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煤業公司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中,積極探索廢棄礦山土地復墾的綠色轉型之路。2017年,在后畬廢棄礦山投資3000萬元,建設150畝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5兆瓦,其中一期裝機容量3.115兆瓦于去年底竣工并網發電,成為全省首家在廢棄礦山建設的分布式光伏。
從“地下挖煤”變“地上發電”。1996年12月26日,仙亭煤礦、后畬煤礦聯合集中生產后,后畬礦區的排矸場、倉庫、球場、煤臺、工棚等150畝土地處于廢棄,20多年來礦區雜草叢生,粉塵漫天,不見人煙。在“能復墾盡復墾”的工作思路指引下,永安煤業公司通過敏銳捕捉國家政策,調研后畬礦區光照情況后,對該片廢棄土地進行平整,完善場地、護坡、擋板、圍欄、綠化等配套設施建設,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光伏發電,既防止水土流失,又提升土地利用效益。
把“不可能”變“可能”。為鎖定0.85元/kWh的上網電價,從立項、并網發電到一期裝機容量3.115MWp建設完成,只有短短六個月的時間,多數人認為“不可能”完成。面對工期短、任務重的難題挑戰,該公司組織人員出可研、簽合同、招隊伍、盯現場,定節點時間、定責任人、定考核措施,兵分三路同步實施光伏發電配電系統、光伏組件安裝和并網批文申請工作。為取得并網發電批文,協調相關部門,“蹲守”、“堵門”是家常便飯。2017年12月27日,在福能集團領導的大力協助及推動下,成功取得上網批文,鎖定了0.85元/kWh的上網電價。
從“荒蕪”變“聚寶盆”。光伏發電是充分利用清潔可再生的太陽能資源,能有效改善能源結構,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排放,對推進廢棄礦山整治,修復生態環境非常有利。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替代標煤約984噸,減少灰渣產生量約816噸,減排SO2約90噸、NOx約45噸、CO2約2991噸。截止至今年10月底,光伏發電實現218萬千瓦時,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明顯。同時,光伏發電模式適應性強,采用智能化監控方式,運營成本低,收益穩定,適用于國內大部分廢棄礦山,今后有望在礦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