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彭博新能源財經于2018年12月20日發布的報告《Federal Entities Lead India's New Push on Local Content》的簡單摘要,報告全文僅供正式訂閱用戶查看和使用。

彭博新能源財經享有對本研究報告原文及摘要的獨家版權,未經許可,請勿直接轉載或用于其他商業用途,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 背景 -

雖然印度政府此前關于光伏發電項目供應的本土化要求被世界貿易組織駁回,但印度政府仍在積極尋求新措施,以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供應的本土化。印度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部專門頒布了一項政令,針對印度清潔電力領域的公共采購提出將實施“印度制造”規定。本項政令雖然并未覆蓋印度所有處于籌備階段的光伏發電項目,但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印度光伏發電項目的擴建步伐。

- 政策本身 -

印度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部(MNRE)頒布的此項政令,適用于所有由印度聯邦政府、部委及公共事業單位(PSU)主持招標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PSU指的是印度聯邦政府持股至少達51%的公共事業企業。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裁定,印度國家太陽能計劃(NSM)制定的有關光伏電池與組件的當地成分要求有違WTO的非歧視貿易原則,因此本政令不適用于印度國家太陽能計劃(NSM)下的招標項目,如印度太陽能公司(SECI)所舉行的項目招標。

本政令并未明確指明是否適用于各邦行政機關下屬辦事處舉辦的項目招標,但彭博新能源財經認為印度所有由各邦舉行的基于電價的光伏發電項目招標應遵循WTO規定,不設當地成分要求。但印度各邦政府仍有可能對自身資助的光伏發電項目施加當地成分要求。

為滿足當地成分要求,印度的本土設備供應商須自己證明其光伏產品為本地生產,同時須提供具體制造地點及其對于最終成品所產生的附加值的相關信息。若投標者虛假上報信息,采購方有權禁止投標者最高兩年內參與任何相關的競標活動。我們認為這一規定能夠有效防止項目開發商及其供應商上報虛假信息,但此舉會對項目開發商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因為他們需要確保其供應商提供真實信息。

- 供應鏈 -

該政令規定光伏電站項目的組件應為100%本土生產,其它包括逆變器在內的光伏部件應至少40%本土生產。由于光伏組件通常約占整個光伏發電項目成本的50%,因此MNRE頒布的這一政令將對光伏項目約70%的資本支出產生影響。

根據印度目前光伏供應鏈情況,我們認為對非組件的光伏部件施加當地成分要求并不會引發印度光伏市場的大幅波動。包括ABB公司、日立公司(Hitachi)、艾思瑪太陽能(SMA Solar)以及陽光電源(Sungrow)在內的逆變器制造商均在印度設立了制造工廠。而其它輔助部件,如電纜、連接器以及電子設備僅占光伏項目總資本支出的很小部分。

- 政策影響 -

這一“印度制造”政令是印度政府推動本土制造的最新舉措,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部分中國企業加快在印度設立光伏組件與電池制造工廠的步伐。不過在印度建廠,從最初土地購買到獲批、工廠建設,以及最后工廠試運行通常需要2至3年的時間。包括Adani Solar公司在內的一些印度本土制造商也已經相繼宣布了產能擴張計劃。

- 項目規劃 -

印度國家火電公司(NTPC)、印度煤炭公司(Coal India)及其他PSU此前已經宣布將在未來三年內開發總裝機容量14GW以上的光伏發電項目。

- 產能分析 -

印度MNRE于2017年12月公布,印度2017年光伏組件年產能達8GW。但由于印度現有的光伏電池產能僅3.1GW,因此印度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光伏電池。目前印度本土生產的主要是多晶鋁背場(AI-BSF)光伏電池,其效率要低于鈍化發射極背面接觸(PERC)電池。

- 價格預測 -

印度此前已設立保護性關稅,但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印度進口的光伏組件價格仍較其本土生產的光伏組件價格低1—3美分/W。由于光伏組件成本通常約占到整個光伏發電項目成本的50%,因此需要滿足組件100%本土生產要求的招標項目電價將高于未設置本土生產要求的項目。而配電公司(discoms)作為購電方,必然會選擇成本最低的發電項目。這將有可能導致PSU在未來三年內無法實現預定的光伏新增裝機目標。

- 本地企業策略 -

包括Adani Green Energy公司與Tata Power Renewable Energy公司在內的部分印度獨立發電商擁有本土光伏組件制造廠。這些獨立發電商與包括Vikram Solar公司與Waaree Energies公司在內的印度光伏組件制造商可通過轉移定價策略,在規定需要“印度制造”的項目拍賣中積極參與競爭。

而印度數家知名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商,如Acme Solar公司、Renew Power公司、SBG Cleantech公司與Hero Future Energies公司沒有自有制造廠,因此“印度制造”政令的實施將促使上述公司改變商業戰略。這些開發商可能會選擇同印度本地光伏組件制造商簽訂長期供應合同,或在印度設立自己的制造廠。

此外,一些獨立發電商可能會選擇避開PSU的招標,僅參與未設當地成分要求的項目招標。若多家大型項目開發商選擇后者,那么PSU的項目招標競爭性將大幅下降,投標人數可能不足,這將可能進一步導致PSU無法實現預定的光伏新增裝機目標。亦或因為競爭不足,PSU招標項目的競價將會被推高。

 

一組數據

100%

印度政令適用的光伏發電項目的光伏組件須滿足100%本土生產的要求

>14GW

印度國有企業計劃至2022年開發總裝機容量14GW以上的光伏發電項目

1-3美分/瓦

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組件價格,較本土生產的光伏組件價格低1—3美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