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綜述

1、對于地面電站的影響(普通電站、集中扶貧、地面分布式)

搶630的項目規模在8GW左右;搶1231的項目規模在2~3GW。 此類項目總規模為10GW左右

2、領跑者項目

1)可能會出現4毛以內的中標電價;

2)高效組件、雙面組件及跟蹤式支架將被采用,實現LCOE的降低。

3、戶用光伏項目

電價下調后收益變差僅略高于貸款成本,將打擊目前以貸款為主的推廣模式,影響戶用的爆發式增長。然而,由于目前很多大企業都在參與到戶用的投資和推廣當中,預期明年的安裝量應該能達到80萬套以上,總規模在6GW左右。

4、工商業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

不對稱調價使“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分布式效益遠高于“全額上網”,且受益于分布式電量交易試點的推廣,目前“全額上網”為主的分布式市場將被改變。

5、村級扶貧(含戶用)

此次調價的最大受益類型,但規模受國家頒布的指標限制。

6、綜合

可能會首次出現,分布式的新增裝機規模超過地面電站。

詳細說明見下文分析。

二、對于地面電站的影響(普通電站、集中扶貧、地面分布式)

2017年的項目搶630

2017年一共有14.4GW的集中式光伏電站指標。其中,7.2GW以上給了集中式扶貧。

由于2016年的指標分配過程中,多省采取了“先建先得”的辦法,造成大量已經建成電站無指標。2016年底緊急增補了一批,但仍有大量開建、建成無指標的項目。如,河北省、山東省獲得2017年指標的項目,大量是630前并網或者已經開工、2017年底能并網的項目。

根據之前的分析,全國存在6GW以上建成但無指標的項目。因此,2017年14.4GW的指標結轉到2018年并網,即需要搶630的項目,約為8GW左右。

2018年的項目搶1231

由于2019年無630,因此進入2018年13.9GW指標盤子的項目會出現搶1231的狀況。

然而,考慮以下4個因素:

1)很多省份2017年底的指標分配尚未完。2017年春節在2月中旬,630之前有多個重要事項,國家層面的兩會、領跑者和超跑者項目招標、搶630并網。因此,大部分省份2018年的指標分配估計要到630后完成。

2)考慮到項目拿到指標后,要有半年以上的時間開展土地、電網、環評等手續的辦理,工程及設備招投標,項目建設及并網等工作。

3)采用新電價后,而且要在新電價基礎上進行競價,由于630前投資無法降到預期水平,項目無法達到各公司要求的8%基準收益,會影響業務的投資積極性。

4)2019年的電價調整幅度、設備價格走勢在3個月前很難預測,且目前指標分配均采用“競爭性配置”的政策;因此投資商不敢在電價、設備價格無預期的情況下貿然搶1231。

因此,個人認為,2018年13.9GW的項目,在當年的并網量并不會很多,預計2~3GW。

綜上所述,認為2018年并網的普通地面電站大概在8~10GW。

三、領跑者電價會創新低

2017年5.5GW的領跑者預計有1GW要在2018年并網;

根據能源局文件,2018年8GW的項目,明確只有5GW在2018年并網,1.5GW要在2019年并網,剩余1.5GW還未進行城市分配,預計也要在2019年并網。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的領跑者中標電價比當時的標桿電價下降了15%~44%,各基地平均下降15%~36%(不含河北奧運走廊)。

表3:第二批領跑者項目中標電價概況

調整電價對于2018年市場預期的影響

2018年的領跑者基地中,各基地都提出競標電價至少要低于標桿電價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表4:第三批領跑者基地承諾電價下降幅度

調整電價對于2018年市場預期的影響

因此,受0.55元/kWh、0.65元/kWh、0.75元/kWh的影響,預計2018年的領跑者投標中,電價會創新低,可能在格爾木、德令哈、達拉特旗出現0.4元/kWh的超低電價。

技術方面,兩類降本增效的手段將在領跑者中受青睞。

1)采用高效組件、雙面組件,從而降低BOS成本;

2)采用跟蹤支架、可調支架,從而提高發電量。

四、戶用光伏項目

由于戶用項目造價相對較高,在2017年舊電價下,不貸款時項目收益僅有8~10%左右;在新電價下,戶用項目收益會進一步變差。

目前,50%以上的戶用項目以貸款模式開展,而貸款的綜合成本能達到6~7%。因此,戶用項目的收益已經逼近貸款成本。

由于戶用光伏電站對用戶來說,是作為投資品進行安裝。收益的大幅降低,甚至接近貸款成本,投資積極性會大幅降低。因此,新電價對戶用市場將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然而,由于目前很多大企業都在參與到戶用的投資和推廣當中,戶用市場非常火爆。因此,預期明年的安裝量應該能達到80萬套以上,總規模在6GW左右。

五、工商業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

對于工商業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的電價調整,采取了不對稱調整。

“全額上網”的調整幅度很大,對項目收益影響很大。

“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調整幅度低于預期,對項目收益的影響在0.6%~1%左右。“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收益本來就很好,降價后仍將保持非常高的收益水平。

電價調整后,在全國范圍內,“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綜合電價遠高于“全額上網”的情況。

1)一類資源區

調整電價對于2018年市場預期的影響圖7:一類資源區“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電價與“全額上網”對比

一類資源區內,

工商業電價+0.37比0.55元/kWh高0.34~0.47元/kWh;

大工業電價+0.37比0.55元/kWh高0.19~0.22元/kWh;

脫硫煤電價+0.37比0.55元/kWh高0.07~0.14元/kWh。

可見,在一類資源區內,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的電價會遠高“全額上網”模式電價。

2)二類資源區

調整電價對于2018年市場預期的影響圖8:二類資源區“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電價與“全額上網”對比

二類資源區內,

工商業電價+0.37比0.65元/kWh高0.43~0.49元/kWh;

大工業電價+0.37比0.65元/kWh高0.19~0.22元/kWh;

脫硫煤電價+0.37比0.65元/kWh高0.02~0.12元/kWh。

可見,在二類資源區內,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的電價同樣會遠高“全額上網”模式電價。

3)三類資源區

調整電價對于2018年市場預期的影響圖9:三類資源區“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電價與“全額上網”對比

三類資源區內,

工商業電價+0.37比0.75元/kWh高0.33~0.50元/kWh;

大工業電價+0.37比0.75元/kWh高0.14~0.41元/kWh;

在貴州等7省區,脫硫煤電價+0.37比0.75元/kWh略低,在4分以內,但在其他9個地區,高0~0.09元/kWh。

4)綜合分析

綜上所述,在三類資源區內,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的綜合電價同樣會遠高“全額上網”模式電價。

因此,分布式兩類方式的優缺點如下:

全額上網”,

優點:全部與電網結算,風險低;

缺點:項目收益差。

“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優點:項目收益遠超“全額上網”!一是因為在全國范圍內,出現“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電價遠高于“全額上網”(如圖7~9);另外《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1901號)的實施,也更有利于“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尤其是“由電網作為第三方幫助結算”的提法,若能實施將消除結算風險。

缺點:結算風險受制于用戶信譽;

在2017年及以前,屋頂分布式主要以“全額上網”的形式開展,未來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比例將大幅上升。

鑒于以下3個原因:

1)電價調整以2017年12月31日為時間節點,不會產生搶裝;

2)由于“全額上網”分布式光伏項目收益變差,部分地區在調整后收益無法達到8%的投資標準,此類項目投資會受重大影響;

3)“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收益高,但受制于業主的信譽水平。個人認為快速擴張相對困難。

因此,個人認為,2017年的工商業屋頂分布式規模很難實現翻番,預計在10~12GW左右。

六、村級扶貧(含戶用)項目

電價不調整,但會從設備降價中受益。是此輪電價調整中,受益最大的項目類型。然而,此類項目的總規模受到國家下發的規模指標影響。

七、綜合分析

綜上所述,對于明年市場的預期匯總如下表所示。

表5:2018年國內裝機市場預期

調整電價對于2018年市場預期的影響

上表中,

累計地面電站新增裝機為17~18GW;

累計分布式項目新增裝機為20~22GW。

分布式光伏的裝機總量超過地面電站。

來源:智匯光伏