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在直拉法單晶硅生長過程中實時監測結晶界面形狀的方法
完成人:西安交通大學 丁俊嶺、劉立軍
在直拉單晶硅的生長過程中,結晶界面形狀對于晶體質量有顯著影響,結晶界面形狀不僅影響晶體中雜質徑向分布均勻性,而且影響點缺陷、熱應力和位錯缺陷的形成和分布。而結品面形狀直接受到坩場內熔體流動的影響,特別是界面附近處熔體的流動。隨著產業界對降低單晶硅生產成本的迫切需求,采用大坩拉制大尺寸晶體己經成為主流趨勢,而坩尺寸的增大直接導致熔體流動失穩,從而使得流動更加復雜不可控。因此,研究大尺寸坩堝中熔體流動的不穩定性及其對結晶界面形狀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
針對上述問題,本研究建立了大尺寸坩據內部硅熔體不穩定流動與結晶界面的概合數值模型,基于所開發的數值模型,研究了硅熔體溫度和速度的脈動規律及其頻譜特征,獲得了結晶界面溫度和結晶速率的耦合脈動規律。我們發現,在長晶過程中,結晶界面上的溫度在理論結晶溫度附近波動幅值達到3K,導致結最界面形狀與穩態條件下的情況存在明顯差別。
非摻雜異質結全背太陽電池的研究
完成人:上海交通大學 林豪、吳飛、沈文忠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高平奇
光伏科學界和工業界致力于簡化器件結構和制造工藝的研發,以期通過技術創新帶動生產成本的快速下降。與傳統高溫擴散技術相比,采用MoOx PEDOT:PSSS等高功函空穴傳輸層,及TiOx、LiF、MgOx、低功函金屬等電子傳輸層,與晶硅基底通過界面能帶匹配構建的異質結電池結構,具有低溫制備、非摻雜、結構簡單、接觸鈍化等潛在優勢,受到廣泛的重視。本報告將詳細討論
PEDOT:PSS/c-Si、MoOx/c-Si、 c-Si/TiOx、 C-Si/MgOx等界面接觸結構的接觸電阻和鈍化質量,探討高質量異質結的設計原則。報告涉及通過功能材料的選擇和改性、隧穿鈍化/功函數調控的組合設計等方面優化電荷選擇性傳輸比,以及實現簡易制程(溶液法或蒸鍍法)的嘗試。目前已從實驗上采用溶液法制備出效率分別達16.7%和18.1%的雙面及全背接觸型異質結太陽電池,展示出通過綠色低成本方法實現高效光伏應用的較大潛力。
透明網格背板——雙面組件的最佳封裝材料
完成人:蘇州中來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張伏特
隨著雙面電池片技術的不斷進步,市場對雙面電池組件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傳統雙面電池組件的結構以兩層玻璃加POE為主,此種結構組件的加工與單玻相比存在工藝難度大、良品率低、產線不兼容等問題,并且雙玻大多是無框設計因此在運輸、安裝過程中碎片率也較高。中來股份針對雙面電池在運用過程中的諸多痛點,經過一年時間的潛心研究終于成功開發出高耐候性透明背板及透明網格背板,為雙面電池的發展鋪成了道路。本報告重點從運用、成本、可靠性等角度對比透明背板雙面電池組件與雙玻雙面電池組件的差異,為雙面電池組件的結構選型提供了一種更優的方案。
儲能變流器的新國標測試
完成人:中檢集團南方電子產品測試(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余勛
隨著儲能系統應用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業主端對產品質量愈發嚴格的要求,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作為儲能系統關鍵部件的變流器,認證和測試即將成為事實上的市場準入門檻。這個報告,闡述了儲能變流器新國標的測試說明并分析解讀了測試中的要點難點,從合規角度出發,對變流器制造企業在研發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作提示和說明。
北美地區光伏技術法規和標準體系介紹
完成人:加拿大標準協會(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 )郭澤
北美地區是電氣安全法規的先行者,很多年以來一直保持著自己相對獨立的一套安規評價體系和標準體系。報告中從北美地區的標準和安規評價體系方面切入,對光伏產品在北美地區需要符合的要求和法規進行詳細的闡述同時也對北美地區光伏標準今后的發展方向進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