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體規模最大、建設速度最快、投資成本最低,創下多個記錄的保利協鑫(03800.HK)新疆基地的6萬噸多晶硅項目,上個月投產時第一爐產品經過檢測,國標一級品占比超過97%。據記者了解,2019年中期6萬噸達產后成本降至4萬元/噸以下,屆時保利協鑫將擁有12萬噸高純多晶硅產能。

(新疆協鑫6萬噸多晶硅基地)

經過8個月的建設安裝調試和試生產,保利協鑫以“協鑫速度”完成的此次轉型升級標志性“大動作”,意味著其以技術創新為內核,以“科技研究院平臺+合伙人激勵機制”為兩翼驅動,以徐州、新疆一東一西兩大基地為產業載體的 “一核兩翼雙基地”發展大格局完成構筑,產業協同互補效應正在凸顯,核心競爭力再次得以強化提升。

依托協鑫參與國家“02 專項”半導體材料技術的背景優勢,以及參與江蘇、徐州“產業援疆”實踐所形成的“煤、電、硅、網、云”一體化優勢,讓新疆協鑫基地有望在穩定運營后,實現運營成本最低、綜合效益最好、產品品質最高、低碳環保效益最優且完全達到零排放。

世界級硅業基地為何降本可至4萬元/噸?

保利協鑫是國內唯一可以做到單線3萬噸、單體6萬噸以上的多晶硅企業。保利協鑫高級副總裁、多晶硅料事業部總裁蔣文武向筆者介紹,目前該公司的首批多晶硅5萬噸生產線已投產,接下來是6萬噸,將在明年二季度末全部投產,未來還會釋放更多產量。

“我們之所以能達到4萬元/噸以下的成本,其實有很多原因,”蔣文武透露,首先,新疆協鑫基地的單位投資相對同行更少:萬噸投資額不到10億元。氫化處理能力方面,同行企業平均是5萬噸-12萬噸的氫化處理能力,但保利協鑫徐州基地已可實現對20萬噸的氫化處理水平,現新疆可放大到每條線30萬噸的處理能力。


(投資人參觀投產中的新疆協鑫6萬噸多晶硅還原車間)


(投資人仰望3.2米高多晶硅棒)

深入新疆基地還原大廳,4.1米高的超大型還原爐,3.2米的多晶硅棒長度,超出業內平均水平40%;迄今為止國內單爐產量最高,達到11噸,超出業內平均水平60%。蔣文武介紹,新疆的超大型還原爐是協鑫和國內領先制造商合作設計,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僅需80臺還原爐就可以達到雙線6萬噸產能。目前所有爐臺全部投爐生長,各個爐臺處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正在穩定提產,“新疆基地沿用徐州基地十幾年積累的GCL法多晶硅超大規模清潔生產技術,物耗能耗做到了極致狀態,水資源更是全部利用起來。這個行業拼的就是物料守恒,這里擁有全閉路循環工藝,做到零排放,同時降低生產成本”,蔣文武介紹。

新疆基地的電價較低也是另一大優勢。據了解,保利協鑫多晶硅項目所在地新疆準東是目前全國發現的最大整裝煤田,區域內優質動力化工用煤資源預測儲量可觀。準東開發區也是新疆的“封閉式電價區”,“電價洼地”效應明顯。通常情況下,新疆電價約0.26元/千瓦時-0.28元/千瓦時不等;新疆協鑫基地的電價則更低,約0.24元/千瓦時,在新疆內蒙低電價地區都處于低位。


(新疆協鑫6萬噸多晶硅基地精餾塔)

據測算,在多晶硅制造環節中的電耗、人工成本、硅芯以及投資折舊生產成本的偏低,讓產出的多晶硅成本大幅下降41%,從而也促使新疆基地成為能耗物耗等運行指標最優、物料高循環的優質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生產廠區。

未來,協鑫新疆基地將搶占高端市場份額,成為保利協鑫重要的亮點和盈利點,也將會變為全球硅行業的新標桿。

智能化生產運營,人文化員工關懷

協鑫新疆基地的建立,不是簡單的地理意義上的空間拓展,而是保利協鑫打造轉型升級“全維”戰略的集中體現。事實上,保利協鑫基于對自主創新工藝的選擇,產品品質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導入半導體級多晶硅生產工藝,品質達到9-11個9,完全可滿足N型單晶及CCZ的直拉單晶需求。在世界新能源的征戰中,公司不僅提升了國產創新能力,也樹立了極強的創新自信心。

“新疆基地6萬噸產能僅有800余名員工,是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大部分生產線都是智能化控制,人盡其用。公司企業文化的氛圍也相當不錯,宿舍、食堂、員工活動中心都是精致的小木屋,非常舒適漂亮。800多人的團隊里,近一半員工來自徐州基地,他們很多在協鑫已經工作十年以上;另一部分則是當地大學校招以及職業技術學校對口定點培養的人才,鎖定疆內人才。協鑫2006年開始做多晶硅,從單線千噸開始,到五千噸,再到徐州四期的單線1.5萬噸以上,人才梯隊完備,技術積淀雄厚,這也是新疆基地可以做到單線3萬噸的根本原因。”蔣文武表示。


(新疆協鑫多晶硅基地生活中心)

據記者了解,新疆協鑫多晶硅項目將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工廠。項目改變人工密集型作業模式,利用智能物流集成及協同,提升品質,提高效率;采用機器人等智能運輸及自動化裝備,實現產品處理的智能存儲,實現生產自動化、運營高效化、管理精細化。“精餾塔采取了算法技術,耦合技術,車間內大量使用AGV小車等,我們將在生產全流程實施智能制造”,蔣文武說道。

保利協鑫新疆多晶硅基地投產后,加上位于徐州的中能硅業基地6萬噸產能,2019 年保利協鑫將擁有“6萬噸+6萬噸”雙基地,總計12萬噸高品質多晶硅產能。


(江蘇中能硅業6萬噸多晶硅基地)

據介紹,徐州基地已經完成自備電廠低電價全覆蓋,成本可以控制在5萬元/噸,在全球多晶硅排列中屬于成本最低的25萬噸行列。全球每年多晶硅消耗量超過40萬噸,徐州基地6萬噸也在成本和品質第一梯隊,8成產能可以滿足單晶用料需求。“雙基地”格局推動保利協鑫具有領先的成本及品質優勢,保利協鑫也將借此進一步穩固全球多晶硅龍頭地位。

趨勢未變,長晶及切片業務更精進

就未來市場走向,保利協鑫副總裁呂錦標說道,可再生能源發展這一主流趨勢基本未變,“相關機構預測,今年全球光伏裝機有望超過去年。中國裝機或達到40GW。”

他提到,保利協鑫會根據外部影響進行適當調整,“531之前,公司已有一些安排,因此即便531新政出臺,但仍然在受控范圍內。我們也覺得,當下是行業整合的較好機會。從這幾個月來看,外部融資環境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改善。”

財務狀況上,保利協鑫的現金流和負債率控制得當。財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手持現金130.8億元人民幣,“我們的負債及負債率都在持續下降,現金流表現穩定。”

目前,保利協鑫的多晶硅“雙基地”(徐州、新疆)驅動戰略奏效,而硅烷流化床產能、長晶及切片等業務也在持續順利推進之中。

長晶環節,公司執行單多晶并舉的戰略。多晶方面,保利協鑫黑硅產能達到7吉瓦,全國黑硅產能達到25吉瓦,“金剛線切+黑硅+PERC”成為未來300W+高效多晶主流;單晶方面,保利協鑫鑄錠單晶產品已經逐步放量,直拉單晶與中環股份進行深入的戰略協同,在技術、資本層面鞏固行業領先地位。CCZ技術實現全新升級,其單位電耗更低,單爐次根數更大(8-10根),生產效率也得以極大提升。

保利協鑫的切片業務也在突飛猛進。完成切片金剛線改造后,產能已比原來提升了30%以上,切片不再需要擴建就能滿足產能需求。公司會加快推進切片環節的戰略合作,通過整合品牌、渠道及客戶、產業鏈資源,提升硅片市場的占有率及話語權,繼續鞏固行業龍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