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海東12月11日電 (記者王新年)盡管已經進入冬季,氣溫驟降,但在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鎮雪什藏村的山頂上,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進行光伏板的鋪設與接線工作。
工人們正在建設的光伏項目,是化隆縣“十三五”29.5兆瓦村級光伏扶貧項目。“項目總投資2.06億元,占地約1000畝,涉及144個貧困村。”項目EPC總承包方、協鑫能源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任文正介紹說,自8月26日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工人們就一直在抓緊時間建設施工,趕在2018年底實現并網發電,早日為貧困戶創造發電收益。“項目鋪設協鑫集成單晶硅高效組件,經35千伏開關站統一匯入國家電網中,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發電量約為3659.94萬度電,惠及化隆縣4327戶貧困家庭。”任文正介紹說。
化隆縣地處青海省東南部,境內山大溝深、基礎設施滯后、生態環境脆弱,農業“十年九旱”,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5年扶貧標準和農村低保標準“兩線合一”后,化隆縣有6個深度貧困鄉,精準識別的貧困村144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640戶36327人。而光伏扶貧作為國務院扶貧辦確定實施的“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則能利用青海省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開發太陽能資源、連續25年產生的穩定收益,助力化隆縣的扶貧開發和新能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