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傳言聲稱,2019年新下發的光伏領跑基地規模有望達到11GW,基地數量為22個。這個有鼻子有眼的傳言還包括補貼總規模為50GW、補貼強度為0.1元/千瓦時。其實,略動腦子想想就能明白,給11GW的基地規模是不可能的。

——第二批基地還有超過1.5GW的項目沒建完、第三批基地能按時在今年底建成并網總安裝量能到70%就不錯了。如果明年給22GW的領跑基地規模,預計當年能完成5GW就謝天謝地了。

——哪有這么多符合條件的城市?!雖然第三批基地的申報城市高達30多個,但在評審過程中,主管部門發現很多申報城市的條件并不完善,并且即便是申報成功的城市,在后期執行過程中也發現了諸如電網消納能力不足、土地供應不足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忙死累死管理者。從首批領跑基地實施以來,主管部門一直在嚴格對基地項目進行把控。每年10個基地已經讓主管部門和相關協助單位花費大量精力進行跟蹤協調,如果把基地擴充到一年22個,從目前看無法實現。

——投標難度增加。如果22個基地同時招標,光伏企業將花費大量的精力準備標書,設計院也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協助投標,到時候領跑者還叫領跑者嗎?

——滿分高效組件供應難。根據中國各家企業宣稱的產能數據,已經具備了超過20GW高效產能,但真到了要集中供貨的時候,現在多少第三批基地的項目業主買不到310瓦的高效雙面單晶組件?!如果第四批基地對功率要求進一步提升,短時間內的組件供應都是個極大的難題。

不管第四批領跑基地的規模多大、數量多少,先把準備條件做好吧。今天白城領跑基地鎮賚片區升壓站投運、中廣核200MW光伏電站并網,先來學習下他們的一部分經驗吧:

——用地政策嚴格按照國家能源局文件要求和申報承諾執行土地費用和稅費,租用未利用地的租金是200元/畝年,不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耕地占用稅;

——基地外送線路由國網吉林省電力公司投資建設;同事國網吉林電力公司與白城市政府共同采取措施,保障基地最低發電小時數不低于發電小時數的95%,如低于并且非項目單位自身原因造成,政府通過地方財政撥款的方式對所欠發電量部分進行經濟補償;

——地方政府承建了進場道路、臨時用水電等基礎設施,并對辦理項目前期手續采取“一站式”綜合服務體系。基地前期就被列為吉林省省長督辦項目,并成為省2018年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