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產能得益于核心關鍵設備國產化突破、單位設備產出提升、效率提升、SE激光超預期效率提升以及傳統主流廠商的認知跟進等多方面因素,2018年年底Perc產能總量將會大幅超過市場預期達到75GW的水平,2019年Perc將成為標配,那些無法技改成為單晶perc的產能將會面臨淘汰。
5.31光伏新政引發的產業周期并未減緩主流廠商Perc產能的布局,相反的,5.31新政后多晶電池代工費直接殺向現金成本水平,常規多晶電池片代工費1.7元人民幣/片(虧現金價格),單晶perc電池2.7元代工費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殘酷的市況加速大家認知的提升,目前perc將成為主流已沒有什么異議。直接后果之一便是以阿特斯、天合、晶科、晶澳為代表的傳統主流大廠加速購置perc設備,技改提升產能。

本次產能更新最大的變化時阿特斯,阿特斯憑借著略有激進的技改計劃,一舉成為Perc產能第二大廠商,2018年年底Perc產能預期高達6GW。阿特斯Perc產能之所以提升如此迅速,主要是因為阿特斯是基于原有電池產能的技改提升。阿特斯原有6GW的電池產能,均將技改。不過阿特斯的領先是暫時性的,愛旭太陽能的天津項目將會在2019年上半年投產,屆時愛旭太陽能Perc產能將會達到8.85GW,成為產能僅次于通威的電池片廠商。
通威太陽能原先預估年底Perc產能為9GW,但是近期了解到,得益于技術進步、效率提升等因素,通威太陽能在為增加資本支出的情況下產能繼續提升1GW總量達到10GW水平,成為全世界最大的Perc電池片供應商,一家公司取得全部臺灣產能的市場占有率。與通威、愛旭電池產能崛起想伴隨的就是臺灣電池產能的覆滅。然,由于此輪產業周期結束后海外產能已被消滅殆盡,接下來將會是國內廠商自己的淘汰賽,通威、愛旭要想再進一步提升電池片的市場份額將會難上加難。
尾部電池廠商升陽光電、元晶光電、航天機電、中電光伏等perc產能小于200MW的廠商將沒有必要再關注,現在一條全新電池線的產能就高達260MW兆瓦,這些企業的總產能都不如一條電池線的產量大,成本管控水平完全不具備競爭能力。
最后一點也是最不能忘記的一點:由于多晶硅片疊加在Perc設備上效果不佳,Perc產能的快速提升本質上是對多晶路線的毀滅性打擊。預期明年perc產能不會放慢擴張的步伐,2019年留給多晶硅片的市場份額可能小于30%。2019年下半年留給多晶硅片的市場份額甚至可能會小于20%。產業內廠家要認清行業發展趨向,積極準備應對,硅料企業要提升硅料品質滿足單晶硅片的使用需求;電池片企業要及時技改跟隨時代步伐;不能技改的電池產能要及時淘汰以免擴大損失。根據我的壓力測算模型,即便是多晶電池片成本管控能力最優秀的企業通威股份,其合肥的2.4GW的多晶電池產能明年都會面臨虧損。所以對于不能技改的多晶電池業者,愚以為放棄才是最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