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年里,中國光伏事業持續發展,國內光伏總裝機規模可達180GW。然而,“531新政”的嚴寒,也讓光伏人感到一陣透心涼。伴隨著新政的余威,2018年的中國光伏在一片爭議聲中即將告一段落。
送走令人難忘的2018年,迎來充滿希望的2019年。記得一代偉人在《卜算子·詠梅 》一詞這樣寫道:“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筆者相信,冬去春來,在新的一年里,中國光伏依然會不畏嚴寒,奮勇前行,必將如梅花一般絢麗綻放。
No.1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
2018年1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對進口大型洗衣機和光伏 產品分別采取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別征收最高稅率達30%和50%的關稅”。
5月29日,美國白宮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含有“重要工業技術”的500億美元商品征收25%的關稅。其中包括與“中國制造2025”計劃相關的商品。
7月6日,美國對340億美元進口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標志著貿易戰正式打響。作為反擊,中國也于同日對同等規模的美國產品加征25%的進口關稅。
7月1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聲明,特朗普政府將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征收10%的進口關稅。這份征收關稅清單,包括光伏逆變器等產品。
9月18日,美國宣布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加征10%的關稅,10%的關稅將在9月24日生效;自2019年1月1日起,關稅將提升至25%。
12月1日,在阿根廷舉辦的G20峰會期間,中美兩國元首給不斷升級的經貿摩擦踩了“剎車”,雙方決定停止升級關稅等貿易限制措施,包括不再提高現有針對對方的關稅稅率,及不對其他商品出臺新的加征關稅措施,使得中美貿易戰進入三個月的“休戰”狀態。未來90天內,中美將爭取達成一項新的協議,以促進雙方經貿問題能最終和平解決。
編輯視點:歷時近一年的中美貿易戰,給中美雙方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是美國的最大進出口貿易國,第三大出口國和最大的進口國。2017年,美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6359.7億美元。而今年1-6月份,美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3137.6億美元,增長8.7%。美方貿易逆差1857.2億美元,增長8.6%。
近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 今年11月份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激增至創紀錄的356億美元。中國對美出口同比增長9.8%,進口則同比下降25%。
顯而易見,中美貿易戰并未如特朗普政府認定的加征關稅改善貿易逆差的方向發展,而持續性的貿易戰使得中國對美國的進口產品的依賴程度不斷縮小,而自主創新產品實力正在不斷增強。
同時,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全球第一的龐大的消費市場,中國每年需要向歐美國家進口大量的產品以滿足市場的需求,而失去這一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顯然是很愚蠢的。
對于美國而言,發動貿易戰,打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七傷拳法”,實非明智之舉。只有通過不斷地加深雙方的經貿合作,優勢互補,取消貿易壁壘,互通有無,才是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最佳選擇。
No.2關鍵詞:“531新政”
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當日聯合發布了一份《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 有關事項的通知》,因降補貼、限規模,力度超出預期,被稱為“史上最嚴光伏新政”。
“531新政”提出,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僅安排10GW的分布式光伏建設規模,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的補貼力度。
“531新政”規定,自發文之日起,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0.05元,I類、II類、III類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5元、0.6元、0.7元(含稅)。且新投運的、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全電量度電補貼標準降低0.05元,即補貼標準調整為每千瓦時0.32元(含稅)。符合國家政策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標桿電價保持不變。
6月底,國家電網印發的《2018年光伏發電 政策通知》,2018年以前在國家能源局備案并納入財政補貼規模管理的項目,2018年6月30日以前投運的,執行2017年光伏 電站標桿電價;2018年6月30日之后投運的,執行“823號文”規定的光伏電站標桿電價。
10月9日,三部委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 有關事項說明的通知指出,今年5月31日(含)之前已備案、開工建設,且在今年6月30日(含)之前并網投運的合法合規的戶用自然人分布式光伏 發電項目,納入國家認可規模管理范圍,標桿上網電價和度電補貼標準保持不變。此外,已經納入2017年及以前建設規模范圍(含不限規模的省級區域)、且在今年6月30日(含)前并網投運的普通光伏電站項目,執行2017年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屬競爭配置的項目,執行競爭配置時確定的上網電價。
編輯視點:今年“531新政”一經公布,光伏業界一片嘩然。恰似發生了一場“世紀大地震”,光伏從業人士紛紛奔走呼號,抗訴“一刀切”的處理方式,申請“刀下留人”。
不可否認,新政的目的是引導市場和行業調整發展思路,將光伏發展重點從擴大規模轉到提質增效上來。新政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既是緩解消納問題,也是為先進技術、高質量光伏發電項目留下發展空間。
然而,由于政策出臺時間略顯倉促,要求光伏行業緊急減速“拐彎”,沒有預留一定的緩沖過渡期,意味著光伏制造業過半產能將閑置,企業被迫停產,結果極可能導致大量光伏企業出現“翻車”現象。
正基于此,光伏企業大佬們紛紛上書致聯名信,痛陳行業發展面臨的困難,鑒于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壓力,表態愿意與國家相關部門共同來承擔。為避免行業突現困境,建議給予已經合法批準開建的項目一定的緩沖期。最終,在光伏人的共同努力下,在政府領導認真聽取行業意見之后,經過多方溝通與諒解,為光伏產業的發展爭取到了一定的“寬限期”。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光伏行業所面臨的產能過剩、棄光限電、補貼缺口等問題,如不及時調整,沉疴積弊,中國光伏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堪憂。而“531新政”的出臺,恰恰是給快速發展的光伏產業一次警醒。控制規模、補貼退坡,已經成為未來3-5年光伏行業發展的主題。對于光伏企業 而言,一方面需要通過不斷地技術革新降本增效以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面需要將目標瞄準海外市場,去尋求更為廣闊的市場。
No.3關鍵詞:分布式光伏&光伏扶貧
今年4月18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征求光伏發電 相關政策文件意見的函,要求針對《關于完善光伏 發電建設規模管理的意見》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辦法》兩份文件征求意見。
《意見稿》中提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不納入國家光伏發電規模管理,由各省(區、市)實施規模管理。各省能源主管部門會同發改、國土、環保、規劃、價格等部門和電網企業制定本地區分布式光伏發電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同時結合發展實際及時滾動修編。
根據《意見稿》,不超過0.6萬千瓦的小型分布式光伏設施可選擇全部自用、余電上網(上網電量不超過50%)兩種模式。不超過50千瓦的戶用分布式光伏可選擇全額上網、全部自用、余電上網三種運營模式。總裝機規模大于0.6萬千瓦但不超過2萬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電站應采用全部自用的運營模式。
《意見稿》提出,鼓勵以市場競爭方式降低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優先支持低于國家補貼標準的小型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鼓勵分布式光伏上網電量參與市場化交易或碳市場等機制,通過市場方式提高經濟性。
其后,5月18日,國家能源局對外發布《進一步支持貧困地區能源發展助推脫貧攻堅行動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通知中強調,優先支持“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建設村級光伏電站,鼓勵地方政府統籌建設資金,根據扶貧對象數量、分布及光伏發電建設條件,因地制宜實施光伏扶貧項目,鼓勵采取農光、牧光、漁光等復合方式,以市場收益支持精準扶貧。
在扶貧地區農村電網改造工作中,電網企業要優先推進光伏扶貧項目配套接網工程建設,制定合理的光伏扶貧項目并網運行和電量消納方案,確保配套接網工程同步投入運行,光伏扶貧項目優先上網和全額收購,電網企業要加快光伏扶貧項目電網結算及補貼發放進度,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編輯視點:近幾年來,分布式光伏已經成為國家光伏政策重點扶持和推廣應用的優先方向。而作為產業精準扶貧的一項創新舉措,光伏扶貧在實施國家能源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政策方面來看,此次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辦法有兩大改變:一是增加了項目管理的力度,以確保降低棄光率,包括要求地方政府出臺指標管理、根據實際消納狀況控制指標給予、需具備電網方案才能推進指標等;二是降低補貼金額,包括重新定義分布式的發電上網模式、限制大型電站接受補貼的上網電量、鼓勵競價、鼓勵非補貼電站等。
同時,針對未來大于0.6萬千瓦但不超過2萬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如果采用全部自用的上網模式,一方面可以促進電力就近消納和市場化交易,避免棄光限電現象發生;另一方面也能減輕國家補貼壓力。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大規模發展。鑒于此,今后棄光問題嚴重的西北地區光伏發展將會受到一定遏制,而電力消納能力較強的中東部地區的分布式光伏發展將會保持持續增長。
從數據方面來看,國家能源局近日公布的2018年前三季度光伏建設運行情況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4.54GW,其中分布式光伏17.14GW,同比增長12%。數據顯示,在光伏電站方面開始明顯放緩,而在分布式方面仍然保持強勁增長。預計2019年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約為40GW,分布式光伏新增容量或達20GW。
從整體上來看,由于近幾年光伏行業快速發展,光伏企業紛紛擴大產能,導致產能過剩、產品和電站建設質量差、棄光率嚴重等問題層出不窮。一系列的問題的爆發,妨礙了光伏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亟待國家政策積極引導和規范管理。為積極引導和鼓勵行業健康發展,一系列國家政策的出臺也就不足為奇了。
No.4關鍵詞:民企座談會
11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做重要講話。此次座談會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極為罕見的高層面民營企業座談會。
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10名來自新能源、環保、醫藥等不同行業的民營企業家代表先后發言,探討行業形勢、提出發展建議。此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隆基股份董事長鐘寶申、特變電工董事長張新5位企業家作為新能源產業民營企業代表受邀出席此次會議。
作為新能源行業的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圍繞光伏 產業和能源轉型進行了發言。他提到,清潔、可持續的光伏發電 已成為未來新能源發展的主要選擇。目前整個行業卻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政策“急剎車”給行業帶來危機,直陳“531新政”帶來的行業系統性風險;二是非技術性因素如稅費過高 、補貼拖欠等推高了國內光伏發電成本;三是光伏產業發展規模政策難以滿足我國能源轉型的需要。
在聽取了劉漢元的匯報后,習近平總書記現場對新能源行業,有針對性地作出了重要指示和回應。習近平表示,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提出了綠色發展。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要推動能源轉型,減少煤炭消費,堅定不移地推進清潔發展。同時,他指出,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本次民營企業座談會所傳遞的中央精神,為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吃下了定心丸。在未來的中國能源革命中,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將成為綠色先鋒。
編輯視點:本次民營企業座談會,不僅重申了黨中央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堅定立場,還表達了對民營經濟的一貫支持,分析了民營企業走出困境的信心所在,并為民營企業紓困開出了“藥方”,提出了六個方面的重要政策舉措,讓民營企業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積極鼓勵民企拓展國際視野,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爭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對于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光伏產業而言,無疑是一大重磅利好。
近幾年來,得益于國家政府對新能源產業的重要支持,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太陽能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五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在國際上,中國光伏現已在產品制造、技術水平、生產能力、裝機規模等方面實現了全方位的領先。換言之,光伏行業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又一張新的名片,同時多家光伏企業已經成為國際性的新能源巨頭。
本次座談會為民營光伏企業增強了信心,也使得經歷了一次寒冬的光伏產業一掃陰霾,迎來新一輪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