了合作關系。SunPower在東南亞擁有最先進的生產廠。其他臺灣公司或無動力、或無資金這么做。雖然友達光電/SunPower的合作關系即將終結,但卻是太陽能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除了與內部電池相關的活動外,臺灣也牢固確立了多晶硅錠/硅片的生產能力。與電池生產一樣,數年來,臺灣一直引領著多晶鑄造工藝相關的改進措施的發展,其對應生產的產品質量是所有中國多晶生產商羨慕的對象。
但是,中國已經迎頭趕上。從單純的規模經濟性來看,保利協鑫建立的新制造參數(尤其是成本)在中國之外無人與之匹敵。當下,臺灣的鑄錠/硅片加工仍然一如既往。筆者將在PV-Tech下一篇臺灣太陽能博文中深入探討這一話題。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531新政影響了全球多晶生產領域,也影響了臺灣。但中國531新政僅是快速跟進了必然會發生的事件,迫使各家公司做出了臺灣業務的艱難決定,而這些決定已經推遲了數年。
灰心喪氣和接受失敗是今年光伏臺灣展彌漫的普遍情緒。 但值得慶幸的是,仍存有一線光明, 而這完全是因為整個制造界都被納入了政府戰略、獲得了政府支持和指導。
下文概述了這種情況,這也是臺灣太陽能2.0計劃的基礎。否則的話,臺灣將成為光伏行業不可避免的從下滑走向沒落的研究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