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補貼大戰”,歐盟也下場了。
3月16日,歐盟委員會提出了兩項法律提案,凈零工業法(NZIA)和關鍵原材料法(CRMA)。兩者都是擬議中的歐盟綠色新政工業計劃(GDIP)的基石,旨在讓歐盟引領綠色工業革命。
凈零工業法案
凈零工業法案旨在擴大歐盟清潔技術的生產規模,并確保其為向清潔能源的過渡做好充分準備。歐盟計劃到2030年,歐盟本土(具有戰略意義的)零碳技術生產能力達到須取得40%。
被列入凈零工業法案的關鍵零碳技術包括:
1.光伏和光熱
2.陸上風電和海上可再生能源技術
3.電池和儲能
4.熱泵和地熱能
5.氫能電解槽和燃料電池
6.沼氣/生物甲烷
7.CCS技術
8.電網技術。
在法案正式提出之前,在有關是否將核能列入關鍵零碳技術方面,各方觀點不一。在此前泄露出的草案中,核能技術(裂變)赫然在列。然而在最終公開的法案中,核能移除到關鍵技術之外,僅提及法案支持的凈零技術還包含替代燃料技術、排放最少的先進核能發電及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技術。
被凈零工業法案列為關鍵零碳技術,不僅意味著在政策等宏觀層面獲得支持,也意味著可以獲得政府補貼、融資渠道、低息借貸、財務擔保等金融方面的全方位支持。這也是法國等擁核國家極力推動核能進入關鍵零碳技術名錄的主要目的。
目前,歐盟三分之一的電動汽車、電池以及幾乎全部的光伏組件都進口自歐盟以外的國家,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風力發電機組、熱泵等技術原本是歐盟的優勢產業,但也出現了競爭力下降、技術代差縮小等問題。
凈零工業法案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原材料法案
在該法案中,歐盟制定了一份包含30種關鍵原材料的清單,其中大部分是礦產物資。這些原材料被認為對歐盟經濟具有戰略意義并且具有較高的供應鏈風險。根據這項關鍵原材料法案,歐盟委員會將通過使材料來源多樣化來解決依賴性問題。
具體行動及目標如下:
1.國內采礦和回收:到2030年,歐盟10%的戰略原材料消耗應在歐盟境內開采,另外15%的歐盟每年消耗的每種關鍵原材料都嚴格來自回收。
2.多樣化:委員會建議“到2030年,歐盟在任何相關加工階段對每種戰略原材料的年消耗量不超過65%來自單個第三國”。
3.歐盟制造原材料:法案稱,總的來說,歐盟應該提高其在價值鏈上的加工能力,并能夠生產至少40%的戰略原材料年消耗量。
4.戰略項目:委員會和尚未成立的歐洲關鍵原材料委員會將確定“戰略項目”,這些項目將受益于更精簡和可預測的許可程序。這些可以以國家援助的形式獲得公眾支持。
5.支持第三國:歐盟委員會打算依靠全球門戶戰略的資金火力,在第三國確定和推動“戰略項目”——一項旨在對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3000億歐元巨額倡議。歐盟意在創建可為合作伙伴增值的供應鏈,改善其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發展以及可持續治理、人權、沖突解決和區域穩定。
關鍵原材料法規標志著歐盟在能源成本高企、供應鏈中斷以及美國實施大規模通脹抑制法案(IRA)的一年之后,在改革其再工業化和競爭力議程方面又邁出了一步。
共同領導該文件的歐盟委員會委員Valdis Dombrovskis和Thierry Breton表示,法案的主要目標就是減少歐洲對“通常來自準壟斷的第三國供應商的進口”的依賴。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